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抽取本院ICU收治的下肢静脉患者46例进行研究,就其临床资料施以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外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下肢静脉引发原因,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3例、10例、10例;实验组卧床时间13天者分别2例、10例、11例;对照组采血次数>20次者13例,实验组采血次数>20次者14例。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ICU病人下肢静脉形成原因较多,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本次研究课题主要探讨妇科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诊治的82例符合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诊断标准的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后者行手术治疗,前者行非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术后下肢静脉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率能够通过非手术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妇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盆腔术后并发静脉形成的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盆腔手术中的27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DVT)的患者,对14例周围型DVT患者进行溶栓综合治疗。结果27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肿胀消退,6例轻度肿胀,1例轻微肺动脉栓塞症状,后经综合护理后治疗后,已无碍。结论有效的护理在妇科盆腔术后并发静脉的治疗中非常重要,需增加关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妇科盆腔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危险因素分析主要依据 Virchow的三大因素理论,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制动、肥胖、大手术与术中医源性创伤、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肠病、妊娠、口服避孕药与雌激素治疗等。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注意休息、避免久站久坐、间断性抬高患肢、穿弹力袜、物理加压等,用药以抗凝治疗、溶栓、中西医结合为主。血管腔内手术是治疗 LEDVT的主要重要方法,传统手术治疗 LEDVT逐渐减少,人工血管近年来成人研究热点,可有效防止近期血栓复发。

  • 标签: 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治疗
  • 作者: 李贵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米易县人民医院四川攀枝花6172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179-01社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人口不断增多,使得该病的出现率始终呈现递增的趋势,由于该病危害性比较强,很容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所以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该病更加关注和重视,骨科创伤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灵产生折磨,使患者饱受摧残,如果患者的情况比较严重,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使患者出现残疾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是无论哪种治疗方式都需要结合以适当的护理方法,下面对骨创伤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进行阐述,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创伤骨科患者因为身体疼痛的影响,会在心理方面留下阴影,对自己的病痛感到害怕,为此处于长时间的担忧之中,恐惧自己不能正常恢复,始终处于比较紧张的心理状态。为此,提高患者家属对创伤骨科病的认知度,使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依靠家人给予的力量,面对治疗中存在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不良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使其逐渐改善心情,从而保证最终的治疗效果。并针对患者的顾虑给予正确的抚慰,使患者能够真正意识到自身配合的重要性,对自己的病情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了解。2饮食护理因该疾病的特殊性,在恢复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影响进行供给,以提高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使患者的整体身体情况保持良好的状态。因此,在饮食和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必须马上进行戒烟,同时禁止摄入高胆固醇食物,并尽量多食用含有纤维比较多的食物。使患者可以补充充足的能量。在精心搭配饮食时,患者会觉得胃口显著改善,可以摄取更多的营养元素,帮助身体机能逐渐恢复;同时应该让患者保持每日一定的饮水量,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保持最佳的状态。3病床护理开展预防性护理工作,密切关注患者的疾病看变化情况,并给予重症患者特殊的护理关注,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加强与患者医生的沟通,使患者医生对于患者病情有正确的了解。同时严密控制患者病房环境,定期进行环境清洁,经常把门窗打开,使空气保持正常的流通状态。同时护理人员为了防止患者长期处于躺卧状态,需要注意患者床单的清洁,经常进行换洗,每日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避免患者长期处于躺卧状态,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问题的发生几率。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救治的68例例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形成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发生率为20.59%,组间对比知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研究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与总满意率分别为67.65%、94.12%,而对照组对应数据为41.18%、79.41%。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应多加应用。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规范护理预防髋部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50例择期行髋部手术的患者并对其进行规范的护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护理评估、体位护理、健康教育、一般护理和康复指导几个方面,并对术后患者病发下肢静脉形成的症状加以注意。结果在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5例患者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有15例,还有5例患者进行带肌蒂骨瓣或血管骨瓣移植术。术后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的并发症有5例,其中因继发性肺梗塞死亡的有1例,行血栓取出以及进行静脉滤器植入术的1例,行药物溶栓合并抗凝治疗的有3例,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患者进行髋部手术后,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健康的教育和规范化的围手术护理以及术后的康复指导,对下肢静脉形成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 标签: 髋部术后 规范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急性静脉形成溶栓治疗采用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急性静脉形成溶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穿刺点感染、淋巴漏、肺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4)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d,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比研究组较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83,P=0.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c2=11.915,P=0.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下肢急性静脉形成溶栓患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 形成溶栓 综合性护理
  • 简介:【 摘要 】 在临床中,下肢静脉属于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患病以后患者会出现活动能力受限的情况,因此加强下肢静脉患者的有效护理尤为重要, 下肢静脉形成 尿激酶溶栓治疗 ,在血管外科诊疗和护理中,它属于一项十分关键的内容,该文主要讨论下肢静脉的溶栓护理。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形成(DV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疑为DVT患者108例,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升特征及血栓程度,并追踪观察溶栓治疗后血栓再通情况。结果108例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04例,诊断符合率96.3%,漏诊4例。104例DVT患者中急性血栓37例,其中完全性闭塞22例,不完全性闭塞15例;慢性血栓67例,其中完全性闭塞19例,不完全性闭塞48例。左下肢血栓58例,右下肢血栓40例,双下肢血栓6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的部位、分期、官腔闭塞情况可作出较为肯定的诊断,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判断临床溶栓治疗效果。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形成的患者45例(观察组)和同期无下肢疾病的健康者45例(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对观察组检查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中45例患者有44例诊断结果为阳性,检出率为97.78%;对照组为(13.64±3.15)L/min,观察组为(7.46±1.37)L/min,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不同血管不良征兆的发生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诊断出下肢静脉形成病症,检出率高,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从2014年5月-2016年12月剖宫产患者中抽取1880例,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护理对照组940例,下肢静脉预防、护理观察组940例,统计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发生率的2.6%,有区别,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患者针对性的下肢静脉预防、护理干预作用突出,能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学习。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度探讨下肢静脉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的是我科入院待产的3686人,时间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通过加强护理人员技术操作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水平,鼓励孕产妇日常多做下肢运动,禁烟酒,保持情绪稳定,防止血管痉挛,减少静脉淤滞,家属协助患者被动活动足关节、足背曲、膝关节伸展、抬腿等,鼓励产妇经常变换体位,及早下床活动,主动做腿部伸曲及抬腿等动作,膝关节抬高10°~15°,有利于静脉回流。对有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的患者,每日观察有无出血点,注射部位有无发紫及血肿等,同时遵医嘱监测凝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患者出现失血等突发状况时,应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体液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形成高凝状态,必要时给于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结果3686例产妇7例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经过治疗、早期护理干预,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减少静脉壁的损伤,鼓励产妇多活动、多饮水,积极治疗合并症,将极大程度上减少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产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CPM预防截瘫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9例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对照纽37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超声显像仪,对伤后患者双侧股静脉、胭静脉、胫前/胫后静脉进行检查。结果对照纽忠者37例,6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6.2%,治疗组52例,5例发生DVT,发生率9.6%。结论CPM可有效减少脊柱骨折脊髓损伤后静脉形成的发生率(P<0.005)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 标签: CPM 预防 截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