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与卵母细胞受精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未受精MII期卵母细胞及废弃胚胎,采用Real-timePCR方法定量检测,比较不同受精结局卵母细胞及废弃胚胎mtDNA拷贝数的差异。结果未受精卵母细胞mtDNA拷贝数平均为118466±60538;正常受精(2PN)胚胎mtDNA拷贝数为346743±171601;异常受精(1PN及多PN)胚胎mtDNA拷贝数为256000±78699,三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26.63,P<0.05)。结论mtDNA含量是评价卵母细胞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卵母细胞中mtDNA拷贝数可能与受精结局息息相关,卵母细胞受精失败和异常受精可能均与mtDNA拷贝数减少有关。

  • 标签: 卵母细胞 线粒体DNA 受精 胚胎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负责细胞能量代谢的细胞器,是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合成三磷酸腺苷或转化成脂肪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其功能障碍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线粒体功能由众多蛋白决定,受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精细调节,如磷酸化、乙酰化、琥珀酰化及糖基化等。这些修饰通过调节各种酶的活性影响线粒体代谢葡萄糖的能力,从而决定血糖稳态,是理解葡萄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切入点。笔者以葡萄糖代谢为中心阐述线粒体蛋白翻译后修饰的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细胞质中含量最丰富的细胞器,为细胞内各种代谢提供能量,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卵母细胞线粒体DNA含量的高低与其后续的胚胎发育潜能密切相关。本文从无创性测定线粒体DNA含量角度出发,就颗粒细胞、卵裂球及滋养外胚层细胞和胚胎剩余培养基及囊胚腔液中线粒体DNA含量测定在胚胎评估上的研究做一综述,并探讨其在早期胚胎评估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DNA 线粒体 颗粒细胞 滋养外胚层 胚胎剩余培养基 囊胚腔液
  • 简介:摘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oxidase,mt-COX,E .C .1.9.3.1)是线粒体呼吸链的复合物Ⅳ(complex IV),是呼吸链末端的限速酶,参与能量供应、细胞凋亡、新陈代谢、活性氧产生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由于哺乳动物中95%的氧是通过mt-COX催化处理后被利用的,mt-COX在能量产生与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异常涉及多种疾病,尤其mt-COXI是其核心基团,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 呼吸链 线粒体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肿瘤是一种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的能量代谢疾病。因而用线粒体移植的治疗手段,以代替细胞内缺陷的线粒体,重塑细胞功能,被认为是有效治疗肿瘤的方法。线粒体移植治疗可减少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减少细胞氧化应激,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增强化疗敏感性等。然而线粒体移植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具体机制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线粒体移植 肿瘤 肿瘤线粒体
  • 简介:从肌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transitionpore,MPTP)的角度,探讨有氧训练抗运动疲劳的效应和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D)、力竭运动组(L)和有氧训练组(T),每组8只,T组进行6周有氧训练后,将L组进行力竭游泳运动,记下至力竭时间,T组再进行同等时间的游泳运动,运动结束后即刻处死大鼠,并进行MPTP开放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及线粒体Ca^2+转运检测。结果:1)与D组相比,T组和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1);与T组相比,L组MPTP开放检测吸光值显著性下降(P〈0.05)。2)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荧光值显著性升高(P〈0.05)。3)与D组相比,T组和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和P〈0.01);与T组相比,L组线粒体Ca^2+转运检测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力竭运动会引起MPTP的高通透性开放,造成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线粒体Ca^2+大量释放,而有氧训练可以显著性地降低MPTP的开放程度,减少线粒体膜电位和Ca^2+的丢失,从而减少线粒体的损伤。

