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实行双语教学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交流,网络教学对开展双语教学有着非常独特和明显的优势。《中医外科》双语教学网站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学科的特点,来进行网站内容的编排及网页的设计。

  • 标签: 中医外科学 双语教学 网站建设
  • 简介:《中医针灸外科》是中医学的重要临床学科之一。在教学改革中,PBL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专业兴趣的培养;同时,进一步完善技能实训体系、提高教师临床水平,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中医针灸外科学》 教学 实训体系 PBL
  • 简介:中医外科是中医院校传统医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男科病教学单元虽仅占中医外科较少的篇幅,但由于男科学是一门年轻且发展迅速的二级学科分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尚待探讨。认为,将现代的医学的新知识、新观点融入到传统医学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过程应注重呈现中医学的特色,并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男科病教学的独立特性及其与中医外科整体教学过程的联系。此外,教材内容的革新也是目前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 标签: 中医外科学 男科学 教学
  • 简介:目的:建立科学、全面的'复合式'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试的正向督促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考试改革带动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西医系1班(74人)、2班(72人)设为试验班级,一个班为试验组,一个班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复合式'考核体系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结果:试验组在《中医外科》考试成绩上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结论:改革后的'复合式'考核体系可以全面检验中医外科教学成果,能够有效捉进教学水平和学生临床科研技能的提高。

  • 标签: 中医外科学 “复合式”考核体系 实践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同期进行分为同期组和非同期组,每组6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同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同期组患者瓣周漏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非同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效可行,具有良好的近期、远期效果。

  • 标签: 心脏瓣膜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对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调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开展分析,以2021年4月以内,2019年4月以后就诊的资料作为样本,予以随机分组,实验组52例通过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概述具体的研究数据。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估数据优于对照组,知识掌握率较差的是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我院心脏瓣膜手术病人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提升了病人的认知水平,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脏瓣膜手术 知信行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从中随机抽出病例数 100例,将其以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体外循环、观察组给予非体外循环,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搭桥支数、苏醒 时间、带管时间、ICU治疗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搭桥支数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带管时间、 ICU治疗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意义 :P值< 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减少手术伤害。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术 心脏疾病 临床疗效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