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地区重型手足口病患二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110例作为试验组,5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M、IgG和IgA水平,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降低(P<0.05),IgM、IgG和IgA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浓度下降,免疫球蛋白降低,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及时了解患儿免疫水平的改变,对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T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检验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检验科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状况将其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各40例,选择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IgA、IgM、Ig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指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改善52例,恶化28例,改善组的IgA、IgM、IgG、TBIL指标明显低于恶化组,PTA指标明显高于恶化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检验慢性乙型肝炎,反映出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检验 凝血酶原活动度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75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后1月、3月、6月、9月分别检测血清Ig及补体C3、C4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水平均下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的100例病毒性肺炎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如IgA、IgE、IgG以及IgM,T淋巴细胞CD3+、CD4+、CD8+以及CD4+/CD8+,炎性因子如IL-6、IL-8以及TNF-ɑ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托溴胺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病毒性肺炎患儿可显著缓解病情。

  • 标签: 异丙托溴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 病毒性肺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健康患者,对所有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均高于健康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好转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恶化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细胞损伤程度可以进行直接的反应。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14—2016年我院住院10个多重耐药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免疫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免疫球蛋白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治疗及预后有明显提高。但多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单独治疗。经过治疗以后,患者的PCT、CRP和WBC等各项指标明显比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重症病人,在抗感染,促排痰护理的基础上,合理加用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了,有利于感染控制及恢复,预后较好。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多重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检查的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A组,33例)和慢性乙型肝炎组(B组,67例),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再以病情发展为依据将100例患者分为改善组53例和非改善组47例,对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B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A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改善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明显高于非改善组患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中的IgG、IgA、IgM水平,机体内的总胆红素水平(TB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能作为诊断乙型肝炎发病与否以及病情发展情况的有效指标,其数据能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慢性乙肝 免疫球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乙型肝炎患者(疾病组)与5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属于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比疾病组与正常组、疾病组中不同病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疾病组50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3.52±0.48g/L)、免疫球蛋白M水平(3.76±0.69g/L)、免疫球蛋白G水平(16.74±5.12g/L)高于正常组,疾病组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水平(3.81±0.28g/L)、免疫球蛋白M水平(4.16±0.47g/L)、免疫球蛋白G水平(17.84±2.69g/L)较慢性普通型乙型肝炎患者更高(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诊治过程中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可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病情。

  • 标签: 乙型肝炎 诊治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儿童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与免疫球蛋白的改变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的1月龄~14周岁支气管肺炎患儿320例,将其合格痰液标本进行病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咽拭子采集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用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病毒七联检测,同时对具有喘息症状的婴幼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并收集10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与这320例患儿血清进行免疫球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3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中病原体检出为阳性有267例,阳性率83.44%,其中细菌检出率为8.75%,病毒检出率为28.44%,支原体检出率为34.38%。具有喘息症状的患儿中,过敏原检测阳性共18例。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中,细菌感染组的IgG、IgM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组,喘息症状组IgE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感染病原体以细菌和病毒感染为主,结合血清抗体检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诊疗和用药监测。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肺炎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乙肝患者7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受试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进行测定,并予以组间比较。结果轻度乙肝、中度乙肝、重度乙肝、重症乙肝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指标会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而显著升高。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可显著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疾病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慢性乙肝 临床意义和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选同期健康体检患者50例作为常规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当中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IgM、IgG、IgA要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经治疗处理,实验组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2例,治疗无效的有18例,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要低于治疗无效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诊断治疗乙型肝炎病症过程当中,采取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乙型肝炎病症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Ig)、补体(C)及脂蛋白aLp(a)检测水平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的临床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3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PN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组),同时随机选取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成分3(C3)、补体成分4(C4)及Lp(a),利用Minitab17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IgM和Lp(a)水平高于对照组,IgG和C3水平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IgA和C4水平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肾炎型NS患儿的IgM和Lp(a)水平高于单纯型NS患儿,IgG和C3水平低于单纯型NS患儿,P值均<0.05,IgA和C4水平高于单纯型NS患儿,P值均>0.05。结论PNS能致患儿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及Lp(a)的血清水平改变,三项指标检测可作为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状态、脂代谢的简易常规检测方法,对了解PNS患儿的免疫功能、脂代谢以及PNS的诊断、鉴别及后期治疗等方面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检测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同期63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G水平、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gM与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检测对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血清免疫球蛋白 补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对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病程情况。结果观察组病程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7.5409、15.9688、20.6958、17.8857、16.669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5.5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33,P<0.05。结论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利于提高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可推广。

  • 标签: 静脉注射 人免疫球蛋白 重症 小儿手足口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球蛋白淋巴系统中的应用表达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尿液与血清β2-微球蛋白检测。结果观察组中尿液与血清中β2-MG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液与血清β2-微球蛋白淋巴系统中的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呈现高表达状况,早期检测效果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beta 2-微球蛋白 淋巴系统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尿液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机体免疫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IgM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25-(OH)D3、IgA及IgG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维生素D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改善临床症状,利于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

  • 标签: 维生素D 免疫球蛋白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机体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照患儿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3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CD3+、CD4+、CD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轻症组和重症组患儿CD3+、CD4+、CD8+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经过有效治疗后可有效纠正指标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可作为该病临床诊疗的依据。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及干扰素联合治疗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依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A组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B组,C组则使用A组和B组两组方法联合治疗。结果C组有效率高于A、B组、对照组(P<0.05),同时A、B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与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失为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显著改善患儿临床表现,促进预后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婴幼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三伏天灸治疗对其肺功能和免疫球蛋白远期影响。方法本次的8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将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气管哮喘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三伏天灸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状况和对免疫球蛋白远期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EV1、PEF、FEV1/FVC等指标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gA、IgM、IgG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三伏天灸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提升血清中IgA、IgM、IgG等指标水平,使机体免疫能力提升,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 标签: 三伏天灸 哮喘儿童 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