  • 标签: 有氧训练 力竭运动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 膜电位 钙离子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先证者为FASTKD2基因变异和单亲二体所致线粒体病的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2017年11月23日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1例疑诊为“线粒体病”的患儿进行病史询问,高通量测序发现患儿FASTKD2基因c.810_820dup纯合变异,母亲为杂合子变异,父亲无该变异,不符合变异遗传规律,进一步对该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及分子遗传学检测。抽取患儿及父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行Sanger测序、PCR检测、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分析、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和杂合性丢失(LOH)亲缘分析确定患儿变异情况。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支持线粒体病的诊断;基因测序发现患儿携带FASTKD2基因c.810_820dup(p.Ser274Phefs*8)纯合变异;Sanger测序提示母亲为该变异杂合子,父亲无该变异,不符合遗传规律;PCR检测及Sanger测序复查排除取样错误、PCR扩增和测序错误;STR分析排除非生物学父亲;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发现FASTKD2基因存在3个大片段节段性LOH;LOH亲缘分析证实患儿为2号染色体为混合型母源性单亲二体,确诊为44型氧化磷酸化偶联缺陷所致的线粒体病。结论本研究发现了一种不符合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线粒体病,明确了该线粒体病家系同时存在致病变异和单亲二体现象,确诊为44型氧化磷酸化偶联缺陷所致的线粒体病。

  • 标签: 线粒体病 高通量测序 单亲二体 FASTKD2基因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的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1型,以反应弱、纳差、血乳酸增高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提示脑白质病变,基因测序提示NFU1基因外显子c.167-1G>T纯合变异。总结患儿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 NFU1基因 新生儿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期起病、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3型的男性患儿。患儿生后12 min出现呼吸急促,机械通气下自主呼吸微弱,颅脑彩超显示胼胝体体部回声不清,沟回模糊,基因检测结果为IBA57基因c.188G>A、c.697C>T复合杂合致病变异。

  • 标签: IBA57基因 多发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综合征 胼胝体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脑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6例肝脑型MDS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分别以“DGUOK”“MPV17”“POLG”“C10orf2”4个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建库至2020年1月关于肝脑型MDS的病例报道,结合本组病例,总结肝脑型MDS的临床特点。结果6例患儿均为男性,起病年龄为3日龄至8月龄,首发症状为胆汁淤积和发育倒退。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征有:肝肿大(4例)、肌张力低下(3例)、体格发育落后(4例)、胆汁淤积(5例)、凝血功能障碍(5例),白蛋白低下(3例)、低血糖(4例)、高乳酸血症(5例)、血串联质谱异常(6例)、同位素肝胆显像示24 h胆囊及肠道未见显影(2例)、头颅CT示脑外间隙增宽(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室增大(2例)、颅脑彩超示周围脑白质损伤(1例)。2例患儿失访,1例因“肝衰竭”死亡,3例因感染加重病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患儿中MPV17基因变异3例(其中c.182T>C、c.279G>C为新发变异),POLG基因变异1例(其中c.2993G>A为新发变异),DGUOK基因变异1例(c.679G>A纯合突变,2号染色体单亲二倍体),C10orf2基因变异1例(其中c.1186C>T、c.1504C>T为新发变异)。检索到DGUOK、MPV17、POLG、C10orf2基因突变导致的4种肝脑型MDS分别129、100、51、12例,常见临床表现有肝病(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代谢障碍(低血糖、高乳酸血症),神经病变(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和癫痫、周围神经病变等多样化脑病表现)。1/3的 C10orf2突变者出现了肾小管损伤。结论肝脑型MDS临床表现为肝病、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综合征。DGUOK、MPV17、POLG、C10orf2 4种基因型导致的肝脑型MDS各有特点。

  • 标签: 线粒体疾病 DNA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线粒体DNA拷贝数(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的关联。方法以东风-同济队列2008年基线调查纳入的27 009名东风汽车公司退休职工为基础,剔除基线DNA缺失、现患恶性肿瘤、失访的人群后,以5%的比例按年龄、性别分层随机抽取子队列人群1 173名,同时选取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队列中发现的全部新发肝癌患者(共154例,其中4例已入选子队列)共同组成肝癌的病例队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病例队列人群基线外周血mtDNAcn水平。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和加权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mtDNAcn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 323例。研究对象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3年。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外周血mtDNAcn与肝癌发生风险之间呈“U”型关联(P非线性<0.001)。将研究对象按子队列人群mtDNAcn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调整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锻炼、体重指数和慢性肝炎史发现,与Q2亚组人群相比,Q1亚组(HR=2.00,95%CI:1.08~3.70)和Q4亚组(HR=4.11,95%CI:2.32~7.26)人群肝癌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未发现Q3亚组人群肝癌发生风险显著增加(HR=1.05,95%CI:0.54~2.05)。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慢性肝炎史与mtDNAcn在影响肝癌的发病风险上无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基线外周血mtDNAcn水平过高或过低均可增加肝癌发生风险,其作用通路有待更多机制研究进一步阐明。

