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手足口病的小儿患儿临床检验当中,对免疫球蛋白与超敏 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1月期间收治的 59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 59例正常小儿作为参照组,对两组小儿对象的免疫球蛋白与超敏 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检验,观察具体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实验对象的相关指标检验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诊治中,对其免疫球蛋白与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验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小儿 超敏 C反应蛋白 检验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超敏 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研究收集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样本数据为时间段内 32例手足口病患儿以及同期 32例健康体检小儿,前者命名为实验组、后者命名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免疫球蛋白、超敏 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统计两组受检者免疫球蛋白含量、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数值。结果:最终对比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呈现为 P<0.05IgA、 IgG:对照组数值在实验组之上。 IgM、超敏 C反应蛋白:实验组数值更高。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与正常体检小儿相比,免疫球蛋白、超敏 C反应蛋白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 C反应蛋白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小儿手足口病中进行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的价值。方法:2019年12月~2021年6月,挑选在我院收治的39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甲组,另选择同阶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39例纳入乙组。甲乙组均应用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临床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通过临床检验,甲组患儿IgA及IgG水平显著低于乙组,IgM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乙组,对比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小儿手足口病中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期间,选取62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2例已经确诊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和32例健康小儿,分别纳入至观察组、对照组,而且均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同时,均对其进行免疫球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并进行数据比较。结果:从数据分析看,两组研究对象的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健康小儿和已确诊手足口病的患儿在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价值
  • 简介:血小板相关IgG(PAIgG)常用于ITP与其它免疫性血小板头破血小板减少的诊断。本研究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了47例ITP(包括Evans综合症)、13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在0例无血小板减少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31例正常人的PAIgG,并与ELISA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FCM检测的ITP患者PAIgG的荧光强度(MFI)(2.26±2.29)明显高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0.33±0.39),AIHA(0.17±0.07)和正常对照组(0.25±0.15)(P值均小于0.01)。同时,ITP患者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44.1±29.0)%]也明显高于非免疫自惭形秽血小板减少[(17.5±9.4)%],AIHA[(10.7±7.5)%]和正常对照[(16.6±8.4)%](P值均小于0.01),有13例ITP患者(23.4%)的血小板荧光峰形有异常(双峰或峰拖尾(。其中有7例只出现峰形异常而无MFI或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的改变,主这种情况在正常人的血小板未观察到,这可能反映出不同的血小数点板群体有诊断价值,用FCM测定ITP患者PAIgG总的阳必班组为87.2%,稍高于用ELISA检测的83.0%阳性率,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5.1%。本研究表明,FCM是一个快速与敏感的测定PAIgG的方法,可成为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常规的新方法。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设成观察组,选择同期来该院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设成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比较检测含量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对照组人员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检测含量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15.0%、10.0%,低于观察组患者的73.3%、61.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检测及阳性检出率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老年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针对免疫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0例复发性流产同时需要再次妊娠的孕妇作为调研对象,依托于信封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以及观测组(40例,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所进行的护理有效性完成比对分析。结果 对比对照组以及观测组的护理有效性,观测组的护理有效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整体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针对免疫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成效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提升相关护理的成效,优化相关患者的临床表征,增强胎儿的存活率,拥有较为优秀的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免疫球蛋白联合低分子肝素钙 免疫型复发性流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AL)初治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对36例AL初诊患者和28名健康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面抗原CD3、CD56、CD4、CD8、CD25、CD45RA、CD28、CD57及核内抗原FOXP3进行检测和比较。根据梅奥2012分期对AL患者进行分期,比较Ⅰ~Ⅱ、Ⅲ~Ⅳ期患者的免疫细胞表型差异。分析λ轻链型AL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与多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L患者的外周血T(CD3+CD56-)和NKT(CD3+CD56+)细胞比例,T细胞中的CD4+CD8-、CD4-CD8+、Treg(CD4+CD25+FOXP3+)细胞比例与健康供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患者的CD4-CD8+细胞中,CD57+细胞的比例较健康供者显著降低(P<0.05),但CD45RA+和CD28+细胞的比例在AL和健康供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和Ⅲ~Ⅳ期AL患者T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λ轻链型AL患者中,外周血CD4-CD8+细胞的比例与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与此相反,CD4+CD8-细胞的比例与eGFR呈正相关,而与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呈负相关(P<0.05)。结论AL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与健康供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8+ T细胞的比例与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D8+ T细胞的比例在评估AL患者肾脏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系统性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性 免疫表型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1月至 2018年 11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2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 2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查两组研究群体的免疫球蛋白,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 IgG、 IgM、 IgA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 p值< 0.05)。 结论:免疫球蛋白检验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显著,通过指标的变化不仅能够检测患者是否患有慢性乙型肝炎,而且还可以评判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检验 效果
  • 简介:1病例资料病人,男,45岁,因"四肢麻木、无力4个月余,加重1个月"收入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6/95mmHg,神志清楚,慢性病病容,行走蹒跚。各心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肺、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右手可见一大小约1cm×1cm痛风石,有压痛,四肢肌张力稍减弱,肌力3级,双下肢无浮肿。

  • 标签: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下肢水肿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讨大蒜素对蛋雏鸡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无病的蛋用雏鸡320羽,随机分成4组,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150,200mg/kg大蒜素。结果表明:试验2-4组雏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雏鸡血清IgA和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增加显著(P〈0.05);试验2-4组雏鸡血清Ig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4.35%、8.52%和6.37%(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适量大蒜素具有提高雏鸡免疫机能的作用,其中以200mg/kg的添加量比较适宜。

  • 标签: 大蒜素 蛋雏鸡 日粮 生长性能 免疫球蛋白 免疫机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肝病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5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比对法对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M、A、G水平测定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指标对比均显示患有慢性乙肝,其中免疫球蛋白指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时可以通过观察免疫球蛋白的类型,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健康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均高于健康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恶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以进行直接的反应。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检测
  • 简介:夫西地酸钠为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溶剂为无色的澄明液体,其主要成分为夫西地酸钠,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结合而产生杀菌作用,有极好的组织渗透能力,在机体内分布广泛,毒性极低,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高的敏感性。而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治疗作用,经静脉输注后,能快速提高病人血液的Ig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两者是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疗效较好的药物,而临床发现同时应用这两种药物存在明显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夫西地酸钠 配伍禁忌 免疫调节功能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感染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来该院诊治的患者,分析其入院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健康者是对照组,乙型肝炎患者是实验组,细致检查患者,有些患者不能确诊,要做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的免疫球蛋白M、A、G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IgG水平为(13.95±3.38)g/L、IgA水平为(2.95±1.44)g/L、IgM水平为(2.88±0.78)g/L高于对照组(IgG水平为(11.27±2.05)g/L、IgA水平为(1.84±0.72)g/L、IgM水平为(1.54±0.58)g/L(P〈0.05);23例治疗后好转,IgG水平为(14.92±2.65)g/L、IgA水平为(2.62±0.54)g/L、IgM水平为(2.37±0.73)g/L和恶化者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准确的反应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球蛋白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12-2019.12月诊断为乙型肝炎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到我院体检的56名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gG、IgA以及IgM水平,同时对比56例患者中好转患者与未好转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IgG、IgA以及IgM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好转组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要低于未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能够作为判断是否患有乙型肝炎的一种依据,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状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