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务人员预防医学管理相关知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本院自2014年1月开始将预防医学管理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选取2014年月至2015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病患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病患1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中医务人员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掌握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94.38%)中医务人员预防医学相关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8%),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且组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增强医务人员预防医学管理,可有效提高院内感染控制率,临床实践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预防医学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病原体定植和传播的最主要媒介,笔者针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重视不够、依从性较低,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 标签: 手卫生,医务人员,影响因素,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医务人员或群体进行戒烟干预,推进全市开展控烟教育和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克拉玛依地区医务人员吸烟调查问卷》于2009年11月对克拉玛依市四个医疗单位962名在职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针对962份调查表进行了多因素统计分析,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吸烟率为20.0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4.11%,女性吸烟率为0.38%;卫生技术人员吸烟率为15.77%;后勤及行政管理人员吸烟率为60.22%;调查显示中心医院男性吸烟率为34.43%,人民医院男性吸烟率为44.44%,社区卫生男性吸烟率为44.44%,百碱滩医院男性吸烟率为50.67%。结论采取相应的对策,要求医务人员尤其是男性积极戒烟、推广戒烟方法,这必然会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推进无烟医院建设及全市的控烟工作。

  • 标签: 医务人员 吸烟 控烟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1名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职业、暴露过程、暴露物品、处理、追踪等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48.8%,医生36.6%,医疗废物收集人员14.6%;发生针刺伤85.36%,手术刀割伤9.7%,玻璃伤4.87%。所有职业暴露者均作妥善处理,暂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结论加强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务人员的HIV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技能。方法针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淡薄提出防护对策并实施。结果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未发生HIV职业暴露。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培训教育,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措施与方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医疗废物,可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HIV 职业防护 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切实有效的多模式手卫生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采样监测了解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和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手卫生感染管理对策。结果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携带率为10.6%;感染管理干预后洗手依从性由28.3%提高到60.4%。结论医务人员手污染是病原菌传播媒介,必须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 标签: 管理干预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黄帝内经》已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就是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为基础。但由于预防意识不足、工作环境所限、自身意志力差等原因,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都令人堪忧,导致疾病缠身,因此需要先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加强医务人员医学知识掌握和自身行为约束的统一性教育,来改善生活方式。而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参照“治未病”理念才能为个体或同一群里打造健康管理模式。因此本文从治未病角度出发,望引起社会、医院、医务人员人员关注,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展开相关健康管理研究与管理方法的论述。拟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利用团队合作,招募对有不良生活习惯困扰的医务人员,制定对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的方法和内容:通过“学习、监督、奖惩、总结”等方法,对参加管理人员进行分组(饮食、运动、情志、烟酒、睡眠等),灌输学习“治未病”理念,并予以多方面监督和奖惩的方法来健康管理、改善生活方式,不断总结和改善,以探求医务人员健康管理策略,改善医务人员的健康,实现“治未病”的价值。而后进一步提高他们开展“治未病”服务的意识,为开展普及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理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治未病 医务人员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在各级医院的职工队伍中青年医务人员是中坚力量,同时也是人才后备军。青年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态度将会对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十分重要。本文以青年医务人员职业认同感为切入角度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影响青年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因素加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提升措施,希望以此促进青年医务人员责任心与正确职业观念的树立。

  • 标签: 青年医务人员 职业认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处理因素对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8个发病率较高的科室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份对其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本底资料调查;7—9月,对其中5个临床科室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其中3个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10—12月对入选科室仅采取综合干预,不免费提供手消毒剂,比较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6-12月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率为58.23%,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月份手卫生依从率最低(35.34%);采取免费提供手消毒剂+综合干预措施后,各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5.65%~78.33%)明显提高,且取消免费手消毒剂后,各月份手卫生依从率(63.12%~66.23%)仍维持在较高水平。8—10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43.35%~75.17%)均高于7月份,10-12月各科室手卫生依从率(63.42% ~73.32%)高于7月份(均 P<0.05).结论:免费提供手消毒剂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积极推动作用,但不是必要条件;反复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措施。

