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慢性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在PICU患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受试对象选入于2019年6月-2020年7月于本院接诊的80例PICU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病情评估,研究组采取PEWS评估病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病情评估时间、住 PICU 时间、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病情评估时间及住PICU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会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

  • 标签: PICU患儿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病情评估 评估潜在风险预测准确率
  • 简介:目的:探析CT扫描评分系统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73例胸腔积液合并胸膜改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性胸腔积液42例(良性病变组),确诊为恶性肿瘤病变31例(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均采用CT扫描评分系统进行诊断和鉴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病变组患者的胸膜弥漫线状增厚、胸膜钙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恶性病变组(P<0.05);良性病变组患者的纵膈胸膜受累发生率及胸膜结节状增厚、不均匀环状增厚、条带状不规则增厚情况与恶性病变组患者的CT诊断图像表现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鉴别和诊断上,CT扫描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CT扫描评分系统 良恶性胸腔积液 鉴别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情况用改进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判断,并展开相应的护理。方法: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纳入分析对象的主要方向,主要选取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在ICU护理资源配置中使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我院ICU病房于2018年全年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概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该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ICU护理资源配置中使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可以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ICU护理 资源配置 重症监护 护理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国外5种评分系统在中国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262例AIS患者进行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应用HAT模型、MSS模型、GRASPS模型、SEDAN模型以及SITS模型的量表进行测评。观察5种评分系统与HT发生率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大小比较5种评分系统对HT的预测能力;单因素分析5种评分系统内的指标和HT的相关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认为是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种评分系统测评的分值增加,HT发生率随之上升,在5种评分系统组间中HT发生率的卡方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5;两两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GRASPS模型优于MSS模型和SITS模型(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心房颤动剔除,余下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基线NIHSS评分均是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五种评分系统均可以预测中国人群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风险,其中GRASPS模型可能拥有相对较好的预测价值;对非心源性脑栓塞rt-PA静脉溶栓患者应注意了解其年龄、既往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评估入院行头颅CT的早期梗死征象和基线NIHSS评分,以避免发生HT。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在心力衰竭临床护理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之中随机选择了50例患者为研究之中的对象,依据患者的病历单双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比组(n=25)及观察组(n=25)。对比组内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的措施,观察组内患者运用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比较两组内患者的心功能康复指标、胸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不良事件出现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组患者的FS、LVEF、LVESD在内的心功能康复指标比观察组患者更低;对比组患者的胸痛缓解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观察组患者更长;对比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概率明显比观察组患者更高;对比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观察组患者更低;对比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观察组患者更低,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预警评分联合风险护理措施护理心力衰竭患者可起到积极的护理作用。

  • 标签: 预警评分 风险护理 心力衰竭 心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针对改良HEART评分在急诊胸痛患者分层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对2019年5月-2020年5月急诊胸痛患者中的24例心源性胸痛患者及24例非心源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同时通过传统 HEART 评分一级改良 HEART 评分对其评分进行分析,同时观察不同危险分层患者血糖 、 糖化血红蛋白 、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心源性胸痛组的传统 HEART 评分改良 HEART 评分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组(P<0.05);心源性胸痛组中改良 HEART 评分显高,传统 HEART 评分显低(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R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采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测定其CRP浓度的变化。结果在康复护理一段时间以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的CRP浓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降低患者的CRP浓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老年早期脑梗死 NIHSS评分 CRP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蒙特卡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5)与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方案,观察组采用保乳术方案,观察两组治疗后并发症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以及三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均优于改良根治术,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治疗 改良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比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与改良根治术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研究组进行保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结果、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住院、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1%、94.6%,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保乳术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 改良根治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造口护理方法在回肠造口术后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6月至2021月6月60例回肠造口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改良造口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比对照组满意度高20.00%,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造口护理 回肠造口术患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拈纸团的方式将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2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术,实验组患者实行保乳手术。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转移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中共3例转移(13.04%),2例局部复发(8.70%),共11例出现并发症(47.83%),而实验组中仅1例出现并发症(4.35%,2例局部复发(8.70%),1例转移(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种手术方案对比可以得出,保乳手术较改良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转移率也略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早期乳腺癌乳腺癌是中年女性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居榜首1。目前,乳腺癌多数患者超过40岁,但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且还具有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中,分析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拈纸团的方式将本院中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接治的46例早期乳腺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纳入23例患者。实验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3-49岁,平均年龄(39.2±3.5)岁,对照组中患者的年龄为37-52岁,平均年龄(40.1±3.8)岁。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异常者,且能够正常配合相关治疗,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术,首先开一个纵梭行或者横梭创口,注意创口的位置应该和肿瘤附近保持3cm左右,将皮肤切开后分离皮瓣,将锁骨下方血管分开后,实行病理检查,确定其边缘为阴性后将腋下淋巴结清理,清理至背阔肌,和腋静脉位置即可,将所有淋巴结清洗完毕后做好创面清洁工作,防止引流管于患者的胸壁和腋下,随后缝合创口包扎。实验组患者实行保乳手术,按照患者肿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口位置,随乳晕弧形切开,切除肿瘤周围3cm左右的组织,将钛夹放入局部内,然后根据患者的乳腺情况将乳腺叶或者腺叶段切除,将切除的组织处理完成后进行检查,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再决定,所检查结果为阳性,则应切除更大的范围,直至检查标本为阴性为止,随后检查患者的淋巴结,结果阴性的患者方可实行保乳手术。手术时注意调整乳头的形状,避免出现不对称的情况,且保证弧形自然,随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创口后进行包扎。1.3评价标准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转移率以及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手术的有效性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转移率以及复发率计数资料均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的一般资料中其年龄信息均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于高危产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40例高危产妇纳入试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AIDET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的分级护理联合AIDET沟通模式可以显著改善高危产妇的出血情况,改变分娩结局。因此,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级护理 AISET沟通模式 高危产妇
  • 简介: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医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吡柔比星联合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治疗患者进行一年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发生率和毒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发生率为5.71%,对照组肿瘤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发、恶心呕吐率高于对照组,发热、腹痛腹泻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联合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显著、肿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吡柔比星 改良根治术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联合肺炎改良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序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CAP老年患者,均为梁溪区惠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6月-2023年6月时间段内所收治,按抽签法做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序贯治疗,25例)与干预组(序贯治疗+优质护理+肺炎改良评分,25例),比较两组的疗效、体征改善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干预组的体征改善时间更短,干预组医护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率均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肺炎改良评分应用CAP老年患者序贯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肺炎改良评分 老年 社区获得性肺炎 序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留乳头晕复合体(NAC)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按回顾分析法将其中40例纳进对照组(实施传统根治术治疗),剩余40例纳进实验组(实施保留NAC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价值。结果 实验组复发率为5.00%(1/40),对照组则为7.50%(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远处转移3例,转移率为7.50%(3/40),实验组则出现4例,转移率为10.00%(4/40),无显著异(P>0.05);5年内2组乳腺癌转移死亡各有1例;2组5年内生存率分别为97.50%(39/40)、92.50%(37/40),无显著差异;5年内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2.50%(37/40)、90.00%(36/4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保留NAC改良根治术、传统根治术疗效较为接近,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治疗以及重建乳房的作用。

  • 标签: 早期 乳腺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