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骨质疏松症风险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工龄10年以上的在职医务人员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检查骨密度、骨质疏松自我筛查、骨折风险。结果100例医务人员中,男性L1-L4、髋部及平均骨密度值均高于女性(P<0.05);平均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指数值(3.18±0.45),其中低风险83例,中风险12例,高风险5例;平均MO、HF值均高于社会平均值(P<0.05)。结论医务人员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应合理化工作时间及强度、增加体育锻炼来降低OP发生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

  • 标签: 医务人员 骨质疏松症 风险调查
  • 简介:摘要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险种医疗责任险,以减轻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中承担的风险,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务人员如何认识和看待该险种将直接影响到其积极作用的发挥。通过这次调查,旨在探讨医务人员对于该险种的认识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对策,发挥其积极作用。

  • 标签: 医疗责任险 医务人员 了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及时有效应对暴露者,避免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0年6月,57名医务人员受血源性职业暴露伤害后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57名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经正确及时的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准确及时的评估和有效合理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进一步分析如何提升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提升手卫生管理依从性。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7 月~ 2020 年

  • 标签:
  • 简介:对乡镇医院医务人员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对湖北省10个乡镇医院进行调研显示:乡镇医院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目的不明确;继续医学教育途径单一;继续医学教育经费不足;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对此,需要加强乡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认识,建立和完善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乡镇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和采取行之有效的继续教育方式方法,以提升乡镇医院医务人员的素质。

  • 标签: 乡镇医院 继续医学教育 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性血液暴露,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05年6月1日至2006年5月31日丽水市中心医院职工职业性血液暴露34例,发生率2.8%。对暴露者的职业分布、锐器种类、职业暴露污染情况、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职业暴露后追踪观察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暴露人员中暴露率最高者为护士,占64.7%;锐器的器具伤害率最高为注射器针头,占74.2%;职业暴露污染以HBV最多,占82.4%;职业暴露后处理达100%;职业暴露后追踪达100%。追踪结果:本院职业暴露的职工经处理后发现1例感染与病人血清学一致,感染率2.9%。结论职业性血液暴露应以预防为主,提高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熟练规范操作,加强管理,避免或尽量减少职业性血液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血源性传播疾病 分析
  • 简介:目的调查医院船医务人员在不同出海间隔时间对晕船适应及适应性消退的影响。方法根据医务人员不同出海间隔时间,将221例出海训练的医务人员分为3组,1组间隔时间〈30d,2组间隔时间30~60d,3组间隔时间〉60d。调查分析不同出海次数及不同出海间隔时间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情况。结果医务人员的晕船病总发生率为60.2%,出海≤5次者晕船病发生率为72.0%,明显高于〉5次者的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组发生率为36.6%,2组发生率为55.1%,3组发生率为73.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出海次数越少,出海间隔时间越长,晕船病发生率越高,应合理安排出海时间和周期,以取得较好的抗晕船训练效果。

  • 标签: 晕船病 医务人员 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洗手率的作用。方法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流程中影响产科医护人员工作中洗手率的主要要因,针对主要要因制定相应对策,分阶段进行实施与检讨,比较、分析品管圈方法实施前后的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率。结果产科医护人员的洗手率从品管圈活动前的23%上升到活动后的93%。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工作中洗手依从性,提高产科医护人员洗手认识度和洗手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科 护理人员 品管圈 洗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相应的干预手段,防控医务人员类似感染的暴发。方法对12名医务人员集中暴发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1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CT显示较入院时炎症有吸收,12例全部好转出院。在此过程中,未见呼吸科患者及医护人员感染本病的新发病例出现。结论根据本次疾病发展的临床特点分析,实施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医务人员 暴发 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医疗机构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职业现状进行调查,从杭州发展实际以了解医务人员对职业环境、职业感受、职业成长等方面的内心需求,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疗国际化,职业规划管理等关心关爱医务人员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 标签: 杭州市 医务人员 现状 调查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职工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评估危险因素,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的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我院HBV感染率为9.23%,HCV感染率为1.1%。2、乙肝五项标志物阳性构成比中,2、5阳性28.68%,2、4阳性17.05%,2、4、5阳性11.63%占多数,说明当HBsAb滴度低时,容易感染乙肝病毒。3、不同科室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01p=0.003)。退休人员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最高(19.4%)。其次是化验室(10%)和手术室(8.8%)。结论医务人员是HB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积极接受免疫,控制病毒性肝炎在医院内的医源性感染。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医源性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安徽省部分医务人员STD/AIDS知识水平调查苏斌吴荣璋马平(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近年来,我省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率逐年增长,艾滋病(AIDS)及病毒(HIV)感染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流行范围亦不断扩大,面临的防治工作任务也更加艰巨。提...

  • 标签: 安徽 医务人员 STD AIDS 卫生宣传教育 HIV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干休所是军队团级以上老干部离休后的居住区,这些老干部具有较高的文化与素养,对社会都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退休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心理改变。本文针对军队干休所医务人员与老干部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做了阐述,从根本上分析了目前离休干部生活的现状及其生活习惯特点,并提出了积极的响应方法,希望能提升离休干部的生命质量。

  • 标签: 离休老干部心理健康沟通技巧医务人员
  • 简介:目的:分析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008年发生的84例产科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结果:破损皮肤或粘膜暴露21例(占25%),锐器伤63例(占75%)。眼睛的血液或体液溅污暴露率达95.23%,其暴露物主要是血液占90.48%;锐器伤主要是缝针占58.7%,穿刺针占20.6%,注射针占15.9%,暴露源为HBsAg阳性血液的占80.95%。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及时进行临床干预,追踪随访,无一人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产科的医护人员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中,必须加强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减少职业暴露危险,做好自我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医院感染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监测上报的方式,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锐器伤的37名医务人员,以及锐器伤发生的人群、原因、种类以及发生后的处置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发现,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较高,占67.57%;工作年资≤1年的医务人员发生率占35.14%;发生地点以普通病房为主,占54.05%;发生时间主要以采血、穿刺或拔针时,占32.43%。结论护士、低年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化实施标准预防等措施,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 标签: 综合性医院 锐器伤 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