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DKD的发病机制除遗传易感基因因素以外还有环境因素,而表观遗传学已被证明在遗传学和环境之间起桥梁作用。表观遗传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近年来,国内外在DKD的DNA甲基化研究方面有长足发展,RNA甲基化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该文主要就目前DKD的DNA甲基化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基于DNA甲基化研究可能的DKD诊断与治疗策略。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RNA甲基化
  • 简介: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表观遗传学重要的机制之一,对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DNA甲基化在动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们从DNA甲基化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动植物基因组的甲基化状态、甲基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方法、DNA甲基化与杂种优势,以及DNA甲基化与分子标记等方面,简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DNA甲基化在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进展,着重于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相关研究和应用。

  • 标签: DNA甲基化 基因表达 杂种优势 分子标记 基因组
  •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多数膀胱癌患者诊断时为非肌层浸润性癌,预后较好但治疗后易复发进展为肌层浸润性癌,导致患者不良的预后。目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仍依靠侵入性的膀胱镜检查,对进展期肿瘤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研究结果显示,甲基化作为DNA的一种化学修饰,同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在膀胱癌诊断、监测、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癌 甲基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为许多肺部疾病的终末期病变,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组织疤痕形成和肺组织重塑为病理特征。近年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参与了多个器官的纤维化过程,包括肺纤维化、肝纤维化和肾纤维化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DNA甲基化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本文对DNA甲基化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究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抗纤维化治疗新思路。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纤维化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GH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致病风险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694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527)和non-冠心病组(n=167),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γ-谷氨酰转移(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生化检测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等血液学指标,计算患者的GHR、NLR及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GHR、NLR等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GHR、NLR对T2DM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GHR、NLR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GHR、NLR分别为32.59(21.05,48.24)、3.53(2.18,8.46)均明显高于non-冠心病组16.56(10.07,25.21)、2.20(1.45,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1.094、9.05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HR、NLR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85和0.732(P<0.05),当GHR、NLR分别取临界值19.805、2.678时,诊断冠心病效能最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30%、62.90%和63.80%、68.30%,GGT诊断冠心病的AUC为0.628,临界值为19.500时,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39.50%;GHR的AUC>GGT的AUC(Z=12.97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2.887,95%CI:1.850~4.505,P<0.05)、高血压(OR=2.009,95%CI:1.311~3.080,P<0.05)、空腹血糖(OR=1.109,95%CI:1.034~1.189,P<0.05)、年龄≥60岁(OR=1.567,95%CI:1.179~2.415,P<0.05)、NLR≥2.687(OR=3.152,95%CI:2.066~4.808,P<0.05)、GHR≥19.805(OR=4.768,95%CI:3.131~7.262,P<0.05)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逐步校正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年龄≥60岁和NLR≥2.687后,GHR≥19.805仍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620(3.049~7.000)、4.768(3.131~7.262)、6.567(4.408~9.810)、4.768(3.131~7.262)、4.768(3.131~7.262),P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GHR、NLR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312、0.394,P均<0.05)。结论GHR、N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诊断冠心病具有提示意义,NLR≥2.687、GHR≥19.805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GHR对冠心病诊断价值优于单一的GGT和HDL-C,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γ-谷氨酰转移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摘要DNMT1不仅是一种重要的DNA甲基转移酶,维持子代与亲代甲基修饰的统一,它的N端还含有特异性序列,使其在DNA损伤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NA损伤应答反应是细胞对DNA损伤反应的统称,包括对DNA损伤信号的识别和放大、招募DNA修复因子启动修复通路和协调周期调控、诱发细胞凋亡。本文对DNMT1的作用、DNA损伤应答反应过程以及DNMT1通过参与损伤信号的感知和传导,调控DNA修复、周期检查点停滞和细胞凋亡参与DNA损伤应答反应过程加以综述。

