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一类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腺及某些细胞膜上,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发伯基特淋巴瘤(BL)患儿化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223例新发危险度分组为B组及C组的BL患儿的临床资料。均按照改良的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MB)89方案分层治疗,部分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及化疗结束后6、12、24、36个月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M、IgG)。不同治疗组间血清IgA、IgM、IgG随时间变化曲线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223例患儿危险度分组B组53例、C组170例。化疗前109例(48.9%)BL患儿合并低免疫球蛋白血症,223例患儿化疗前血清IgA、IgM、IgG水平分别为(0.9±0.7)、1.2(0.5,1.3)、(7.2±2.9)g/L。化疗结束时全组血清IgA、IgM、IgG水平分别为(0.5±0.4)、0.2(0.1,0.3)、(6.3±2.3)g/L,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3、Z=-11.99、t=4.57,均P<0.05)。另外B组IgA、IgM和C组IgA、IgM、IgG与化疗前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t=8.86、Z=-6.28、t=11.19、Z=-10.15、t=4.50,均P<0.05)。B组和C组单纯化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化疗结束后IgA、IgG水平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8,P=0.002;F=4.22,P=0.007)。结论大约50%的BL患儿在化疗前即存在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改良的LMB 89方案对BL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有显著影响,在BL患儿化疗结束后免疫重建的过程中,利妥昔单抗对IgA和IgG影响更显著。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AL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接受ALG治疗的16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及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ALG治疗出院,无一例发生严重的过敏及较严重的出血情况,12例患者出现全身瘀斑瘀点,6例发生发热反应,4例发生皮疹,3例患者出现牙龈出现,3例出现血压升高,2例出现血糖升高,2例出现腹泻腹痛,1例出现关节疼痛,经治疗和护理均好转。结论系统严格的执行用药的方法,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合理的优质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起到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糖蛋白(HQGP)对T淋巴细胞增殖与给药时间的关系、T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对双向混合淋巴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MTT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给予一定浓度HQGP、给予相同浓度HQGP和不同浓度ConA刺激,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QGP在不同时间对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但培养12h给药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作用与T细胞的活化程度无相关性;能明显抑制双向混合淋巴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在体外实验中,HQG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且与活化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黄芪糖蛋白 淋巴细胞转化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例数是否太多)2017年4月-2018年11月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成功妊娠率;住院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K细胞水平、白介素-10水平、CD3+以及CD4+;流产概率。结果观察组成功妊娠率、住院的时间、NK细胞水平、白介素-10水平、CD3+以及CD4+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流产概率相似,P>0.05。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效果好。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 丙种球蛋白 治疗效果
  • 简介:人们早已认识到人和哺乳动物母体可将其抗体通过胎盘屏障传给胎儿,从而使子代获得对疾病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尔后发现,母鸡也可将其产生的抗体通过产卵的方式垂直传给子代而储存于卵黄中,从而使子鸡获得一定的免疫力;而且,鸡卵黄中抗体的含量要比母鸡血清中的高。此后,对于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不断得到发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研究从下面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 哺乳动物 血清抗体 多克隆抗体 鸡血清 单向免疫扩散
  • 简介:摘要: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中具有重要的疗效作用。通过补充免疫球蛋白,可以增强儿童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发生率。此外,免疫球蛋白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免疫球蛋白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抗体中和病原体、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免疫球蛋白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更深入地了解其作用机制。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临床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了解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方法选择肿瘤患者175例,同时以健康对照组做对照分析,测定血清IgG、IgA、IgM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血清IgG、IgA、IgM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肠癌组血清IgG含量差异显著(P<0.05);卵巢癌组血清IgG、IgA含量差异显著(P<0.05);而IgM含量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不成正相关。

  • 标签: 肿瘤患者 免疫球蛋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应用免疫球蛋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 100人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一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 94%,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 80%,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为 96%,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为 78%。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患儿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早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治疗 治疗效果
  • 作者: 彭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药物与人》2022年第3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40041
  • 简介:免疫球蛋白本质上为动物蛋白,具备一定程度的抗体活性,一般在血浆中相对较多,在人体其他体液、组织液中同样有所分布,例如脑脊液、尿液中。人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通常在γ-球蛋白中含量较多,可分成IgG、IgA、IgM、IgD、IgE五种。免疫球蛋白在临床免疫检测中极为重要,可作为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判断指标,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方案的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球蛋白(Ig)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儿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球蛋白(Ig)在儿科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100名儿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免疫球蛋白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儿科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药物。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儿科 临床疗效 作用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少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的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双眼睑水肿8年,皮疹3年,尿少1个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性加重。血清免疫电泳可见IgGκ型单克隆M蛋白,Ⅰ型冷球蛋白(IgGκ型),冷球蛋白为530.7 mg/L。多次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轻度增多(5.0%~10.5%),肾活检病理光镜提示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电镜肾小球内皮下见系膜细胞与系膜基质插入,毛细血管袢腔内大量电子致密物,致毛细血管闭塞,符合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该患者诊断为冒烟型骨髓瘤,继发冷球蛋白血症肾损伤。予六程抗浆细胞治疗后患者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冷球蛋白定性定量均阴性,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 标签: 副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冷球蛋白血症 抗浆细胞治疗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一场革命,目的是建立供者型的正常造血与免疫功能,以取代受者原有异常的造血及免疫系统。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影响移植预后的诸多因素中,除了供、受者之间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吻合程度外,NK细胞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immunoglobuline-likereceptors/NKcellkillerinhibitoryreceptors,KIR)介导的异源反应活性亦起到很大作用。本文对近年来KIR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组织相容性抗原 CELL 影响的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EB病毒(EBV)载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医院收治的IM患儿40例为IM组,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儿童EBVDNA载量、CD3+、CD3+CD4+、CD3+CD8+、CD4+/CD8+、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分析IM组患儿EBV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ALT、AST的相关性。结果IM组WBC、LYM%高于对照组,Ne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M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组CD3+、CD3+CD8+比率均高于对照组,CD3+CD4+比率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IM组EBVDNA载量、ALT、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M患儿的EBVDNA载量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5,P=0.023;r=0.382,P=0.010),CD3+比率与ALT及AST水平均呈正相关(r=0.409,P=0.010;r=0.353,P=0.030),CD3+CD4+比率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334,P=0.038)。结论过敏性疾病与IM患儿的发生和预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IgE水平可作为IM临床症状早期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