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了身体活动对肌腱细胞外基质更新的影响。血流量、需氧量、胶原合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随机械负荷增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转录,尤其是翻译后修饰在运动后增强。训练导致胶原蛋白周转的持续增加,相反,静止明显降低胶原更新。这些变化修改了组织的力学特性及结构特征。肌腱受力造成周围间质中生长因子的显著增加,这可能导致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增加。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训练引起的肌腱抗阻能力和耐受力增强。

  • 标签: 运动训练 细胞外基质 力争l生能 结缔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手部肌腱损伤中的应用。方法自2009年11月-2013年5月间我院共收治35例手部肌腱损伤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中探查情况均与术前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相符。肌腱损伤后断端吻合口的形态及内部回声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变。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准确判断手部肌腱损伤的形态及断裂部位,无损伤,对肌腱损伤及术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高频超声 肌腱损伤 手外伤 辅助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中何种细胞最适宜作为体外组织工程化肌腱构建的种子细胞.方法收集猪肌腱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0×106个细胞密度均匀接种于圆柱状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acids,PGA)上,按细胞种类分为三组,每组n=3,体外培养,并于1、2、6周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胶原定量测定和大体观察.结果细胞-PGA复合物体外培养时有细胞外基质产生,六周时肌腱细胞组产生胶原量最多,明显优于真皮成纤维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0.01).免疫组化显示形成的主要为Ⅰ型胶原.结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肌腱细胞合成胶原能力最强,在现有条件下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肌腱的最佳种子细胞.

  • 标签: 组织工程化 肌腱种子细胞 比较研究 DERMAL FIBROBLASTS 真皮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跟腱断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治疗,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例患者,随访24个月,未出现1例在断裂者,优良率为97.14%(34/35),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仅1例出现排异反应,经治疗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异体肌腱 跟腱断裂 移植 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的方法,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对8例(9指)屈肌腱断裂的患者,运用wide-awake技术行屈肌腱修复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局部麻醉操作,术中、术后的疼痛度,术中评估出血情况及手指主动活动情况,术后早期、系统功能康复,TAM法评定手指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止血效果满意,不影响运动功能,局部麻醉操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VAS评分2~4分),术中无疼痛(VAS评分0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VAS评分1~8分)。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TAM法评定优5例(5指),良3例(4指)。结论Wide-awake技术应用于屈肌腱修复术安全有效,有利于评估术中肌腱缝合效果及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麻醉 外科手术 屈肌腱 完全清醒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双侧手足多发肿物5年,右手屈伸运动受限2年,伴桡侧半感觉麻木2个月余来诊.病人5年前四肢远端趾、指出现小肿物,质硬,约"黄豆"大小,反复出现红、肿、热、痛,以第一足趾背明显.4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手术切除四肢肿物,诊断"痛风结节",症状好转.但不久以上症状复发,以右腕部较明显.2年前右手指屈伸运动受限,并逐渐加重,2个月前出现右手桡侧半麻木、迟钝、无力.

  • 标签: 肌腱损伤 神经 腕管 运动受限 第一足趾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防止屈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对34例48条屈指肌腱术中的修复、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术后共随访3~6个月,疗效优者20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达91.2%.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高质量的缝合,再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的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

  • 标签: 腱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康复
  • 简介: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研究了浓度、温度及pH值对胶原纤维凝胶黏度与吸水率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通过扫描电镜考察了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断面、表面及胶原纤维束的形貌。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为4.22±0.04;胶原纤维凝胶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孔隙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约为90-250μm,胶原纤维直径约为0.1~1.0μm。DSC分析测得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热变性温度为66.8℃。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随pH值的升高,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先降低后升高,胶原纤维的吸水倍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其pH值为3.5时,其吸水倍率达到289.8g/g,黏度降至最低值。

  • 标签: 牛肌腱 胶原纤维凝胶 海绵 黏度 吸水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术后修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评分、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ATM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部肌腱 损伤修复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运动康复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术后修复,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评分、关节总主动活动度,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ATM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低于实验组本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部肌腱 损伤修复术 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肌腱缝合方法M-Tang法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采用36根猪后足屈肌腱作为实验材料,在相当于Ⅱ区水平造成切割伤后,18根用Tang法、18根用M-Tang法进行修复。将修复后的肌腱分别进行直线和90°成角状态下的拉伸,用Instron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及断裂负荷。M-Tang法用于临床修复Ⅱ区屈肌腱65例共96指,术后均采用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计划。采用Stricklan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直线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46.2±5.2)N,断裂负荷为(61.9±6.0)N,与Tang法相近;在90°成角拉伸模式下,M-Tang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35.9±3.6)N,与Tang法相近,断裂负荷为(57.0±4.5)N,高于Tang法。6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临床运用M-Tang法修复的Ⅱ区屈肌腱无1例发生断裂,根据StricklandTAM标准,其中优78指,良10指,可8指,优良率91.6%。结论M-Tang法具备Tang法的生物力学强度,操作简便,使用缝线和外露线结少,能满足肌腱早期保护性主动活动的需要,是Ⅱ区屈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之一。

