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部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方法: 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开展研究,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颈部血管超声诊断,依据造影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患者的颈动脉Vean、EDC、PSV、RI、PI比较,差异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已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颈动脉Vean、EDC、PSV、RI、PI比较,差异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血管超声科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颈部血管超声 颈动脉狭窄 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老年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均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比,分析颈动脉超声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患者行颈动脉超声的检查情况内膜中层增厚21例(21.0%),形成斑块62例(62.0%),动脉轻微狭窄11例(11.0%),重度狭窄6例(6.0%);其检查结果和临床病理诊断比较,诊断的符合率依次为100%、95.4%、100%、100%。结论颈动脉超声在临床检查颈动脉疾病时,可尽早查出患者的病变症状,诊断结果精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以广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超声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应用血管内再通术与劲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由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组成,以治疗方式的不同分组,对照组行支架置入术(35例),实验组给予血管内再通术(35例),相较其NIHSS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情况。结果 由两组 NIHSS、Rankin评分情况可知,具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中血管内再通术与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疗效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性病变 血管内再通术 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认知功能减退在老年人群中极为普遍,本文应用MoCA量表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早期发现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患者,更好地落实老年痴呆的三级预防工作。方法选取上海市瑞金医院2014年~2015年经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的住院及门诊患者。运用MoCA认知评估量表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值。应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数量及百分比表示(n,%),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病例202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MoCA量表筛查,以得分26分为界点,发现认知功能减退者142例,认知功能正常者60例,在老年人群中认知功能减退发生率为70.3%。认知功能减退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颈动脉IMT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减退组IMT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要高于正常组。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查作为一种无创性、价格相对低廉、有效的检查手段,经MoCA量表评估,在筛查老年认知功能减退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联合应用于早期认知减退患者的早期筛查能够使这部分患者从中获益,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认知功能减退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是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有关aCAS筛查的获益与风险意见不一。为进一步明确相关问题,中国卒中学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展开讨论,结合了国内外研究进展、aCAS的循证证据和我国国情制定本科学声明。本声明提出对于普通人群不推荐常规开展颈动脉筛查,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及相关人员开展aCAS人群评估及管理的理论性及可操作性,同时也提出了需要开展深入研究的临床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脑梗死 颅内动脉硬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至我院就医的已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2例)及对照组(62例)进行二次诊断,给予研究组患者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给予对照组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进行对两组颈动脉狭窄分布情况及诊断结果的研究与探讨。结果研究组病灶观察较对照组更为清晰,研究组患者诊断结果的确诊率(100.0%)较对照组(75.8%)高(P均<0.05)。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较大,值得推广。

  • 标签: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动脉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的患者14例,共14个动脉瘤。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45~76(61.07±10.43)岁;8例为破裂动脉瘤,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术前载瘤段血管狭窄率为70%~90%,中位数为70%。根据载瘤段血管狭窄动脉瘤的解剖位置关系分型为Ⅰ型9例、Ⅱ型4例、Ⅲ型1例。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闭塞情况。结果14例患者均采用先处理载瘤段血管狭窄再进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栓塞程度RaymondⅠ级12个、Ⅱ级2个,术后载瘤血管残余狭窄率20%~30%,中位数为25%。术后3个月14例患者mRS评分0分12例、2分1例、3分1例。11例患者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45(6~10)个月,DSA示Raymond Ⅰ级10例、RaymondⅡ级1例,11例患者均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情况。结论颅内宽颈动脉瘤合并载瘤血管重度狭窄病变复杂,采用先处理载瘤段血管狭窄再进行动脉瘤栓塞的治疗方法可能是安全、有效的,还需大样本病例的长期随访研究。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介入性 载瘤动脉狭窄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法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法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法和血流速度法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法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法。

  • 标签: 超声 彩超直径法 血流速度法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通过彩超检查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形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之间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2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行体检、常规超声及心电图检查且结果均正常的健康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彩超检查,观察并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形态。结果观察组中颈动脉狭窄程度≥50%者所占比例为73.0%,高于对照组(3.5%),颈动脉板块形态不规则者所占比例为86.0%,高于对照组(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健康者相比,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较为狭窄,且多存在不规则斑块,通过彩超可清晰观察到,有助于做出临床诊断和实施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形态 彩超 狭窄程度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12例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收治时间2019年08月-2021年08月,112例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观察组)和MR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基本一致(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效果基本一致,多排螺旋CT诊断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明显优于MR诊断,临床可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取适宜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排螺旋CT MR 诊断 脑血管缺血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CT与MR技术在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分别采用CT与MR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CT与MR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结果:MR对颈动脉狭窄检出率(98.00%)略高于CT(96.00%),但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对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98.00%)高于CT(80.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技术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效果相当,MR技术在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应用效果优于CT。

  • 标签: CT MR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将多排螺旋CT与MR诊断用于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内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月区间内因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50例展开研究,整体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与MR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粥样硬化斑块的准确率显著低于MR,对比P<0.05。多排螺旋CT诊断颈动脉狭窄与MR无差异,对比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若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选择MR为医生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 多排螺旋CT M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在同期颈动脉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进行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同期血运重建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颈动脉内膜剥脱组(CEA组)及颈动脉支架组(CAS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疗效进行比较。结果CEA组42例,平均手术时间(288.81±43.28)min,出血(419.05±127.33)ml;CAS组11例,平均手术时间(251.82±23.16)min,出血(318.18±98.16)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0 d内CEA组出现小卒中4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4例、围手术期肺部感染2例、4例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CAS组出现TIA 2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结论在同期颈动脉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中,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术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应根据病变特点及术者经验选择适合的颈动脉血运重建方法。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动脉狭窄 冠心病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