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腕部"H"型深、浅静脉联合移植修复掌浅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5年8月,共收治手部严重挤压伤伴掌浅弓缺损16例,均为手掌部严重创伤,伴有皮肤、掌骨、肌腱、神经及掌浅弓的损伤,创面以远手指组织无血运,手掌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0 cm×3.0 cm~10.0 cm×7.0 cm。设计应用腕部"H"型深、浅静脉联合移植修复动脉弓缺损,对其中7例软组织缺损者同时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覆盖创面,5例行腹部皮瓣覆盖,4例行游离植皮术。出院后通过微信和门诊复查的方式进行随访。结果16例患者手指血运良好,皮瓣完全成活。其中受区创面15例一期愈合,1例游离植皮坏死,遗留创面经过换药后愈合;供区出现1例剥离皮肤坏死,行游离植皮后皮片成活,余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5~2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肢受区手部功能:优9例,良5例,差2例。结论腕部"H"型深、浅静脉具有解剖位置相对恒定、表浅、取材方便等优点,利用其修复掌浅弓缺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掌浅弓 血管损伤 移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复杂软组织缺损往往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肌肉、骨关节甚至器官损伤与缺损,不仅需要修复创面,而且还需行功能康复。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涉及范围广、深度深、局部感染重,有的患者年老体弱且往往伴有较多的合并症(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肿瘤等),给临床修复与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就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定义与分类、评估、修复重建的原则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指导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游离静脉皮瓣(FVP)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共收治手指软组织缺损15例,一期彻底清创,固定骨折并修复血管、神经和肌腱,待创面稳定后,采取FVP修复软组织缺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均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皮瓣成活及伤口愈合情况,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患者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5.8个月,1例术后皮瓣动、静脉瘘形成致皮瓣臃肿,余14例皮瓣外形美观。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手功能评定,优5例(82~95分,平均90.2分),良10例(65~78分,平均69.9分)。前臂仅遗留线形瘢痕。结论前臂FVP切取简单、手术时间短、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损伤小、术后手功能良好,是治疗手指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游离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出现血供障碍时改用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9年5月,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供障碍30例,将皮瓣内主干静脉与受区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改成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50岁,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6.2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远期随访皮瓣质地、色泽、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3~15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相近,恢复保护性感觉。拇指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25例,良3例,可2例。结论在切取第1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时,出现皮瓣血液循环欠佳后,将皮瓣内携带的1条主干静脉与拇指末节创面的指掌侧固有动脉吻合,皮瓣能够顺利成活,为手术的成功提供另一道保障。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拇指 筋膜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畸形患者,采用经颈静脉-上腔静脉途径构建轨道,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患者术后1、3个月时复查结果良好。房间隔缺损合并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患者可选择介入封堵治疗,推荐经颈静脉途径进行操作,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术后患者的肩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2例,年龄35~74岁,记录皮瓣面积、分型、供区切口是否裂开和感染等近期并发症情况。并应用快速上肢功能障碍简式评分表(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Quick-DASH)对符合纳入肩部、上肢临床功能评价标准的43例患者进行评价,对比锁骨型和肩峰型皮瓣患者术后上肢功能障碍情况,并选取43例中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清扫的患者30例,供区(观察组)和对侧(对照组)进行双侧对比评价。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获取锁骨上皮瓣面积(4~10)cm×(10~18)cm,3例(5%)患者供区缺损宽度为8~10 cm,无法直接拉拢缝合,制取局部皮瓣修复肩部缺损,其他病例均直接缝合;3例(5%)患者术后肩峰区切口裂开,局部换药2周后愈合。随访时间为6~43(27±14)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外形不满意。43例患者中锁骨型28例(65%),肩峰型15例(35%);肩峰型运动能力值、Quick-DASH值均高于锁骨型[(14.4±4.7)分比(11.8±3.1)分,t=2.105,P=0.048;(16.9±11.6)分比(12.2±7.1)分,t=2.284,P=0.033]。30例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清扫的患者,观察组运动能力值、局部症状值及Quick-DASH值均高于对侧对照组[运动能力值:(13.4±5.8)分比(9.8±4.2)分,t=3.024,P=0.004;局部症状值:(4.1±1.0)分比(3.4±1.0)分,t=2.537,P=0.014;Quick-DASH值:(15.6±14.7)分比(5.2±11.1)分,t=3.106,P=0.003]。结论锁骨上皮瓣术后存在肩功能障碍,且与皮瓣分型相关。

