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ESWN 01研究中伊立替康联合替吉奥治疗组(伊立替康160 mg/m2,第1天;替吉奥胶囊80~120 mg/d,第1~10天;每14 d重复)的46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观察化疗期间出现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采用聚合链反应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型,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46例患者中,UGT1A1*6野生型(GG)、杂合突变型(GA)、纯合突变型(AA)患者分别为30、15和1例,UGT1A1*28野生型(TA6/6)、杂合突变型(TA6/7)、纯合突变型(TA7/7)患者分别为36、8和2例。仅有的1例UGT1A1*6纯合突变型患者出现3级迟发性腹泻,未出现骨髓抑制。2例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均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1例发生3级迟发性腹泻。UGT1A1*28突变型(TA6/7和TA7/7)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5.6%(5/9),高于野生型(TA6/6)患者[26.5%(9/34)]。结论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均十分少见(<5%)。给予伊立替康(160 mg/m2)联合替吉奥2周方案治疗后,纯合突变型食管鳞癌患者并不都发生严重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但对UGT1A1*6和UGT1A1*28纯合突变型患者仍需密切监测严重迟发性腹泻和骨髓抑制的发生,并及时作出剂量调整。

  • 标签: 食管鳞癌 伊立替康 不良反应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基因多态性 腹泻 中性粒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谷氨酰转移(GGT)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冠心病患者95患者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血清HCY、GG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HCY(18.7±6.9)μmol/L、GGT(198.6±110.7)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9.7±2.6)μmol/L、GGT(25.7±5.2)u/L,P均<0.05;观察组受检者中的ACS患者的血清HCY(18.5±1.1)μmol/L、GGT(195.1±110.7)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13.6±3.8)μmol/L、GGT(38.6±16.9)u/L,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CY、GGT水平较非冠心病患者的水平更高,HCY、GGT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与发展。

  • 标签: 冠心病 生化指标 HCY GGT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基因诊断明确的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缺乏症(HMGCSD),并对国内外已报道病例进行文献复习。先证者,女,7个月16 d,因"发热4 d,喘息3 h,呼吸困难、呻吟2 h"急诊入院,主要表现为脑病、肝大、肝损害、低酮性低血糖、高脂血症,于住院第3天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全外显子组测序示HMGCS2复合杂合变异:c.1061+1G>C与c.476G>T,结合患儿临床特点,可基因诊断HMGCSD。文献检索共收集HMGCSD相关文献13篇,共26例患儿,发病年龄3个月~6岁,发病诱因主要为能量摄入不足,主要表现为低酮性低血糖、肝大、肝损害等,尿4-羟基-6-甲基-2-吡喃酮增高可能有强烈提示意义,3例死亡。26例患儿共报道HMGCS2突变32种,主要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本研究为国内确诊第2例HMGCSD,发现2个HMGCS2新变异,扩展了HMGCS2临床表型及突变谱。

  • 标签: 线粒体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 酮体 低血糖 HMGCS2基因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GP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心脏内科门诊以EH收入院且年龄≥60岁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218例,根据是否合并UA分为EH+UA组113例、单纯EH组105例,另选择疑诊冠心病入院冠脉造影正常患者为健康组10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EH+UA组GPR、MHR与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依据病变支数将EH+UA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各亚组间冠脉Gensini评分、GPR、MHR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PR、MHR及两指标联合检测对EH+UA患者的辅助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组相比,EH+UA组、EH组患者的体质指数(BMI)[(25.8±3.4)kg/m2、(25.4±3.6)kg/m2比(24.2±2.3)kg/m2]、三酰甘油[(1.9±1.2)mmol/L、(2.0±1.2)mmol/L比(1.5±1.1)mmol/L]、MHR[6.6±1.4、5.8±1.7比4.9±1.7]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0.2)mmol/L、(1.1±0.3)mmol/L比(1.3±0.3)mmol/L]较低,EH+UA组白细胞[(6.7±1.5)×109/L与(6.1±1.8)×109/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3±0.6)mmol/L与(2.1±0.6)mmol/L]、GPR(0.3±0.1与0.2±0.1)较高(均P<0.05)。与EH组相比,EH+UA组的GPR(0.3±0.1与0.2±0.1)、MHR(6.6±1.4与5.8±1.7)较高(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EH+UA患者GPR、MHR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37、0.333,均P<0.05),且随病变支数增多而升高(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GPR具有较高特异度和阳性预测价值(GPR特异度68.9%,ROC曲线下面积0.842),而MHR具有较高的敏感度(MHR敏感度92.9%),当两指标联合检测时,特异度及阳性预测价值更高(两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84.0%,ROC曲线下面积0.871)。结论GPR、MHR比值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老年EH+UA、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 标签: γ-谷氨酰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GPR)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 高血压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与黑素瘤相关的DNA异常甲基化位点,初步构建黑素瘤特异性甲基化谱。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450K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对6例黑素瘤组织及其瘤旁组织标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检测,得出差异DNA甲基化位点。采用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KEGG_Pathway分析了解基因功能。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黑素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存在差异甲基化位点,共27 779个,其中16 673个为高甲基化位点,11 106个低甲基化位点。提高筛选条件为P < 0.01、︳Δβ︳> 0.2,过滤掉所有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探针、位于XY染色体上的探针以及交叉反应的探针,共筛选得到4 883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1 459(30%)个位于启动子区(包括TSS1500、TSS200、5′UTR、1st Exon)。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分化、黏附、运动迁移、信号转导及转录调控等。KEGG_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黏着斑、癌症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黑素生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合连接、钙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基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位点对应的前16个基因、出现甲基化频率最高(CpG位点≥ 7)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功能或参与某条信号通路"条件,选出8个基因(KAAG1、DGKE、SOCS2、TFAP2A、GNMT、GALNT3、ANK2、HOXA9)作为黑素瘤候选生物标志物。结论黑素瘤组织存在较多高甲基化基因,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有可能作为黑素瘤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痣和黑素瘤 表观基因组学 DNA甲基化 芯片分析技术 生物学过程 信号通路
  • 作者: 李思其 高兴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关联,一方面,机体可以通过免疫效应机制,包括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通过免疫逃逸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实体肿瘤免疫调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DNA甲基化作为目前研究最久、最深入的表观遗传机制,除了促进肿瘤的恶性转化,也影响机体免疫细胞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本文主要针对DNA甲基化对实体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NA甲基化是肺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变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在肺癌诊断、治疗、预后中的价值逐渐被关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组织DNA异常甲基化与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有望通过检测组织DNA甲基化水平,对肺癌患者预后进行有效预测。本综述系统性回顾既往研究,就组织DNA甲基化在预测肺癌患者预后中的相关进展作一简单总结。

