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夏林的新著《穿越资本的历史时空——基于唯物史观的现代性批判》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商品拜物教这一特殊理论视角对现代性的成因、流变、类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做了独特而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的“物自体”理论起面临的就是现代性问题,显性的自我意识哲学根源于现实经济生活,

  • 标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现代性批判 唯物史观 历史时空 资本 德国古典哲学
  • 简介:唯物史观主张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党内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党情、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腐倡廉建设
  • 简介:相对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是唯物史观更为根本性的问题。以"个体与社会(共同体)"视角重新审视唯物史观,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原初社会"概念、基于生活实践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相互生成、马克思的"新社会契约论"以及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全面理论证成。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对立,只有从更高层次的"个体与社会(共同体)"关系入手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 标签: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个体与社会(共同体)
  • 简介:社会规律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从实践哲学角度对"社会历史之谜"做了科学的解答,实现了社会规律观的变革。这种变革集中体现在社会规律性质从先验论到实践生成论的转变,理论与方法、规律与道路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规律性质的变化必然影响人们探求社会发展道路方式的改变,即从历史设计到历史实践方法论的转变。以此看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受先验论社会规律观思维图式的影响,走入了历史设计方法论的实践误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实践生成论社会规律观的具体实践,是在历史实践中的创造性探索。

  • 标签: 社会规律 唯物史观 历史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借鉴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思想资料。其借鉴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在批判谬误中发现真理。青少年时代的马克思在其父亲、师友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很早就追求“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强调选择那“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很自然对黑格尔哲学发生了兴趣。马克思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博士俱乐部”的活动。他力图从黑格尔哲学中得出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并想通过对宗教和普鲁士国家的批判来促进社会进步。但马克思同其他青年黑格尔派有分歧,表现在对哲学和现实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上,他认为,哲学应成为改造非理性现实的武器。这为他不停留在恩辩哲学的圈子里,而是积极参加现实政治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 标签: 唯物史观 马克思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青年黑格尔派 唯心主义 创立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人口问题已经由一个伦理关照的生态话题推置到生命权力的高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口的生产、生活甚至死亡都被资本所牢牢钳制,与之伴随着人口的管理、生育政策的变化都被赋予政治意蕴,生命政治化成为现时人口问题的新奇所在;而只有推进制度变迁,才能根除资本理性下“不正常的人”和“危险的人”的频现,消解人口的敌托邦幻象。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同时,必须防范经济快速增长与上层建筑结构的不兼容性和巨大裂变,将人口及生育政策的有序变动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人口生态良性运行,实现生命主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成果的共享式发展

  • 标签: 人口生态 生命政治 全面发展 制度变迁
  • 简介: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不在是单一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而是多元思维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学生

  • 标签: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 简介:本文拟以唯物史观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阐明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①生产力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②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源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范式:③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建构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维视角;④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产力 社会有机体
  • 简介:当前,我国党情、国情、世情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腐败与反腐败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反腐机制建设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加强对各种反腐理论的认识和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反腐理论,对于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中国特色 反腐败机制
  • 简介:摘要:围绕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明朝的灭亡》一课,以校本研学课堂形式丰富课程教材资源,尝试补齐崇祯个人因素与明朝灭亡存在的逻辑关系,以“不以成败论英雄”、“皇帝是历史的奴隶”引领学生探究其逻辑脉络,以“时势造英雄,时势同样留遗憾”、“人和虽为上,知人更会善用人”、“顺势尽力为,逆流坚毅显本色”的历史启示,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 标签: 课程教材  教材资源  研学课堂  逻辑设计  历史启示
  • 简介:我国学术界有些学者,把历史唯物主义区分为"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有两种区分方法:一种是把揭示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历史发展理论称为"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把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的历史发展理论称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是认为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对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发是"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两种区分方法都是不正确的。任何生产都是生产一般和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的统一,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称为"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属性,因而第一种区分方法有不当之处;恩格斯在与马克思合作之前就独立地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恩格斯晚年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并进一步独立地提出了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由此说明了第二种区分方法的不当之处。

  • 标签: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狭义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一般 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 劳动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
  • 简介:课标强调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行科学、正确的阐释。本文以"工业革命前欧洲历史发展进程"高三历史复习课为例,阐明应用唯物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即将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内容整合在一起,使高三历史复习具有广度、深度和高度,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高三历史 复习课 唯物史观 知识体系
  • 简介:长期以来,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公式化解释框架表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线性决定和反作用关系。其中,文化只是被决定者。这种生产力决定论其实是传统哲学(传统唯物主义和传统唯心主义)制造抽象理论元基点的形而上学理论方式。按照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本体论的哲学变革理路,可以把唯物史观的解释框架理解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循环。其中,文化又构成了生产力、经济和政治的源泉和基础。我们需要确立社会历史实践整体观,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后,确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自觉,为进一步的生产力提升、经济发展、政治建设和社会进步,充实文化上的源泉和基础。

  • 标签: 马克思唯物史观 解释框架 再认识 文化
  • 简介: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是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前提。《神圣家族》这部著作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在批判鲍威尔的错误观点中,马克思在理论上着重阐明了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理论;恩格斯则从实践上着重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不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截然分离开来,更不能完全对立起来。

  • 标签: 唯物史观 物质生产 历史的发源地 人民群众
  • 简介:群众路线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从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维护、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发挥社会各阶层积极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五个方面理解其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深刻把握群众路线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现存问题,我们具体可以从理念更新、方法创新以及机制革新等层面探寻解决路径.

  • 标签: 唯物史观 群众路线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