  • 标签: DNMT1 DNA损伤应答
  • 简介:1题目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常用于致病机理的探讨及治疗药物的筛选。利用正常大鼠制备遗传性高血压转基因模型大鼠的流程如图2所示。

  • 标签: DNA分子 理综卷 高考 细胞核 重组 转录
  • 简介:摘要监测胰岛β细胞死亡有助于深入理解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机制,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非侵袭性方法直接反映β细胞死亡。循环非甲基化胰岛素(UINS)DNA可作为β细胞死亡的特异性标志物。研究显示T1DM高风险人群起病前数年及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起病前数周已开始出现循环UINS DNA增加,新诊断及长病程T1DM患者循环UINS DNA亦有不同程度增加,反映了T1DM患者不同阶段β细胞死亡的发生。循环UINS DNA在胰岛移植后β细胞死亡监测及远期效果预测、T1DM免疫治疗效果评估中亦有一定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循环UINS DNA作为β细胞死亡标志物在其他类型糖尿病及相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亦开始受到初步关注,同时更多的β细胞特异性非甲基DNA亦被发现。然而,目前检测方法、甲基化位点的特异性、甲基化模式的稳定性、定量标准、指标半衰期等方面的局限性及争议给循环UINS DNA的研究及应用带来挑战。

  • 标签: 糖尿病,1型 非甲基化胰岛素DNA β细胞死亡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肿瘤,恶性程度高,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已经处于疾病晚期。尽管随着影像学水平的进步以及结肠镜检查的普及,传统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正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早期、无症状的结肠癌诊断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从中获得结直肠癌的诊疗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逐渐为人所关注。本文旨在对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诊断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肿瘤早期诊断需求,基于高通量DNA甲基化PCR技术开展了肿瘤分子诊断研究。我们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DNA甲基化位点,识别出与肿瘤相关的甲基化异常模式。我们采用了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PCR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了对大规模DNA甲基化位点的快速检测和分析。在临床前研究中,我们对一系列肿瘤样本进行了DNA甲基化PCR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这项研究为发展更准确和高效的肿瘤早期诊断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早期诊断 甲基化PCR 高通量 甲基化异常 敏感性
  •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修饰方式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肺是脓毒症时最容易受损害的器官,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已对DNA甲基化在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在简要介绍DNA甲基化原理和脓毒症ALI机制的基础上,就DNA甲基化与脓毒症ALI时的炎症反应、肺血管屏障破坏、免疫紊乱的关系以及DNA甲基转移抑制剂对脓毒症ALI治疗效果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脓毒症ALI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DNA甲基化 脓毒症 肺损伤 表观遗传学
  • 简介:高等植物具有复杂的机制使其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这种机制是通过长期进化建立起来的。它们能够对出现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产生响应。在分子水平上,植物对各种胁迫的响应是受多基因表达变化调控的,包括植物激素水杨酸、脱落酸等信号途径在整合、协调植物胁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植物响应胁迫这一过程中还进行着表观遗传调控这一进程。我们简要综述了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对表观遗传的影响以及胁迫印记的产生,并讨论了植物响应胁迫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 标签: 胁迫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与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诊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53例,脑梗死患者50例,用基因组DNA甲基化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甲基化水平。结果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结合本次实验结果不能认为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脑梗死相关。

