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术饮对脾虚痰湿偏盛型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0例IGR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芪术饮,共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组对IGR患者血糖、血脂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治疗组30例IGR患者有20例转为NGT,10例仍维持在IGR状态;对照组30例IGR患者有13例转为NGT,16例维持在IGR状态,1例转为DM。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芪术饮对IGR向2型糖尿病(T2DM)转化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可有效地扭转和截断IGR向糖尿病发展。

  • 标签: 芪术饮 糖调节受损 预后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AP患者,入院后检测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RP、血钙、高密度脂蛋白(HDL-C)、WBC、TG等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RDW、CRP、血钙、HDL-C与患者预后风险相关,且血钙和HDL-C是预后良好的有利因素,而RDW和CRP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WBC、TG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C反应蛋白 血钙 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目的观察氩氦刀冷冻治疗腹膜后转移瘤导致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2012年6月,对21例腹膜后转移瘤导致疼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氩氦刀冷冻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1、4周疼痛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中,术后第1周3例疼痛完全缓解,14例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81%(17/21);第4周总有效率76%(16/21)。结论氩氦刀冷冻是腹膜后转移瘤引起癌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膜后转移瘤 氩氦刀 癌性疼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腰麻应用于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的66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成两个组别,各33例。对照组所给予的为硬膜外麻醉,实验组所给予的为笔尖式腰穿针腰麻,评比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安全性的不同。结果:实验组要比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满意、肌松满意度高,术中牵拉反应发生率低,各项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产后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笔尖式腰穿针行微创腰麻相比于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麻醉,不仅可以迅速起效,获得满意的肌松、镇痛效果,且具有较高的母婴安全性,值得在分娩镇痛后转剖宫产术患者中普及。

  • 标签: 微创腰麻 分娩镇痛 剖宫产
  • 简介:目的研究豚鼠行单侧蜗轴切除术后双侧蜗神经核复合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VGluTs)表达的变化情况,以明确VGluTs阳性终末在第一级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方法将正常成年豚鼠行单侧内耳蜗轴切除术,手术前、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术后1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观察双侧脑干蜗神经核内VGluTs阳性终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正常豚鼠蜗神经前腹侧核、后腹侧核、背侧核内均可见丰富的VGluTl阳性终末分布,腹侧核内可见阳性终末环绕神经元胞体形成密切接触。VGluT2阳性终末主要分布于蜗神经背侧核中间层及腹侧核边缘小细胞壳区。豚鼠单侧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手术同侧蜗神经腹侧核内VGluT1阳性终末几乎全部消失。与对侧及对照组蜗神经腹侧核对比鲜明。蜗神经核内VGluT2阳性终末在蜗轴切除术后一周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蜗神经腹侧核内大量的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阳性终末起源于同侧耳蜗螺旋神经节:VGluT1是研究初级听觉传人通路中谷氨酸能神经元终末的良好标志;VGluT1和VGluT2在听觉传导系统及听觉中枢中的分布有差异,提示了功能上的不同。

  • 标签: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耳蜗核 螺旋神经节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基坑应用内支撑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建筑内部构件较多,空间较小,一般的内支撑施工会影响其构件施工,如何在不影响建筑主体施工的同时,同步解体内支撑构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应用,采用改进的内支撑拆除设备,在对土建工程施工影响最小的情况下确保了内支撑的拆除,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对同类工程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建筑基坑 钢管内支撑 解体拆除
  • 简介:钙离子及其转运是机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中药在调节钙离子稳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以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和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从中药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中成药不同层次分析总结中药调控细胞内钙离子的作用特点及机制,为中药现代化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中药 钙转运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完善的交接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急救转运呼吸机作为一种关键的急救设备,在医疗急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急救车辆 、航空医疗和转运等环境中,为患者提供了呼吸支持和生命维持的关键功能。然而,随着对急救转运呼吸机性能和安全性的不断追求,该领域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中。

  • 标签: 急救转运 呼吸机 分类 通气模式 技术指标
  • 简介:摘要我国烧伤救治单位分布呈现出中心化、区域化的演变趋势,为解决严重烧伤患者距离烧伤救治单位较远、发生重大群体性烧伤事故时区域烧伤医疗中心超负荷运转、航空转运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亟须完善我国烧伤患者航空医疗转运体系。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联合航空医疗救援国家培训基地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从航空医疗转运的组织架构、人员与物资配备、转运前中后3个环节等方面要点进行叙述,以期为我国烧伤患者航空医疗转运的安全、高效、规范运行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烧伤 航空医疗转运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酒精中毒患者急救转运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中心接诊66例重症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进行急救转运的过程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发现,这些患者的临床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这种酒精中毒患者的急救转运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重症酒精中毒 急救转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392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明确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护理工作,加强相关科室间的协调配合结果按计划实施的安全转运转运过程中无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可减轻患者并发症得分发病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 护理
  • 简介:全身麻醉苏醒后患者的转运是恢复室护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对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麻醉恢复室转运的1060例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士素质培养、转运前护理、转运中护理、搬动时护理及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安全隐患 心肺复苏术
  • 简介:大批量伤员长途转运是将灾区伤员及时分流到非灾区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的关键环节,也是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铁路专列由于其运输量大、平稳、安全、廉价等优势一直是中长途伤员转运方式的首选,现将我院参与“5·12”汶川地震专列长途转运伤员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旨在为平时卫生应急和战时卫勤保障中铁路大批量转运伤员积累经验,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地震伤员 火车转运 回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病人的转运风险评估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接诊的基层医院(二甲或二乙医院)转送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均为基层医院处置措施不规范及临床疗效不满意患者,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并对风险事件原因及处置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处理,评价抢救与防范结果。结果基层医院转送40例发生风险的急诊病人主要有心律失常加重12例、血压降低10例、出血加重5例、抽搐加剧5例、心脏或呼吸骤停4例、烦躁不安4例,经过我院抢救与风险防范处理后,最终抢救成功36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高达90.00%。结论针对急诊病人转运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进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重视。

  • 标签: 急诊 转运风险 原因 防范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急诊科 2015年 1月至 2015年 9月 392例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 方法 明确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前的准备工作、转运途中的护理工作,加强相关科室间的协调配合 结果 按计划实施的安全转运转运过程中无患者死亡。 结论 通过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可减轻患者并发症得分发病率和医患之间产生的护理纠纷,同时也可以缩短转运时间和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 ] 急危重症患者 转运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