  • 标签: 线粒体 DNA拷贝数变异 肝癌 病例队列研究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为特点的复杂炎症性疾病线粒体损伤及功能障碍是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了解线粒体结构、功能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在哮喘治疗中针对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本文就线粒体功能及其在哮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哮喘 线粒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线粒体损伤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重要作用,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参与其早期病理进程,理解线粒体在AD中的发病机制有利于为研究以线粒体为靶点治疗AD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 标签: 线粒体 阿尔兹海默病 功能异常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动态分布.方法收集山羊卵母细胞,在M199中分别培养4、8、12、16、20和24h,用特异性线粒体标记探针进行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生发泡期线粒体多分散在卵母细胞的胞质内,并且距生发泡有一定的距离;生发泡破裂期线粒体逐渐移向染色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线粒体成簇密布在染色体周围.排出的第一极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结论同其他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线粒体分布情况相比,线粒体在山羊卵母细胞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线粒体密布在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周围可能与极体的排出和受精后染色体的迁移有关.

  • 标签: 山羊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线粒体 特异性线粒体标记探针
  • 简介:测定了蚬蝶类两个代表种(波蚬蝶、银纹尾蚬蝶)的线粒体基因16SrRNA、Cytb、COI、COIII的部分序列。同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公布的其他蝶类52个代表种相应的基因序列,选取蛾类2个代表种作为外类群。基于这4个基因的串联序列,分别使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论法重新构建了蝶类的分子系统树,分析了蚬蝶类的系统发生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串联序列共有4784个同源位点,其中保守位点2113个,变异位点2669个,简约信息位点2149个;A+T平均含量为76.8%,具有明显的AT偏倚性。分子系统树表明:蚬蝶类形成一个单系群,并与灰蝶科形成姊妹群,结果进一步表明蚬蝶类与灰蝶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能否归入灰蝶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

  • 标签: 鳞翅目 蚬蝶科 线粒体基因 系统发生关系
  • 简介:目的从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对1个携带tRNAHis12192G〉A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家系进行研究,探讨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在NSHL中的作用。方法扩增572例NSHL患者和521例健康者GJB2、GJB3、GJB6基因编码区,以及线粒体12SrRNA和tRNA基因,对携带tRNAHis12192G〉A突变的1个家系进行GJB2、GJB3、GJB6、线粒体基因相关分析。结果在572例NSHL患者中发现1例线粒体tRNAHis12192G〉A突变携带者。该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未检出GJB2、GJB3、GJB6基因致病突变。在患者家系成员中,母系成员13人,其中7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结论tRNAHis12192G〉A突变可能是该NSHL家系成员罹患耳聋的主要分子基础。家系成员发病程度、发病年龄等表型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以核基因背景等有关。

  • 标签: 非综合征型耳聋 线粒体DNA突变 tRNAHis
  • 简介:对6例2004年殷墟大司空遗址出土人骨进行线粒体DNA研究,共得到6个单倍型归属于4个单倍型类群:B、D、N9a和Z.结合体质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成果,推测殷墟商代晚期居民人群构成多元。单倍型共享序列人群分布暗示殷墟中小墓居民可能作为华夏族的基底,其基因历经三千年却并未消失,而是在人群交流融合中沉淀下来并且扩散开去。通过本次研究对大司空遗址古代居民遗传特征有了初步认识,但尚待扩大样本量,选用更多种遗传标记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大司空遗址 线粒体DNA 单倍型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