  • 标签: 脑梗死 表观遗传 基因组DAN甲基化
  • 简介:为了创造杨树甲基化变异新种质,本研究以国外引进的优良欧洲黑杨种质资源N46(P.nigra'N46')无菌苗叶片为材料,通过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5-azaC(800μmol/L)的诱变方法,在再生植株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圆叶突变株系M800-18。该株系叶片数量明显增多、叶片长宽比显著增大,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光合能力下降,同时该株系保护活性显著增强,但其生长速度与对照基本相当。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分析(MSAP)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均比对照显著升高。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株系DNA甲基化水平与叶片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全甲基化、总甲基化水平与光合参数的各项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圆叶突变株系表型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甲基化的升高引起的。研究结果为研究杨树叶片形状变异的表观遗传基础研究及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欧洲黑杨N46 DNA甲基化 5-azaC 突变体 生理特性
  • 简介:摘要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生殖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领域的深入研究,DNA甲基化逐渐成为RSA病理生理机制的新视角。研究表明,DNA甲基化修饰调控与RSA密切相关,DNA甲基化异常及其引起的印迹障碍、蜕膜相关基因表达失调、精子缺陷以及免疫系统异常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胚胎的着床、生长及发育过程,最终导致RSA的发生。现阐述DNA甲基化在RSA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复发性流产 胚胎发育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tDNA)是血液中由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含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变异。DNA甲基化变异是发生于癌变早期,随肿瘤进展动态变化的一类表观遗传学改变。液体活检ctDNA甲基化具有无创、靶分子稳定、成本效益良好、诊断性能高、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监测其水平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其分析前流程和甲基化检测方法显著影响检测结果,需加以规范以获得高质量检测结果。迄今为止,已发表大量文献报道ctDNA甲基化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ctDNA甲基化检验流程标准化,进而推广ctDNA甲基化液体活检项目的大范围临床应用。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甲基化 肿瘤诊断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氟中毒)患者外周血DNA甲基化模式及甲基化差异基因,为氟化物诱导机体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贵州省六盘水水城县辖内常年敞灶燃用高氟煤的陡箐乡选择10例重度氟中毒患者为病例组,并在同地区以木柴为主要燃料的花嘎乡选择10例无氟中毒症状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人群外周血,采用简并代表性亚硫酸氢盐测序(RRBS)技术,分析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n = 4)、DNA差异甲基化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DMR),结合DMR差异程度(log2Ratio值)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甲基化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候选甲基化差异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n = 10)。结果甲基化模式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DNA的所有C碱基甲基化水平分别为(61.53 ± 0.59)%、(62.48 ± 1.53)%;其中,CG位点甲基化水平分别为(63.75 ± 0.65)%、(64.36 ± 1.01)%,CHG位点分别为(13.79 ± 0.72)%、(16.69 ± 4.06)%,CHH位点分别为(25.12 ± 1.72)%、(29.77 ± 3.97)%。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分布在不同常染色体上的DMR共有1 000段;其中19号染色体最多,为104段。DMR相关基因978个,其中高甲基化基因265个、低甲基化基因713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甲基化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新陈代谢、癌症发生、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结合DMR差异程度,以高甲基化的琥珀酸脱氢复合物黄素蛋白亚基A假基因3(SDHAP3,log2Ratio = 3.487)和低甲基化的核因子κB抑制剂激酶调节亚基γ(IKBKG,log2Ratio =-4.436)为候选基因。病例组与对照组人群SDHAP3(0.54 ± 0.08、1.00 ± 0.00)、IKBKG mRNA表达水平(1.32 ± 0.39、1.00 ± 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22.94、15.09,P < 0.01或< 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患者与对照人群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甲基化差异基因,其中髙甲基化的SDHAP3及低甲基化的IKBKG可能参与了燃煤污染型氟化物诱导的机体损伤。

  • 标签: 氟化物 DNA甲基化 机体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对精子DNA完整性和精液中α-1,4-葡糖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男性科门诊并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患者84例,并按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分为3组,B组:1级精索静脉曲张,共26例;C组:2级精索静脉曲张,共28例;D组:3级精索静脉曲张,共30例;另外选取27例确认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的精液样本作为对照组(A组)。采用单向凝胶电泳技术(SCGE)对精子DNA完整性进行分析,硝基酚法检测精液中α-1,4-葡糖苷含量。结果(1)3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和精液中α-1,4-葡糖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级和2级,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子DNA完整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1级和2级,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和3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导致男性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下降及精液中的α-1,4-葡糖苷含量降低,进而影响到精子质量,且精索静脉曲张程度越重,影响越大。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子DNA完整性 α-1 4-葡糖苷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