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16+)、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B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56+CD16+、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4+、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3、C4、B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异常,提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 标签: 非哺乳期乳腺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上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的促进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

  • 标签: 氨溴索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100例,其中慢性重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一组,慢性轻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实验一组患者、实验二组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越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临床诊断肝衰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轻中度患者50例,重型患者50例。另选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评价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未好转组与好转组的总胆红素(TBIL)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患者的IgM、IgA、IgG分别为(2.77±0.72)g/L、(2.68±0.62)g/L、(17.83±3.47)g/L,高于轻中度患者分别为(2.15±0.34)g/L、(2.25±0.67)g/L、(14.25±2.75)g/L,P<0.05;好转组的PTA、TBIL、IgM、IgA和IgG的水平低于未好转组,PTA水平高于未好转组,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或治疗效果较差。可以和TBIL、PTA相结合,综合判断患者病情。

  • 标签: 乙型肝炎 预后效果 重型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免疫球蛋白检验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来我院后,为了进一步对患者确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检查,对于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心肺功能、体温等。实验中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的免疫球蛋白M、A、G的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IgG、IgA、IgM水平和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患者治疗后,23例好转,IgG水平为(14.92±2.65g/l)、IgA水平为(2.62±0.54g/l)、IgM水平为(2.37±0.73g/l)低于恶化者(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效果较好,能够反映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球蛋白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钙离子在许多类型的细胞中作为第二信使,包括T淋巴细胞细胞中的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凋亡等等都与钙离子的活动有关。钙库操控Ca2+通道(SOCstore-operatedcalcium)是细胞中介导胞外Ca2+进入细胞内的重要通道之一。在2005年和2006年,Stim1蛋白和Orai1蛋白相继被发现,人们知道了SOC通道主要由位于内质网上的能感受Ca2+浓度变化的Stim蛋白细胞膜上Orai蛋白共同构成。

  • 标签: SOC Orai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结果,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M水平升高,同时免疫球蛋白IgA、IgG均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依据,临床诊断价值高。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24例,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53例),慢性乙型肝炎组(71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入组对象空腹静脉血抽检,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改善组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改善组(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诊断和治疗效果判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检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IgG、IgA、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人员的IgG、IgA、IgM水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检验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其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群30例,将其设为参照组,所有受检人员均接受免疫比浊法,最后比对相关指标。结果经分析后可知,研究组患者的IgM、IgG及IgA指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可知,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行免疫球蛋白检验,患者的病情可以充分体现,同时为临床疾病的治疗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免疫球蛋白检验 乙型肝炎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分析仪监测15例肝硬化患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及15例健康体检血液的IgA、IgG、IgM,并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的IgG、IgM及IgA的含量显著增高,肝硬化组的三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组只在IgG及IgA上差异有显著性;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的IgG及IgA两项指标之间也有差异。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可为临床肝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 标签: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临床检验分析,探究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在我院进行乙肝治疗的128例患者,按照病情将其分为A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及B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另选取正常健康体检人群作为C组,比较其免疫球蛋白水平。再将128例患者按照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及未好转组,比较其免疫球蛋白水平及TBIL及ALT。结果A、B、C3组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A组最高,C组最低。结论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可根据其检测结果判断患者病情。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IG)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1年期间患儿童癫痫的患者74例,设为治疗组。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以及患者疾病治疗的耐受性、安全性等免疫指标的改变进行了解,并且进行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通过使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取53例健康体质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免疫指标的对比。结果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的治疗后,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与正常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亚群指数相比较,在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改善的趋势,并且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疾病得到相对有效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

  • 标签: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IG) 儿童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狂犬免疫球蛋白(HRIG)使用情况,为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的暴露人数、Ⅲ级暴露人数、Ⅲ级暴露人数中HRIG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无锡市CDC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暴露人数15224人,Ⅲ级暴露5057人,狂犬免疫球蛋白接种率48.33%,且HRIG接种率与季节、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拒绝接种HRIG的人群中存在多处受伤、动物未接种疫苗、头面部受伤等比较危险的患者。结论来无锡市CDC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Ⅲ级暴露患者中,有接近一半的应接种HRIG的患者拒绝接种HRIG,对于狂犬病防治工作非常不利,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 狂犬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患儿1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5g(kg?d),0.8g(kg?d),1.0g(kg?d)用于治疗免疫性溶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时间及需换血人数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需换血人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在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较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性溶血疗效确切。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的红细胞,迅速控制新生儿溶血发展,减轻溶血,显著降低溶血光疗的时间及换血几率。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与大剂量一致,小剂量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不同剂量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4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出现恶心呕吐和心率减慢等发生率分别为8.57%、2.38%,显著低于对照组(29.04%、19.04%),且其疼痛评分(2.3±0.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2±1.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减少其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狂犬病 免疫球蛋白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血清检测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5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另选25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中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检测,分析其水平与疾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四组对象IgA无明显差异,F=0.531,P>0.05。IgM与IgG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对于IgM,慢性肝炎组最高,肝硬化组其次,急性肝炎组再次,对照组最低;对于IgG,肝硬化组最高,慢性肝炎组其次,急性肝炎组再次,对照组最低。F分别为6.946、11.329,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中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于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肝病 IgA IgM IgG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提升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与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2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两组患儿分为两组.一种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每组各为110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则需要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滴免疫球蛋白,采用静脉滴注,药物的用量控制在O.49•kg-1•d,需要连续服用3天,同时,在治疗过程,随时观察患儿的疗效以及各项体征和症状的改善情况,并且针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各项体征值进行对照分析,如IgG、IgA、IgM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5%和94.55%,两组患儿之间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x2=7.71,P<O.05),根据治疗结果以及病理学分析,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如住院时间缩短、心衰、退热、肺部哆音、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经过对两组患儿的仔细观察发现,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既安全又有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治疗小儿重症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120例手足口足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和抗病毒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52/60)(P<0.05);此外,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2±0.5)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3.1±0.3)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7±0.6)d、平均住院时间(5.5±1.1)d与对照组(3.6±0.7)d、(5.3.±0.6)d、(4.9±1.0)d、(6.8±1.3)d比较(P<0.05)。结论对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其具有免疫调节和替代等双重效果,能够加速患者的退热,促进患者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 儿童 手足口病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对照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组分别为55人。运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检测,免疫比浊法为测定方法。IgA、IgM及IgG为检测指标,并与ALB(白蛋白)、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TBiL(血清胆红素)各指标对比,对两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球蛋白数对两组的病情程度具有影响作用,若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明显,则表明患者存在更加严重的病情。且与ALB、PTA及TBiL各指标变化相比,其临床意义相同。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情况可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进行反映,在预后评估过程中,其临床意义与ALB、PTA及TBiL各指标相同。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