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PICC置管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调研,针对PICC护理门诊实际情况,对其合理布局,制定相关流程,完善相关职能,推行多学科合作,探讨PICC患者管理系统,动态质量监控。结果: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护理方式,从最终的护理成效分析,实施后各项并发症的指标相较于实施前较低,数值对比差异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PICC护理门诊而言,对其有效构建与规范运用,强化PICC护理综合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护理门诊;实施策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为提高PBL在线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1月至5月,制定"视频会议系统+微信群+图书馆VPN在线资源+PBL网站"PBL在线教学方案(简称PBL在线教学方案),选取北京大学2017级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八年制和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36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PBL网站反馈,以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分析PBL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90.9%(260/286)的学生反馈网络情况"很好"或"还行"。学生对PBL在线教学方案中学生主席、记录员、组员和指导教师的认可度分别为83.6%(239/286)、92.0%(263/286)、64.0%(183/286)和87.1%(249/286)。76.9%(220/286)的学生对讨论效果满意。关于学生对PBL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学习效果反馈,在"案例学习提高对PBL的兴趣"[81.4%(763/937)比83.0%(1 698/2 047)]和"资讯收集、分析、整理和批判性阅读的提高"[87.8%(823/937)比89.8%(1 839/2 047)]2个方面,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明确案例学习目标和重点,并掌握用于解释临床现象的机制"方面[85.4%(800/937)比90.4%(1 852/2 04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网络情况能够保证PBL在线教学方案的实施;学生对PBL在线讨论时记录员和指导教师的认同度高;PBL在线教学效果基本达到线下教学效果。PBL在线教学方案对PBL混合式教学可以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基于问题学习 医学生 在线教学 学习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病房开展贵宾式(VIP)护理模式对产妇分娩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义乌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25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125例和观察组1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采取VIP产科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321.13±28.91)min,第二产程时间(23.25±8.66)min,第三产程时间(6.12±1.02)min,总产程时间(259.18±36.03)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08、13.874、12.194、15.879,均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171.43±19.06)mL,疼痛评分(1.78±1.01)分,住院时间(4.02±1.12)d,护理满意度评分(95.13±3.76)分,剖宫产率12.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38、12.398、14.392、15.093、χ2=4.013,均P<0.05)。观察组发生产褥期感染2例,宫颈裂伤1例,产后尿潴留4例,新生儿窒息0例;对照组发生产褥期感染11例,宫颈裂伤13例,产后尿潴留16例,新生儿窒息6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78、3.917、4.018、4.881,均P<0.05)。结论产科病房开展VIP护理模式可以缩短产程和住院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和围生期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医院,产科 产妇卫生保健服务 产科护理 护理实践模式 分娩过程 时间因素 产后出血 分娩并发症
  • 简介:摘要开展饱和潜水前,需对参加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前应根据相关标准结合工作任务需求选择培训对象、配备教员、确定培训设施。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设备实作培训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主要为潜水医学和高气压设备方面的基础知识,设备实作培训则分为设备岗位操作、潜水程序训练、应急处置培训等。从学员结束培训后参加饱和潜水任务的情况来看,可通过合理分配理论学习与实作训练的时间、突出程序训练和设备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学员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多岗位保障能力训练四个方面,提高参训学员综合技术水平,提升培训效果

  • 标签: 饱和潜水 课程设置 实作带教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恙虫病患者60例进行观察,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4.65±3.35)岁,给予多西环素治疗。统计分析退热有效率、临床症状恢复或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恙虫病患者治疗后退热总有效率为83.33%(50/60),退热时间、肝损害恢复时间、结痂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4±0.48)d、(2.66±0.38)d、(3.84±0.36)d、(3.75±0.52)d、(7.82±1.31)d。恙虫病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57.62±17.19)U/L、(47.74±10.19)U/L、(108.65±41.36)U/L、(14.75±6.22)U/L,均低于治疗前(132.68±51.24)U/L、(176.98±54.37)U/L、(185.26±31.24)U/L、(41.69±11.3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恙虫病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结论采用多西环素治疗恙虫病可提高疗效,加快症状消退,缩短住院时间,加快肝损害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多西环素 恙虫病 临床效果 退热有效率
  • 简介:摘要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属于微观形态学,是以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组织特征为主的课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实验课教学已成为医学生形态学学习的重要补充。本文以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20级口腔医学专业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微观形态学线上实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学生学期终末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学期终末成绩为(81.7±13.1)分,61名学生中,13名(21.3%)学生达到优秀(≥90分),59名(96.7%)学生及格(≥60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37名(60.7%)、45名(73.8%)、37名(60.7%)、41名(67.2%)和42名(68.9%)学生认为线上实验课程对镜下结构观察识别、病理特征记忆、知识理解、团队合作和互动等方面更有优势。可见,口腔组织病理学线上实验课程效果较好,且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实验教学 线上课程 口腔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78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介入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希望水平、非计划再入院率的差别。