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肝病患临床检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乙型肝炎的40例病患,设其为研究组;择取同期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其为对照组。为两组受检对象检验血清免疫球蛋白并对比其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的IgA、IgG、IgM检验结果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研究组的IgA、IgG、IgM检验结果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可以有效实现对乙肝的诊断以及对乙肝病情的有效鉴别。

  • 标签: 乙肝病患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气管插管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200-400mg/kg,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2-4倍,每日一次,速用3-5天。结果应用此方法降低了气管插管合并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静脉注射入免疫球蛋白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气管插管并发感染疗效显著。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预防措施 气管插管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乙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患者共计160例,其中对照组80名患者,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正常。研究组80例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名、重型乙型肝炎30例、肝衰竭患者2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M、IgA、IgG)水平,从而判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诊断乙肝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由低到高分别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衰竭患者。结论在诊断乙型肝炎患者中采取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可对病情情况进行有效判断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清 免疫球蛋白 乙肝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各40例,选择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IgA、IgM、Ig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指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改善52例,恶化28例,改善组的IgA、IgM、IgG、TBIL指标明显低于恶化组,PTA指标明显高于恶化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检验慢性乙型肝炎,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检验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临床医学诊疗的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将医院医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组。其中40例轻微乙型肝炎患者纳入A组,40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纳入B组,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1年4月。同期来往医院开展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开展对照实验。收集2组试验者的静脉血管血液,开展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测量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包含IgA、IgG、IgM三项指标值,对比查验结果。结果:A、B两组患者的IgA、IgG、IgM三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过对照实验(P<0.05),A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小于B组(P<0.05);同时,观察组中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高过轻微型乙型肝炎患者,彼此之间的信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确切分辨乙肝病毒患者的病况,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实际效果也是有较好的检验实际效果,具备较高的临床医学运用与宣传使用价值。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者,同时在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阶段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在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等指标比较上差异显著(TG=152.827,TM=17.099,TA=42.824)P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7和IL-6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268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根据测定结果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脆性骨折史判定患者是否合并OP,其中未合并OP的19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1,合并OP的73例患者纳入研究组2,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00例纳入对照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IL-27和IL-6水平,分析RA合并OP患者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1的性别、年龄、RA病程、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count,SJC)、关节压痛数(joint tenderness,TJ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估(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与研究组2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81例,女114例)比(男20例,女53例),(52.49±4.86)岁比(59.51±4.90)岁,(5.41±1.23)年比(7.65±1.52)年,(4.26±1.09)个比(5.63±1.14)个,(8.21±2.24 )个比(9.02±2.35)个,(51.69±4.82)mm/h比( 65.23±5.07)mm/h,35/84/76比5/12/56,χ2/t/U值分别为4.52、23.73、17.85、9.05、5.15、23.90、5.22,P值均<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L:(4.56±1.02)、(5.63±1.15)比(2.71±0.36),(16.63±2.34)、(25.66±3.82)比(13.05±2.03),(3.35±0.36)、(3.91±0.42)比(2.35±0.33),F值分别为232.50、502.57、425.60,P值均<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7±3.45)、(28.23±3.52)比(28.96±3.42),F=1.25,P>0.05];但研究组1和研究组2的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0.52±5.41)、(34.28±4.26)比( 43.85±3.89);(1.42±0.33)、(1.28±0.26)比(1.51±0.35),F值分别为84.12、10.71,P值均<0.05)。研究组1和研究组2与对照组患者IL-27和IL-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g/mL:(9.85±1.26)、(13.52±1.54)比(7.05±1.13);pg/mL:(72.58±10.33)、(207.64±15.89)比(57.64±9.85),F值分别为532.83,4380.37,P值均<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CD8+与BMD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IgA、IgG、IgM、IL-27和IL-6与BMD之间为负相关性(r=-0.48、-0.64、-0.53、-0.66、-0.71,P值均<0.05);而CD4+和CD4+/CD8+与BMD之间呈正相关性(r=0.76、0.60,P<0.05)。结论RA合并OP患者免疫球蛋白、IL-27和IL-6水平与患者BMD的变化密切相关,早期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监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OP的发生,以此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和生存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27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上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的促进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

