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GSS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GSS系统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伤椎置钉GSS系统 传统开放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6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跨4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经6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矫正率、术后面积改善值、内固定丢失率、远期丢失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矫正率和术后面积改善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固定丢失率和远期丢失率分别为0%和4.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和33.3%(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6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疗效确切,生物力学强度强,可显著增强内固定的牢固性,维持矫正效果,较跨4固定治疗优势更大。

  • 标签: 椎弓根螺钉 脊椎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Wiltse肌间隙入路结合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经椎弓根单侧后路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椎弓根体植骨联合对侧椎弓根内固定后,可恢复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伤椎置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及邻一侧或双侧椎弓根完整),其中15例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18例跨椎弓根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恢复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伤椎 椎弓根置钉 短节段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单、双侧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经后路跨短节段固定,随机分研究组(双侧)与对照组(单侧)各52例,比较观察指标与并发症。结果术前前缘高度与后凸角无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前缘高度与后凸角较对照组高,疼痛阈值较对照组低,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双侧治疗能提高前缘高度与后凸角,缓解疼痛程度且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 标签: 经伤椎 单侧置钉 双侧置钉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社我院接诊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治疗)与对照组(跨阶段固定)各3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无明显差异(t=0.72,0.62;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体高度为(91.20±4.37)%,高于对照组,但后凸角度仅为(5.28±1.46)°,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12.94,14.65;P均<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确切,利于病恢复,安全可靠,具推广意义与价值。

  • 标签: 后路短节段固定 伤椎置钉 胸腰段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经椎弓根体内植骨并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确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植骨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5d、取内固定物前、取出内固定物4个月测量后凸Cobbs角和体高度丧失率;对比两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观察组:体高度丧失率(6.3±2.9)%、(6.5±2.2)%、(6.7±2.1)%,后凸Cobbs角(4.1±2.7)°、(4.8±3.1)°、(5.2±3.4)°;对照组:体高度丧失率(5.9±2.1)%、(6.6±2.4)%、(15.6±4.8)%,后凸Cobbs角(4.3±2.1)°、(5.2±3.8)°、(10.1±5.3)°]均较术前[观察组:体高度丧失率(51.8±5.9)%,后凸Cobbs角(26.1±6.1)°;对照组:体高度丧失率(51.4±6.7)%,后凸Cobbs角(25.9±5.9)°]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d及取出内固定物前两组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取出内固定物4个月两组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体内植骨并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佳,矫正良好。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植骨 椎弓跟椎体 植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56例)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术,观察组(68例)行椎弓根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比较组间手术疗效及脊髓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9.71%比对照组71.43%高,术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Cobb角均比对照组恢复好(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脊髓恢复至E级比例57.35%比对照组41.07%高(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通过椎弓根固定术结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复位,增强脊柱稳定,改善受损脊髓。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2016年4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计3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1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2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伤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复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相关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缘高度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obb’s角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椎管占位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棒系统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确切,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钉棒 系统复位治疗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椎弓根螺钉结合PSIS()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均是在2019年6月一2020年6月期间截取的,以我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例作为本次实验数据的提供对象,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治疗的设为常规组,45例患者实施椎弓根螺钉联合治疗的设为研究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研究组在术后3月、6月节段后凸Cobb角更小,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酥松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螺钉结合伤椎置钉 治疗效果 节段后凸Cobb角
  • 简介:摘要目的对跨固定与经固定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7年3月的110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取跨的固定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而对照组则应用经固定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进行手术前后的评分。结果两组手术的临床效果前后的评分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实验组术后的评分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较大。结论因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再加上跨固定与经固定都是疗效俱佳的临床治疗手段,并且其临床效果也颇为相似,如果就长期的疗效来考虑,则以经固定疗法为主。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短节段椎弓银棒固定应用骨折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客户县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两组均采用椎弓根顶棒固定后路胯骨折的短节段,对照组折体不置,观察组加骨折。对两组并发症情况和影像学评估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骨折体高度矫正率、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时骨折体高度丢失率和Cobb角丢失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银棒固定应用骨折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从长期来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短路节段椎弓螺钉固定 骨折椎体置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实施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的20例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依据Robbins以及Gertzbein标准内容,通过CT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予以分析,并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均由机器人辅助,18例患者共计95枚,实际上成功94枚,患者经过后并未出现血管损伤、脊髓损伤以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依据Robbins以及Gertzbein标准75枚螺钉为A级,19枚螺钉为B级,正确率经计算后为85.25%。结论机器人辅助行椎弓根螺钉正确性较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机器人辅助 椎弓根螺钉 准确性 置钉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原理和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3岁。骨折部位T117例,T1219例,L113例,L29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4例,B级5例,C级9例,D级13例,E级17例。按椎管阻塞积分为4度Ⅰ度7例,Ⅱ度15例,Ⅲ度18例,Ⅳ度8例。手术方法经椎弓根植骨,及相邻的上、下体经椎弓根后,按固定区的正常矢状面形态将棒预弯;利用中间螺钉作为支点,将向前推顶,纠正后凸畸形及水平移位。结果高度恢复至正常的93.8%,水平移位恢复至正常的0.5%。随访3~36个月,无断及内固定物松动,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骨折体愈合满意,不完全神经损伤患者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无神经损伤及加重等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植骨联合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矫正角度及体高度的再丢失;对骨折直接复位和固定可提高复位质量,改善固定强度及应力分布,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可靠的方法。

  • 标签: 胸椎 腰椎 爆裂性骨折 骨移植 椎弓根器械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棒系统附加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7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9 ),一组采用 4 内固定术(对照组),另一组采用 6 内固定术(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 附加 经皮微创 脊柱椎弓根棒系统 6 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经皮微创术 椎弓根钉棒系统 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用AF内固定系统加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同时予板有效减压。统计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末次随访时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术后随访7-36个月,术后前缘高度恢复至96.7±7.4%,后缘高度恢复至98.5±6.3%,Cobb角恢复到4.7±2.6°。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O1)。术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与术后2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33例提高1~3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加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 标签: AF系统 内固定 脊柱骨折 自体骨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椎弓根行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与板间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两种方法疗效的优劣,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体高度矫正程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获得随访,经椎弓根行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组即试验组在改善体高度、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结合经椎弓根行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可以很好的恢复高度,并且能够很好的长期维持术后的高度,避免远期体塌陷,在减少迟发性体塌陷导致腰背痛、神经症状出现、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内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