  • 标签: 外科皮瓣 锁骨上动脉 Quick-DASH 供区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奇静脉弓瘤合并房间隔膨出并缺损1例。患者男性,36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感呼吸不畅10 d,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右侧后纵隔占位,建议上级医院检查。为系统治疗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CT增强表现为奇静脉弓呈瘤样扩张,于2019年11月2日全身麻醉下行右后纵隔肿瘤切除术手术切除,综合影像与病理检查诊断奇静脉弓瘤。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奇静脉弓瘤 房间隔膨出 缺损
  • 简介:摘要房间隔缺损并肺静脉瘤十分罕见。本例为1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肺静脉瘤破裂致大咯的患者。经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及病理证实为肺静脉瘤破裂。急诊行左肺切除术,术中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8例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51岁。均不同程度合并肌腱、骨质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5 cm~2.0 cm×4.5 cm。均急诊采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以足内侧皮下静脉密集区域顺行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0 cm~3.0 cm×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质地与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6例,良2例。结论在足内侧静脉密集区域顺静脉瓣膜方向设计足内侧静脉皮瓣,结合分流限制技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足内侧静脉皮瓣 修复 指掌侧损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临床上可分为泡型和囊型肝包虫病。泡型肝包虫病由多房棘球绦虫感染所致,常以浸润或出芽方式增殖,可以直接侵犯周围组织,还可以转移到脑、肺等其他器官,对患者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损伤,故有"虫癌"之称。肝泡型包虫病潜伏期长,出现临床症状时多已是病变晚期,终末期肝包虫病灶侵犯重要管道,致使根治性切除困难,手术风险高。本研究报告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泡型肝包虫病患者。行右半肝和部分下腔静脉同时切除,同种异体血管修补缺损下腔静脉,术后顺利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淤血皮瓣的微循环功能变化。方法2019年5月至6月,取8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12只(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对照组构建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轴形皮瓣,模型组构建同样的轴形皮瓣并结扎腹壁浅静脉。应用moorFLPI-2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皮瓣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oorVMS-LDF2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系统检测皮瓣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并计算微血管自律运动。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皮瓣术后72 h的皮瓣血流灌注量、细胞聚集度及血流速度分别为100.4、174.2、31.2 PU,模型组则分别为10.5、81.5、13.5 PU,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血流灌注量=26.214,t细胞聚集度=20.923,t血流速度=10.492,P<0.05)。对照组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和振幅分别为163 Hz,35.2 PU。模型组大鼠血流灌注水平失去正常节律,术后72 h微血管自律运动的频率及振幅分别为28 Hz,4.5 PU,显著低于对照组(t频率=29.382,t振幅=33.8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瓣静脉淤血导致微循环血流灌注、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显著降低,微血管自律运动受损可能是皮瓣淤血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静脉淤血皮瓣 微循环 大鼠模型 微血管自律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结扎静脉干方法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共12例13指的临床资料,对皮瓣的成活、质地、外观及修复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通过门诊随访7例,微信随访5例。结果12例静脉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成活皮瓣不臃肿,质地、色泽与患指局部正常皮肤接近,患指的伸、屈活动没有障碍,患者对患指的外观及功能等总体感觉比较满意,根据手指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结果属优8例,良4例,中1例。结论通过结扎静脉干方式的改良单干型-静脉动脉化皮瓣手术,操作简便,修复临床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修复创面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动脉化皮瓣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桥接修复静脉缺损同时覆盖创面在断掌再植中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8例创伤性手掌离断伤,均有背侧软组织缺损伴有静脉缺损,静脉缺损长度3~6 cm,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4 cm~5 cm×8 cm。急诊断掌再植手术分两组同步进行,取同侧或对侧足背静脉皮瓣,面积大小为4 cm×5 cm~6 cm×9 cm,桥接吻合修复断掌静脉的同时,皮瓣覆盖创面修复软组织缺损。术后定期随访。结果8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切口均一期愈合,1例皮瓣修复术后出现皮缘1/5坏死,二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感觉恢复良好,手指功能评价采用TAM评分,3例优,3例良,2例中;供区愈合良好,行走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足背静脉皮瓣桥接修复静脉缺损同时覆盖创面,是断掌再植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标签: 断掌再植 足背静脉皮瓣 血管桥接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携带静脉的游离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不携带静脉的趾腓侧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32(18~42)岁,患指指腹缺损面积1.0 cm×0.5 cm~1.8 cm×0.8 cm,术中切取趾腓侧皮瓣仅携带趾底动脉及趾底神经,吻合和缝接患指指掌侧固有动脉及指掌侧固有神经,所有皮瓣均未携带回流静脉,足趾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抗痉挛、抗凝治疗。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未发生血管危象,供、受区术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4(4~12)个月。患指指腹外形饱满,质地、弹性良好,末次随访时TPD达6~8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获优7例,良1例。结论游离趾腓侧皮瓣对于修复手指指腹微小创面,可以不携带回流静脉使皮瓣成活,对于在解剖分离回流静脉失败的病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趾腓侧皮瓣 手指 指腹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2019年4月2日,对1例左手示指中末节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动脉化静脉游离腕横纹皮瓣修复。创面大小2.5 cm×4.5 cm,皮瓣切取面积大小2.7 cm×4.8 cm,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等对症治疗,皮瓣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皮瓣血运良好,略有色素沉着,外观无臃肿,质地柔软,TPD为8.0 mm,患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为优。

  • 标签: 腕横纹皮瓣 手指 动脉化静脉 修复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而病程隐匿,患者常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功能不全患者VTE发病率高,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脏病的患者VTE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发生率均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是影响VTE预后的重要因素。肾功能情况亦是影响VTE诊断手段选择和药物剂量调整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就肾功能不全与VTE的发病、机制、转归以及对诊治的影响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VTE临床防治提供线索。

  • 标签:
  • 作者: 张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6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皮瓣修复护理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手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的60例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采取常规修复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皮瓣修复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的手部皮瓣恢复的优良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组间存在差异。结论:对手指小面积缺损患者实施皮瓣修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部皮瓣恢复情况,从而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修复护理;手指小面积缺损;手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热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