  • 标签: 氨溴索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尿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验的影响。方法 从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选择90例为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同一时期内于本院接受体检的9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mALB、IgG及β2MG水平检验。比较两组mALB、IgG及β2MG水平,同时应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诊断价值效能。结果 观察组mALB、IgG及β2MG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mALB、IgG及β2MG水平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效能良好(P<0.05)。结论 mALB、IgG及β2MG在老年糖尿病中呈高表达水平,且随着病情严重,上述指标表达水平越高,可为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75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后1月、3月、6月、9月分别检测血清Ig及补体C3、C4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水平均下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监测结果。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疾病轻重程度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n=100)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组(观察组,n=100),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参数、T细胞亚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IgM、C3、C4分别为(1.28±0.52)pg/ml、(1.37±0.31)pg/ml、(0.51±0.13)pg/ml,与对照组相比更高,IgG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50.42±8.74)%、(20.69±6.18)%、(1.27±0.24),均低于对照组,而CD8+水平为(28.79±4.66)%,则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IL-2、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分别为(214.89±45.68)pg/ml、(50.19±10.41)pg/ml、(222.38±80.35)pg/ml、、(141.89±97.51)pg/m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球蛋白参数、T细胞亚群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故可通过监测以上指标区分病症严重程度,从而对症施治,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滤板压滤法、复合膜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残留IgA的去除效果,比较其优劣。方法对3种过滤方法规模化生产的多批次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分子大小分布、蛋白回收率和IgA含量进行考察,分析不同过滤方法的去除效果。结果滤板压滤法、复合膜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平均IgA去除率分别为86.6%、92.7%和97.9%,平均蛋白回收率分别为81.6%、95.3%和97.1%,平均分子大小分布分别为99.4%、99.6%、99.7%。结论3种过滤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滤板压滤法应用范围广但IgA去除量有限;复合膜法使用方便、IgA分离效果好,但成本较高;离子交换层析法的IgA分离效果好但工艺繁琐,不同企业可选择适合的过滤方式。

  • 标签: 免疫球蛋白类,静脉内 免疫球蛋白A 压滤 膜过滤 离子交换层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cIg)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例经病理确诊为淋巴瘤且伴McIg患者的资料,同时选择40例不伴McIg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对患者年龄、性别、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B症状、D-二聚体、肿瘤细胞来源、Ki-67等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情况。结果14例伴McIg淋巴瘤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8例,中位发病年龄63岁(42~78岁),临床分期Ⅲ~Ⅳ期13例,存在结外病变12例,最常见的McIg类型为IgM-κ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3分、D-二聚体升高与预后不良有关(均P<0.05)。截至随访结束,伴McIg淋巴瘤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2年OS率为64.3%,中位PFS时间为16个月;不伴McIg淋巴瘤患者中位OS时间未达到,2年OS率为90.8%,中位PFS时间为37个月;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伴McIg的淋巴瘤患者多有结外侵犯,临床分期多为Ⅲ、Ⅳ期,IPI评分≥3分、D-二聚体升高提示预后不良。McIg的分泌是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淋巴瘤 免疫球蛋白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89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成员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对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人员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对应含量,同时,对照组人员的以上检测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也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含量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表准,值得在临床检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beta 2微球蛋白 老年糖尿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B组,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对其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检查,比较两组检查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及检出率。结果:B组患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实施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验可提高患者疾病诊出率,有利于患者疾病诊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临床检验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临床检测。方法:在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68例,设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健康体检者中选取68例,设为对照组,清晨取受检者尿液,送至检验科进行尿检。受检者均行免疫球蛋白A1b、β2 mG、IgG检测,观察患者检验值。结果:组间A1b、β2 mG、IgG对比,P=0.000。阳性诊断率对比,P=0.000。A1b、β2 mG、IgG指标虽病程增加而改变,P=0.000。结论:尿A1b、IgG、β 2 mG可精准呈现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症状态,具较高操作性,且疗效显著,可将及时有效依据提供给后续治疗。

  • 标签: 临床检验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 微球蛋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05月-2022年0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名健康人员纳入对照组,均对2组受检者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比较,并对比两组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指标水平与阳性检出率都要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β2微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