  • 标签: 肺肿瘤 DNA甲基化 预后
  •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简称黑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素细胞的高度侵袭性和致命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具有转移早、死亡率高的特点。近几年,随着人们对黑素瘤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方面被认为是黑素瘤发展和演变的普遍内在特征。该文对黑素瘤中异常DNA甲基化基因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地回顾,并对DNA甲基化基因的生物标记作用进行总结,提示黑素瘤患者异常DNA甲基化基因的检测,有望作为黑素瘤患者的早期筛查指标和诊断标志。

  • 标签: 黑色素瘤 DNA甲基化 基因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一种多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性和胚胎期肠道微环境紊乱是其发病的两大主要原因,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对HSCR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可能参与神经嵴细胞的增殖、成熟、分化和迁移等过程,从而导致HSCR发生。

  • 标签: 甲基化 先天性巨结肠 脱氧核糖核酸
  • 简介: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其主要的机制是由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引起基因沉默。DNA的异常甲基化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包括皮肤恶性肿瘤。现对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与肿瘤、DNA甲基化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皮肤淋巴瘤等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 皮肤淋巴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沉默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NAMPT)基因表达对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在体外合成针对NAMPT基因的siRNA并转染U266细胞,实验分为si-NAMPT组(转染siRNA-NAMPT的U266细胞)、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的U266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转染后U266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NAMPT、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磷酸化GSK-3β(p-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si-NAMPT组转染48、72 h后与si-NC组比较,对U26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570 nm处吸光度值)增加(48 h:0.78±0.06比1.62±0.11;72 h:1.23±0.14比2.37±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34;t=4.72,P<0.01)。si-NAMPT组与si-NC组相比,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53.42±0.25)%比(25.9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1)。与si-NC组相比,si-NAMPT组p-AKT、p-GSK-3β、NAMPT、β-catenin蛋白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沉默NAMPT基因可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抑制AKT-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 简介:1案例简介2002年1月5日凌晨,宜昌市某村发生一起蒙面入室抢助案,受害人罗某夫妇被一伙蒙面歹徒持刀砍伤,并抢走部分财物。接到报案后,区公安分局侦技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侦破工作,经勘察现场,仅在距中心现场60余米处的一田坎下提取到数枚烟头,同时在侦察中发现外来人员向某与李某有作案嫌疑,但李某去向不明,传唤向某,因无

  • 标签: 烟头 DNA 鉴定 破案 唾液 案例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这名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血、尿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检查结果、X光胸片、彩超、头颅MR、脑电图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患儿3岁,主要临床表现初期以腹泻、呕吐为主,后来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气促、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头颅MRI显示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脑沟、脑裂稍增宽。脑电图检查结果为界线性幼儿期脑电图,额、中央区尖波数次发放。血串联质谱检查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质谱2-甲基-3-羟基丁酸明显增高,但未发现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2-甲基乙酰已酸的异常,基因检测结果为hadh2基因第4外显子p.R130C突变。结论: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缺陷症极为罕见,对有不明原因的难于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不明原因的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应警惕该病,可送血或尿标本进行串联质谱、气相质谱及基因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串联质谱技术 气相质谱技术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主因右颈部暗红色斑块伴瘙痒半年余,于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局部皮肤

  • 标签: 肺癌 转移 皮肤
  • 简介:病例:患者女,62岁,主诉“上腹痛2年,牙龈出血2个月”于2010年4月19日收治入院。患者2午前于本院行肖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结果:(胃体)低分化腺癌(见图1),免疫组化检查:Ki-67(+)、CK(+)、CEA(+)。诊断“胃癌”明确,遂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未行后续治疗。患营诉间断上腹隐痛,服用药物不洋。2个月前自觉口腔右下颌磨牙区出现一包块,约黄豆大小,咀嚼时稍感小适,无疼痛。肿物生长较快,就诊时已有鹌鹑蛋大小,并时有出血,可自行停止。入院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好,左锁骨上方町扪及数个黄移大小的淋巴结,质硬,黏连,小可推动。心肺佥体未发现异常。

  • 标签: 胃肿瘤 牙龈 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