结果观察组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和自我管理效能得分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希望指数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及希望感,降低非计划再入院率。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反应小组(RRT)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与2019年实施RRT前后的各项指标,如院内医疗急救小组启动率、院内死亡率;住院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率、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及启动RRT后患者转归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实施RRT后,院内医疗急救小组启动率、院内病死率、住院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发生率及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比例均下降,启动RRT原因顺位排序前三分别是氧饱和度下降(53.70%)、呼吸频率改变(26.67%)及心率改变(25.19%),吸氧、化验、药物、监护及气管插管是启动RRT后常见的处理措施;启动RRT频次超20次的科室排序依次是骨科、外科、神经外科及血液科;启动RRT后患者去向:继续本科室治疗163例,转入ICU 87例,自动出院11例,死亡3例,其他6例。非工作时间段(17:00-次日8:00)启动142次略高于工作时间段(8:00-17:00)。结论RRT在降低院内死亡率、减少住院患者心搏呼吸骤停及24 h内非计划性转入ICU方面的作用是有效的,值得各级医疗机构借鉴。

  • 标签: 公立医院 快速反应小组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呼吸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并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呼吸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呼吸内科ICU的12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的60例患者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组,2020年的60例患者为实施后组。比较实施呼吸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前后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结果最终形成的呼吸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3级指标33项。实施后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实施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呼吸内科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内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实施系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系统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93%,观察组为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风险,提升其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系统护理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对稽留流产患者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方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的稽留流产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统一进行常规的科普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的科普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情况、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程度以及患者再次受孕后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受孕后胚胎的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胚胎发育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的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自觉形成健康行为,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优生优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稽留流产 格林模式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护理教学实施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学习人员600名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模式组和PDCA模式组,各300名。对照模式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教学,PDCA模式组给予PDCA循环带教模式进行教学。统计两组的学生考核成绩、学生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结果PDCA模式组学习人员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均高于对照模式组,PDCA模式组学习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模式组,PDCA模式组学习人员一般为17.00%低于对照模式组学习人员一般26.00%,PDCA模式组学习人员不满意9.33%低于对照模式组学习人员不满意15.00%,PDCA模式组教学效果优良率81.00%高于对照模式组教学效果优良率65.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护理教学实施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学习人员的考核成绩,学习人员满意度较高,提高了教学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带教模式 护理教学 考核成绩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消毒供应中心专项管理小组,探讨其实施效果。方法该院于2017年1~6月构建消毒供应中心专项管理小组,实施项目管理及工作安排。以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为观察时间段(专项管理小组成立后),以2016年1~12月为对照时间段(专项管理小组成立前),对比两个时间段内器械消毒供应情况,实习护士的带教效果,设备故障情况。结果观察时间段内器械清洗合格率、待灭菌包合格率、器材发送合格率、临床对灭菌包满意率抽检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习护士实习结束后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故障设备维修周期明显短于对照时间段,维修费用明显低于对照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专项管理小组有利于改善实习护士带教效果,降低设备损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供应中心 消毒 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下文简称北医三院运医所)运动医学专业继续教育体系的初步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6年在北医三院运医所进修的230名进修医师为研究对象,按照来源科室分为骨科组和运动医学科组(以下简称运医组)。除了参与临床日常查房和手术的常规工作以外,专门对两组进修医师进行教学查房、英文文献抄读、运动医学与关节镜系列专业课程、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和专科手术培训的综合培训,时长至少6个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对我院专科医师继续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培训内容评价上,68.3%(157/230)的进修医师认为实践操作机会不够,其中,骨科组进修医师的实践操作机会[29.5%(62/210)]少于运医组进修医师[55.0%(1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培训效果评价上,运医组进修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台数[(202.94±171.09)台]多于骨科组进修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台数[(73.98±70.56)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医所进修继续教育体系比较合理,对骨科和运动医学来源的进修医师都有明显帮助。