  • 标签: Tang法 M-Tang法 生物力学 肌键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腓骨长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我院骨科运动医学治疗组收治的24例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患者资料,男19例,女5例,年龄(27.88±7.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4.83±9.09)d;右侧16例,左侧8例。24例均经关节镜手术证实,前十字韧带自股骨端完全断裂,胫骨侧残端保留完整。取伤侧游离腓骨长肌腱和半腱肌腱分别对折后编织修整成前十字韧带移植物备用;保留前十字韧带残端,移植物穿过残端内部进行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移植物股骨侧应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侧应用界面螺钉固定。记录术前和末次随访的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估表,进行膝关节稳定性评估和疗效评估;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评估切取腓骨长肌腱后足踝功能的影响。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腓骨长肌腱取材部位疼痛的变化。结果24例随访时间(34.38±5.40)个月。游离腓骨长肌腱和半腱肌腱制备四股前十字韧带移植物直径(8.88±0.30)mm。术前Lachman试验中B级16例,C级6例,D级2例,无硬性终止点;末次随访A级23例,B级1例,均硬性终止点。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35.20±11.92)分,末次随访(94.29±2.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50,P=0.000);术前Tegner评分(3.46±0.93)分,末次随访(8.04±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53,P=0.000);术前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为(47.63±13.06)分,末次随访(91.71±3.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72,P=0.000)。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足踝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分别为(98.83±2.78)分和(98.17±4.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0,P=0.076)。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和终访时腓骨长肌腱取材处疼痛VAS评分为(4.50±1.41)分、(0.54±0.65)分和(0.29±0.55)分,前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00,P=0.001);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0,P=0.011)。术后无前十字韧带再断裂和关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游离腓骨长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具有可行性,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重建 解剖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宫腔镜下宫腔粘接分离术的方式对于宫腔粘连的相关治疗效果。方法首先选择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共计80例进行临床研究,对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的宫腔粘连分离术进行详细治疗,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组患者共计40人,我们对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则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进行术后治疗。以上的所有患者中,不孕不育的患者共计69例,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手术,对所有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盆腔状况进行分析,其余11例患者为月经量减少,对于这些患者则在手术后进行人工周期治疗,进行4个月左右的术后随访,进行宫腔镜的全面性检查,对相关疗效进行有效评价。结果以上69名不孕不育患者中共计5次成功病例,另外有12例患者因为宫腔狭窄,需要进行两次的分离手术工作。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和手术之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状。以上80例患者的治疗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预后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对于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使用球囊导尿管和口服戊酸雌二醇效果良好,适用于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方法68例宫腔粘连患者,均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术后辅助雌孕激素替代治疗。比较不同宫腔粘连程度患者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中月经量增多56例,月经改善率为82.35%(56/68)。其中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为93.02%,Ⅲ度为71.43%,Ⅳ度为25.00%,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月经改善率均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宫腔粘连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Ⅲ、Ⅳ度宫腔粘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配合术后辅助激素治疗对于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术前宫腔粘连越轻,月经恢复越好;随着宫腔粘连程度越重,其治愈率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5例,观察组在腹腔镜下施予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照组施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除手术时间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越,且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2.9%,明显比对照在20%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不但疗效确切,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 粘连松解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治疗组)及常规开腹治疗(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仅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连电切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宫腔镜确诊的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22例为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宫内放置节育环和常规人工周期治疗;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确诊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患者38例为实验组,术后采用宫腔内放置水囊导管+几丁糖凝胶+戊酸雌二醇人工周期的综合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根据结果对症治疗,第三次月经干净后3天宫腔镜检查判断疗效,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达71.05%(27/38),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仅27.27%(6/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36%,(37/38),而对照组患者仅50%(11/2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方法明显减少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宫腔粘连球囊尿管几丁糖凝胶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adhesionunderhysteroscopyelectricpostoperativeadhesionpreventionandseparationmethodsandcurativeeffect.SelectionmethodsbetweenJanuary2000andJanuary2009inFebruaryhysteroscopyinthediagnosisofuterine,22patientswithsevereadhesionasthecontrolgroup,postoperativeusingconGventionalintrauterineplacedcoilandconventionalartificialcycletreatment;BetweenJanuary2010andDecember2014inthediagnosisofuterine,38patientswithsevereadGhesionspatientsasexperimentalgroup,postoperativecatheterplacedintrauterinewatersac++chitosangelpentanoicacidestradiolcomprehensivetreatmentofartificialcyGcle.Postoperative3monthsreviewhysteroscopy,symptomatictreatment,accordingtotheresultsforthethirdtimemenstrualclean3daysafterhysteroscopyexaminationj(udgingcurativeeffect,allpatientswerefollowedupfor3to6months.Resultsthecureratewas71.05%(27/38)patients,whileonly27.27%ofpatientsincontrolgroup26/2),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x(P<0.05);Totaleffectiveratewas97.36%,andtheexperimentalgrouppatients(37/38),comparedwithonly50%incontrolgroup(11/22),therewasasignificantdifferenceinsex(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methodissignificantlyreducedmoderatelyseverepostoperativeadheGsionagKaienywcoarudssedbyintrauterineadhesions,worthclinicalpromotion.causedbyintrauterineadhesionsballoonurinarytubechitosangel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7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使用防粘连膜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7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放置宫内节育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入防粘连膜,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7.14%,对照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85.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内防粘连膜效果更加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宫腔粘连 防粘连膜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内节育器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