  • 标签: [] 手卫生 依从性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能力,首先要缓解医务人员临床、科研等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心理疏导,给予医务人员足够的人文关怀,为职工中有未成年子女的家长提供系统的培训服务,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实践能力,这样医务人员才能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

  • 标签: 医仁医心 心理健康 父母学堂
  • 简介:摘 要: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要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通过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提升,可以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受工作环境以及医院管理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有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本文通过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优化提升。

  • 标签: 医务人员 满意度 医院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务人员肌肉骨骼疾患与睡眠质量、职业紧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大英县人民医院内的120名在职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疾患标准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职业应激核心问卷》进行调查,统计医务人员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医务人员肌肉骨骼疾患年患病率66.67%(80/120)、周患病率57.50%(69/120),不同部位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腰部、颈部、肩部、背部、四肢。睡眠质量差的医务人员肌肉骨骼疾患年患病率、周患病率均高于睡眠质量好的医务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务人员 肌肉骨骼疾患 睡眠质量 职业紧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医务人员的心理创伤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36例,将其纳入为观察组,在其发生不良事件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36例,纳入为对照组,在其发生不良事件后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情况。结果:干预后,医务人员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精神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荐。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心理干预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伤害的原因与对策。方法:调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200名临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等级制度分析各科室人员职业伤害情况、职业伤害暴露源情况及职业伤害的发生环节。结果:200名临床医护人员发生伤害人数为36名(占比18%),且发生伤害科室包括9个,职业涉及护士、医生、工勤人员;职业伤害暴露源为穿刺针刺伤的人数较多;职业伤害的发生环节主要在操作后用物整理中。结论:临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伤害发生率较高,需要提升医务人员安全防护意识,落实职业安全教育,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利器,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伤害发生率。

  • 标签: 临床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伤害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对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认知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我市各级别医院的16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的调查问卷。结果:其中67.4%(1078/1600)的人员认为医院防保部门可以顺应现今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内容,48.3%(773/1600)的人员认为当前医院与疾控中心的合作关系良好,发现52.0%(832/1600)的人员已经建立危机管理系统,59.7%(909/1600)的人员比较认可危机管理系统的指挥系统,认为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结论:我市的医务人员在危机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的环节,建议加强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的整合认知培训工作,促进一体化卫生信息系统的构建,提升我市各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

  • 标签: 医务人员 公共卫生 临床医学 整合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做出调查与分析,并于此基础上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做好院感管理工作。方法:选择我院医务人员184名,调查其手卫生情况,并展开宣教工作。结果:洗手前,医务人员手部携带细菌率为100%,一人同时携带有多项细菌,而在做好了手卫生后,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携带率显著降低,且通过对医务人员强调了手卫生工作后,医务人员明显认知道了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了依从性。结论:基层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相对较差,医院为保障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工作,控制院感,为患者的就医治疗提供保障,就必须要重视手卫生宣传教育与培训。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手卫生现状 院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探究和分析如何强化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将院感事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方法 于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218名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规管理模式和综合干预模式两种研究方法,将218名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9名,观察组109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控模式,观察组在常规防控模式基础上施加综合干预模式。重点对比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院感预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院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并依照科学合理的样本数据收集方法,对4个参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所有的门诊医务人员经过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在院感防护专项技能、基本知识、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等方面对比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看,手卫生知晓率等项目上,观察组(94.49%)由于对照组(80.73%),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性观察组(81.65%)>对照组(71.56%);洗手的正确性中,观察组(95.41%)>对照组(92.66%);洗手合格率方面,观察组洗手合格门诊医务人员占104名,对照组占95名,洗手合格率观察组95.41%>对照组87.16%,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的院感发生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院感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常规院感管理方法加上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院感发生率,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院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干预模式在院感预防管理中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门诊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 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质量、人员综合素质等都有一定影响。受医疗改革因素影响,部分医院忽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重视经济效益,人员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影响整体工作质量,严重的还会对医院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此,需引起医院重视,尤其在医疗改革背景下,更需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力度,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与义务,为医院健康发展发挥作用,从而为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 标签: 医疗改革 医务人员 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