在以后的培训中,应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标签: 运动医学 继续教育体系 实施效果 关节镜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后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协作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白内障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60例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60例于此基础上予以MDT协作护理,对比两组视力恢复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有57例视力提升>0.2,46例>0.3,27例>0.5,分别比对照组的50例、35例及13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评分是(155.88±15.32)分,比对照组的(124.90±20.48)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CLVQOL)是(101.06±10.17)分,比对照组的(84.81±9.17)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实施MDT协作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并且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 视力恢复水平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实验课是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依托河南大学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选取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合适的实验项目及相关知识内容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登录实验中心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学习实验原理,加强基础医学实验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虚拟实验操作。教学内容上完成要求的实验虚拟操作,在形式上采取线上实验教学课程和网络直播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该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学习热情高涨,对基础医学知识充满了求知欲,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 标签: 基础医学 实验教学 互联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个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阻肺患者50例,由门诊专科护士实施个案管理,分析实施前、实施后6个月的体质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差异,同时分析个案管理后的用药依从性变化差异。结果实施个案管理后6个月患者mMRC评分[(1.9±1.2)比(1.4±1.1)分]、6MWD[(238.1±84.9)比(284.1±113.8)m]和CAT评分[(19.7±6.6)比(17.1±5.9)分]等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自觉症状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均P<0.05)。实施后6个月患者BADL评分[(87.8±5.4)比(90.0±7.5)分]、SGRQ总体评分[(48.0±7.5)比(45.0±6.9)分]也均有改善(均P<0.01)。患者随访1、3、6个月后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1±0.8)、(7.4±0.8)、(7.7±0.5)分(P<0.01)。结论实施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可以有效管理慢阻肺患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自觉症状、自理能力和运动耐力等。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门诊病人 护理 个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VT防控项目对血管外科住院患者DVT的预防效果。方法2018年6月北京医院血管外科成立DVT防控小组,通过电子问卷的方式调查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对DVT的认知现状,建立DVT防控管理体系。比较项目实施前(2018年1—6月)与实施后(2018年7—12月)医护人员对DVT的认知情况、住院患者DVT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施DVT防控项目前后的Caprini评分表使用率分别为79.27%(65/82)和100.00%(82/82)(P<0.001)、DVT正确预防率为90.24%(74/82)和98.78%(81/82)(P=0.016)、住院患者DVT发生率为4.88%(4/82)和0(0/82)(P=0.043)、DVT宣教落实率为76.67%(23/30)和96.67%(29/30)(P=0.023)、出院后患者的DVT预防依从性为91.02%(71/78)和98.68%(75/76)(P=0.032)、下肢肿胀发生率为1.28%(1/78)和0(0/76)(P=0.322)。结论血管外科DVT防控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对DVT的认识水平,并降低血管外科住院患者的DVT发生率。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外科 认知 质量控制 评估 预防
  • 作者: 汪卓,耿雪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肺结核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全程护理模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患有肺结核疾病的130例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均分作常规组(n=65)及试验组(n=65),在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护理与全程护理服务模式施护,统计组间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施护满意度、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施护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常规组低,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试验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常规组低,P<0.05;试验组施护总满意度比常规组高P<0.05;试验组遵医率比常规组高,P<0.05;试验组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生理功能评分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全程护理模式施护,既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遵医行为,缓解其负性情绪的同时,还能增加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及改善其预后质量起着积极意义。

  • 标签: 肺结核;全程护理;护理满意度
  • 作者: 黄云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200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旨在探讨延伸护理在老年慢阻肺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COPD患者,将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延伸护理)或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5例。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干预后,两组的SGRQ得分均有所升高,其中,研究组的SGRQ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延伸护理应用于老年COPD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满足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需求。

  • 标签: 延伸护理;老年慢阻肺;肺功能;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