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令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学以及更高水平的英语学习。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小学生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文章通过分析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提出了培育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策略,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创造学习氛围以及自主学习四个个方面。从而协助小学生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效果。

  • 标签: 小学生 英语学习习惯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的感染性胰腺坏死(IPN)影像学分型中各型IPN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26例IP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性70例(55.6%),女性56例(44.4%),年龄[M(IQR)]44(17)岁(范围:12~87岁)。重症急性胰腺炎(SAP)67例(53.2%),中重症急性胰腺炎59例(46.8%)。所有病例均符合IPN诊断标准。根据CT图像中显示的感染坏死部位不同,将病例分为Ⅰ型(中央型IPN)、Ⅱ型(外周型IPN)、Ⅲ型(混合型IPN)和Ⅳ型(孤立型IPN),分别为21例、23例、74例和8例;另根据治疗策略不同分为创伤递升式(Step-up)治疗策略(Step-up组)和跨越式(Step-jump)治疗策略(Step-jump组),分别为109例和17例。分别采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组临床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各型IPN患者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等级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其他三型IPN合计相比,Ⅳ型IPN患者的总住院时间[69(40)d 比19(19)d]及总住院费用[32.3(41.9)万元比6.0(7.8)万元]均明显增加(Z=-4.041、-3.972,P值均<0.01)。Ⅳ型IPN患者残余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型IPN合计(χ2=16.350,P<0.01)。各型IPN患者不同治疗分组之间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p-up组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少于Step-jump组[19(20)d比33(35)d,Z=-2.052,P=0.040;5.9(8.0)万比12.2(10.9)万元,Z=-2.317,P=0.020]。Ⅳ型IPN中Step-up组住院费用高于Step-jump组[33.0(57.8)万元比14.1万元,Z=-2.000,P=0.046]。Step-up组残余感染发生率[17.4%(19/109)]低于Step-jump组(10/17)(χ2=11.980,P=0.001)。结论Ⅳ型IPN患者的感染坏死程度较其他三型更重,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Step-up模式治疗IPN是安全有效的,Step-jump模式可用于治疗位置深在、常规引流方式难以抵达或以“干性坏死”为主的感染病灶。

  • 标签: 胰腺炎 外科手术,微创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分型
  • 简介:摘要变异肝动脉(AHA)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极为常见的解剖变异类型,若术中未能准确地辨识和处理,即可增加术中出血风险以及胰瘘、胆瘘、肝功能障碍和肝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AHA的分类、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段、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术中对AHA的辨识以及处置方式进行综述,以深入阐述AHA对PD的影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变异肝动脉 动脉优先入路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医疗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升,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D-IPMN)的检出率显著增加,但由于该肿瘤具有低恶变潜能,因此成为了胰腺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已颁布了多个不同版本的BD-IPMN诊疗指南,从较为激进的手术治疗到趋于定期随访的非手术治疗,但在外科切除和随访之间的争议仍不断。笔者根据最新指南和临床研究进展,从该疾病的手术治疗和随访等方面总结不同指南之间的差异,旨在进一步规范诊疗方案。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诊治指南 手术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癌多中心回顾性临床资料数据库中42家医院收治的6 15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病例来源情况。(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诊断情况。(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随访数据由CRGGC对各协作中心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之日或未手术患者确诊之日起,至结局事件发生或随访截至时间的总体生存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强迫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P<0.1的因素引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后退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病例来源情况:42家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35家,三级乙等医院7家;胆囊癌收治高流量医院16家,非高流量医院26家。42家医院地域分布: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东部地区22家,西部地区6家。6 159例患者地域分布:2 154例(34.973%)来自中部地区,705例(11.447%)来自东北地区,1 969例(31.969%)来自东部地区,1 331例(21.611%)来自西部地区。6 159例患者总体院均诊断与治疗数为(18.3±4.5)例/年;其中4 974例(80.760%)来源于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38.8±8.9)例/年;1 185例(19.240%)来源于非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5.7±1.9)例/年。(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6 159例患者确诊年龄为64(56,71)岁;其中男性2 247例(36.483%),确诊年龄为64(58,71)岁;女性3 912例(63.517%),确诊年龄为63(55,71)岁。性别比例为女性:男性=1.74∶1。3 886例(63.095%)患者确诊年龄为56~75岁。不同性别患者确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P<0.001)。(3)诊断情况: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 503例(40.640%),初步诊断非胆囊癌3 656例(59.360%)。未手术患者2 110例(34.259%),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00例(9.479%),初步诊断为非胆囊癌1 910例(90.521%)。手术患者4 049例(65.741%),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 303例(56.878%),初步诊断为非胆囊癌1 746例(43.122%)[术中诊断为胆囊癌774例(19.116%)、术后诊断为胆囊癌972例(24.006%)]。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前行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别为2 521例(40.932%)、2 335例(37.912%)、1 114例(18.087%),行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检测分别为3 259例(52.914%)、3 172例(51.502%)、4 016例(65.205%)。同一例患者可行多种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癌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MRI检查,初步诊断前CEA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25检测均是影响胆囊癌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癌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45、1.98,0.69,0.68,2.43,0.41,1.63,0.41,0.39,0.42,95%可信区间为1.21~1.74、1.64~2.40,0.59~0.80,0.60~0.78,2.19~2.70,0.37~0.45,1.43~1.86,0.37~0.45,0.35~0.43,0.38~0.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性别,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癌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是影响胆囊癌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癌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6、1.42,0.89,0.67,1.85,1.56,1.57,0.39,95%可信区间为1.13~1.64、1.16~1.73,0.79~0.99,0.57~0.78,1.60~2.14,1.38~1.77,1.38~1.79,0.35~0.43,P<0.05)。(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 447例(60.435%)分期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分别为85例(3.474%)、201例(8.214%)、71例(2.902%)、890例(36.371%)、382例(15.611%)、33例(1.348%)、785例(32.080%)。2 4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5.7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2.78~58.35),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46个月(95%可信区间为21.23~25.71)。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2.47,P<0.001)。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可切除性肿瘤2 988例(73.796%),不可切除性肿瘤177例(4.371%),可切除性无法评估884例(21.833%)。2 988例可切除性肿瘤患者中,根治性切除2 036例(68.139%),非根治性切除504例(16.867%),手术根治性无法评估448例(14.994%)。2 447例分期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患者中,不可切除性肿瘤53例(2.166%),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300例(12.260%),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1 441例(58.888%),无法评估653例(26.686%)。733例未手术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未手术、不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1.04,P<0.001)。(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6 159例患者中,541例(8.784%)行术后辅助化疗和晚期化疗,76例(1.234%)行放疗。1 170例进展期(Ⅲa期及以上)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26例(10.76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 044例(89.23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3,P=0.629)。658例Ⅲa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6例(10.030%),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92例(89.970%),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5,P=0.817)。512例≥Ⅲb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0例(11.71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452例(88.28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50,P=0.220)。结论我国胆囊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超过半数确诊年龄为56~75岁。初步诊断前行超声和CT检查、血清CA19-9检测是初步诊断胆囊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可改进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我国胆囊癌辅助化疗尚不规范且比例较低。

