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外科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外科感染性疾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39例给予血必净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病人短期内感染得到控制,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未有明显增加。结论:血必净是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较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必净注射液 感染性疾病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复习有关文献,回顾和总结诊治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2例患者的资料。结果:对于机械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突然出现急性左心衰竭,听诊时在相应的瓣膜听诊区不能闻及机械瓣膜的金属音,应该首先考虑急性机械瓣膜功能障碍的可能性。结论:急性心脏机械瓣膜功能障碍应及时确诊并早期手术以挽救生命。

  • 标签: 人工机械瓣膜 机械瓣膜功能障碍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0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果断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破裂 早期诊断 手术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1月26日12:30急诊入住我院ICU。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体温不升,P117次/分,R32次/分,BP75/45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CT示心包积液。入院时诊断:(1)胸部闭合伤:心脏挫裂伤,心包积液;(2)心源性休克。即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抗休克等处理,并于16:20送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 标签: 急诊手术 心脏损伤 麻醉 心包积液 颈静脉怒张 心包摩擦音
  • 简介: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NCP)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中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

  • 标签: 无创性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起搏器 心脏停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外
  • 简介: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晚期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大量腹水、食道静脉曲张、凝血功能紊乱、血小板减少症等。除此以外,相当的一部分病人存在周围血管扩张的征象,如肝掌、蜘蛛痣以及低血压等。肝硬化的病

  • 标签: 相关性肺 肺疾病 门静脉高压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麻醉;行气管切开、颈外动脉插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以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心脏停搏,观察窒息至心脏停搏的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行心肺复苏,研究各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夹闭前MAP为102.000±7.091mmHg;夹闭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峰值128.750±6.453mmHg,高峰出现时间1分47.500秒±10.351秒,MAP明显下降时间2分51.875秒±20.343秒,降至50mmHg时间3分48.125±33.374秒,5分钟时MAP27.125±12.495mmHg,7分钟时8.000±3.817mmHg,自主循环恢复25例,失败3例,成功率89%.结论:该模型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 标签: 气管夹闭窒息法 家兔 心脏骤停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总结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12例阿-斯综合征、心脏骤停患者在急诊床边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带指引钢丝临时起搏导管,应用AXQ-3体外起搏器,边起搏边推送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结果:12例均起搏成功,达到有效起搏时间为3~9分钟,效果恒定、可靠.结论:该法起效快,疗效肯定,急诊应用,可缩短有效起搏时间,使更多危重者获救.

  • 标签: 心脏起搏 锁骨下静脉 急诊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特点和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有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异常32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9例,胸部X线异常8例,治疗后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其亚临床心脏病变,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损害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疗效。方法:64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对照组)和血管加压索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各32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分别为(20.5±4.5)min、(8.5±3.5)min、1h有效率分别为38%、72%;24h有效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3%、44%。治疗组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CPR)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可有效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有效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氧耗 氧利用率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在开腹胆囊切除术者占60%,腹腔镜胆囊切除者占23%;损伤部位主要在胆总管、肝总管;胆管横断伤占60%.结论: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对防止医源性胆道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胆道损伤类型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是修复胆道损伤、提高疗效的关键.

  • 标签: 医源性 胆道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的监测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住院的9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产妇90例,观察组孕产妇90例。对照组孕产妇在常规检测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治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监测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的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所需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在监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孕产妇的舒适度,提高孕产妇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 临床路径护理 舒适度 住院费用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性心脏患者Q-T离散度(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探讨在急诊面部外伤与手术中应用整形美容外科处理方法,使患者面部功能和形态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方法:在急诊面部外伤处理中,应用整形外科原则和技术治疗面部急诊外伤患者,做好对照与随访。结果: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处理的38例患者伤口及创面均I期愈合,随访未发生瘢痕增生等并发症。结论:在面部外伤的急诊处理中,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能最大限度地修复伤口、恢复面部功能及形态。

  • 标签: 面部外伤 整形 美容 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持续肾损害的成因及治疗.方法:追踪1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或产后3个月,其中24例患者仍有.肾损害,将其分为治疗组13例,对照组11例.治疗组予阿斯匹林肠溶片100mg、氨氯地平片5mg、福辛普利纳片100mg,均每天1次,VitE胶囊100mg,每天三次,服用6月;对照组未作治疗.结果:经干预治疗的A组患者肾损害治愈率为76.9%,而未经干预治疗的B组患者肾损害自愈率为18.2%,有显著差异.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肾损害持续存在时,采取干预治疗是有必要也是有效的.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持续肾损害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疾病进行阴道镜的拟诊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来探究阴道镜检查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断是否有推广价值。方法针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就诊的290例病人进行阴道镜检与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在通过阴道镜得出的宫颈疾病拟诊结果,经过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其中阴道镜对于宫颈疾病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宫颈息肉、宫颈炎、尖锐湿疣等良性疾病96.4%(137/142);CINⅠ93.0%(53/57);CINⅡ及CINⅢ诊断率83.3%(30/36)和70.2%(33/47),高度病变(CINⅡ~Ⅲ)为75.9%(63/83);SCC诊断率87.5%(7/8)。结论利用阴道镜对于宫颈疾病进行拟诊及病理诊断,在诊断结果方面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较高,并且对于CIN的诊断价值也较高,是适用于进行CIN筛查的有效方法。因此,宫颈疾病的阴道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提升宫颈疾病诊断的科学准确性。

  • 标签: 阴道镜检查 宫颈疾病 病理结果
  • 简介:在大家的万般期待之中,《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2010指南》)终于权威发布。新指南采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组织了来自29个国家的356名专家经过为期36个月的时间.对2005年以来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筛选、分析和论证,对多个问题达成新的共识。最终形成了新的指南。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 心血管急救 心肺复苏 新指南 循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