  • 标签: 胆道肿瘤 术前诊断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胰腺外科是普通外科领域的重要专科。胰腺因位置深在,解剖结构复杂,且胰腺外科涉及病种较多,病情严重,手术难度高,既往发展缓慢。近20年来,随着对相关领域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对胰腺疾病的认知逐渐加深,且将一系列新理念、新技术应用于胰腺外科中,使胰腺外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时,研究者也认识到,现有的医疗理念和技术手段并不足以解决所有临床问题。只有把握机遇,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我国胰腺外科事业保持活力,蓬勃发展。

  • 标签: 普通外科 胰腺外科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微创外科 加速康复外科 创伤递升式分阶段治疗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肿瘤代谢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代谢改变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至关重要作用。致癌因素破坏机体的代谢平衡,诱发代谢重塑,而后介导多种生物学行为参与癌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脂类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及必需脂肪酸,多种脂类分子及代谢产物均参与机体细胞信号的转导。脂质代谢是机体代谢系统中重要一环,而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胰腺癌发病过程中脂质代谢的变化,并总结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深入阐述胰腺癌相关异常脂质代谢重塑的研究现状,为胰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和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脂质代谢 异常调控 代谢重塑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与胰腺术后其他并发症相比,乳糜漏发生率较低,但胰腺术后乳糜漏导致大量淋巴液丢失,极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对于胰腺术后乳糜漏,目前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通过改变饮食和肠外营养等方式可使多数患者痊愈。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进一步采取有创性治疗甚至外科手术。

  • 标签: 乳糜漏 胰腺手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是一种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过多黏液的胰腺囊性肿瘤,具有恶变潜能,可引起胰管进行性扩张或囊变。黏液造成的囊内高压以及炎症递质、胰酶的作用,可造成恶变的瘤体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极差。本文报道1例IPMN恶变伴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治经验,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恶变 破裂 出血
  • 简介:摘要胰腺分裂症(P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胰管发育畸形,其病因为胚胎发育阶段腹侧胰管与背侧胰管未融合、不完全融合或其他异常融合。随着内镜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临床对PD的了解逐渐深入,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对其诊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而近年遗传因素的发现为PD的临床前预防提供了可能性与发展空间。本文总结近10年发表的最新文献与相关研究,分析PD与胰腺疾病的关系,探讨PD患者临床诊断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胰腺分裂症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内镜超声检查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慢性胰腺炎(CP)以胰腺炎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要临床特征,能够导致不可逆的胰腺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不全,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研究表明,C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且肠道菌群被发现与多种纤维化疾病相关。鉴于此,本文旨在剖析肠道微生态在CP胰腺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包括调节肠黏膜屏障、免疫、合成与释放代谢产物等,为探究肠道菌群在CP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道微生物组 胰腺炎,慢性 粪菌移植 纤维化
  • 简介:摘要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152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119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3岁。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SAP患者纳入治疗组(n=53),未使用维生素C治疗纳入对照组(n=66)。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等指标。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治疗组治疗7 d后白细胞计数变化(-0.38±0.16)×109/L、C反应蛋白变化(-0.8±0.1)mg/L,均高于对照组(-0.36±0.21)×109/L、(-0.7±0.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3 d后ALT、AST和血肌酐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P患者临床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肝、肾功能恢复。此剂量(10 g/d)安全、有效,可作为SAP患者个体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性胰腺坏死的病情冗杂多变、治疗困难棘手,及时有效地清除感染源是外科治疗的核心,准确判断、定位感染区域并针对性地实施引流、清创是进一步提升坏死性胰腺炎整体治愈率的关键。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文献,根据感染坏死的发生部位和处理方式不同,探索性提出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分型。同时,对新时代下的多元化干预方式及创伤递升式治疗理念需注意的问题进行再探讨,旨在科学规划治疗策略、靶向制定干预方式,以期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 分型 创伤递升式 外科干预
  • 简介:摘要胰腺癌肿瘤细胞可通过介导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使大部分患者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进而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探讨高凝状态相关指标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寻找合适的实验室指标,为临床医师判断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癌 高凝状态 预后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当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已在多种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展现疗效。本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胰腺癌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一种进展迅速、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处于缓慢发展阶段,病人5年生存率非常低。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应用之间的障碍,实现实验室与临床的实际结合,加速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向临床诊断、评价和治疗疾病的转化,从而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随着转化医学理念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其应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可为有效提高病人整体预后带来新希望。笔者综合分析转化医学应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胰腺癌病人早期确诊率和远期生存率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胰腺肿瘤 转化医学 早期诊断 预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慢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胰腺慢性炎症性和纤维化病变,其基本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胰腺分泌功能不足及防治并发症等。目前,对于慢性胰腺炎治疗策略的探讨日趋增多,创伤递进式策略与早期外科手术干预是共性治疗理念。临床实践中,对于出现胰腺假性囊肿、胰管结石、胆管狭窄等并发症,内镜干预可作为优选治疗方式;无胰头部病变的主胰管扩张,可首选Partington术;合并胰头部病变,可行Beger术或Frey术;无主胰管扩张,应根据具体病变部位行胰腺切除术;全胰炎性病变或多发部位病变,可行全胰腺切除术。外科医师在诸多手术方式的选择中,应遵循个体化与多学科化的整体治疗理念与策略,尤其对于干预指征、时机及方式的掌控。笔者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慢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与外科干预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慢性胰腺炎病人的整体疗效。

  • 标签: 胰腺炎,慢性 内镜治疗 外科干预 综合治疗 创伤递进式策略
  • 简介:摘要胰腺癌因具有高侵袭性、高转移性、高复发率等特点被认为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近年来新辅助治疗给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如今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但缺乏特异性方案,各类方案孰优孰劣尚无定论,可联合影像学、功能学和生物学标记物评估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腺癌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非视频辅助)为核心的"四步法"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207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2例(63.8%),女性75例(36.2%);中位年龄45岁(范围:19~80岁)。重症急性胰腺炎158例(76.3%),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9例(23.7%)。所有患者均先接受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Step-up组(173例):采用"四步法"治疗策略,PCD后接受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清除术(MIAPN),对于术后残余感染灶进一步行经窦道内镜下坏死清除术和(或)PCD,最后行常规开放胰腺坏死清除术(OPN);OPN组(34例):PCD无效后直接行OPN。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Step-up组与OPN组患者基本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PN组的转诊率、术前3 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Step-up组(47.1%比28.9%,χ2=4.313,P=0.038;26.5%比9.2%,χ2=2.819,P=0.011)。Step-up组MIAPN术前PCD次数、PCD管留置数量较OPN组明显减少[1(1)次比2(1)次;Z=-3.373,P=0.018;2(1)根比3(2)根;Z=-2.208,P=0.027]。与OPN组相比,Step-up组发病至手术时间缩短[29(15)d比36(17)d,Z=-0.567,P=0.008)],MIAPN手术时间缩短[58(27)min比90(56)min;Z=-3.908,P<0.01];术后病死率降低(5.8%比17.6%;χ2=4.070,P=0.044),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3.1%比55.9%;χ2=14.960,P<0.01),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比例降低(37.5%比47.4%;χ2=7.133,P=0.007),但两组术后腹腔局部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出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ep-up组术后需要ICU治疗的患者比例小于OPN组(22.0%比44.1%,χ2=6.204,P=0.013);Step-up组总住院时间较OPN组明显缩短[46(13)d比52(13)d,Z=-1.993,P=0.046]。结论"四步法"微创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IPN简单、安全、有效。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感染性胰腺坏死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 创伤递升式
  • 简介: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两个死亡高峰"是救治过程中的难点与挑战。第一个死亡高峰主要由早期全身炎症反应与多器官功能障碍所致的全身并发症引起,救治策略为尽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强化重症监护室主导地位并恰当处理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第二个死亡高峰由病程后期的感染性并发症所致,掌握正确的外科干预时机与方式是救治关键。同时,应倡导多学科治疗团队协同作战,共克疾患,积极为患者争取更好预后,搭建医患共赢平台。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