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情况,探索结核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对策,为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结核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船医务人员的晕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务人员预防晕船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曾随医院船出海训练过的81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晕船病总发生率为74.1%。女性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为88.9%,男性晕船病发生率为62.2%(P<0.01)。出海训练≤5次者晕船病发生率为90.6%,出海训练>5次者发生率为63.3%(P<0.01)。年龄≤30岁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为89.5%,年龄>30岁者发生率为60.5%(P<0.01)。结论医务人员晕船病发生率与普通人员相近,女性医务人员抗晕船能力比男性医务人员差,应当加强抗晕船训练,出海适应性训练能明显提高抗晕船能力。

  • 标签: 医院船 晕船病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寻找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差的根本原因,实施相应的管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干预后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的变化情况,评价管理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管理干预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依从性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管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避免或尽量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保护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 标签: 管理干预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依从性
  • 简介:摘 要 目的:避免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方法:构建隔离体系,包括准备功能齐全的隔离公寓,成立专项小组并明确职责,执行生活区管理制度,实施安全有效的隔离区管理。结果: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共计医务人员 153人次,未出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病例。 结论:通过医务人员隔离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避免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发生院内感染。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隔离 消毒 管理 心理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医务人员对汞外溢危害和处理方法的认知状态,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5名社区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仅26%的被调查者能正确回答人体对汞的吸收途径,13%的被调查者能正确回答汞外溢的处理方法。结论医院应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对汞危害知识和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汞污染的重视程度,减少汞外溢污染及汞毒害的发生。

  • 标签: 社区医务人员 水银体温计 汞柱式血压计 汞危害 认知 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保科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方法此次研究对科室临床实践进行结合,将我院的儿保科选作样本科室,对所有儿保科医务人员实施综合措施干预。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2019年1月—2019年6月,未执行综合措施干预,并做好详细情况调查,将调查结果划分为常规干预组;在2019年7月—2019年12月,执行综合措施干预,同样做好详细情况调查,将调查结果划分为综合干预组,分析2组干预效果。结果综合干预组接触患者前后、一般性操作前后、侵入性操作前后、戴换手套前、脱换手套后以及与易污染物接触前后的手卫生执行率均高于常规干预组,洗手液消耗量以及速干手消毒液消耗量均高于常规干预组,科内交叉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措施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儿保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科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儿保科 医务人员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院感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的100名医务人员,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50名,常规组应用常规模式,干预组应用综合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院感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手卫生执行情况(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率)、洗手样本采集合格率以及患者的SSI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2021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内医护人员对手机消毒的现状,观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消毒后哪个效果最好,为之后医院里制定的相关规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抽样调查,在网上自行制作调查问卷通过各种方式发给医护人员,对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的手机消毒方式和不同的频次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问卷共收回181份,手机平均使用1.93年,用智能手机占98.9%,有48.6%为手机买了保护套,平均使用占22.7%,手机消毒的方法各种各样,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用消毒湿巾,但是消毒的频次很低只有17.8%;调查的人员中认为手机有必要进行消毒的占93.4%,这些医务人员认为进行消毒的方式还是使用消毒湿巾。结论 医务人员的手机存在很多细菌,仅仅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效果较差,虽然有消毒意识,但是缺乏规定与引导,无法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消毒,频率也不足,所以应该加大对医务人员手机清洁消毒的管理,确保医院环境。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机 清洁消毒 问卷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医护人员因为职业的原因是艾滋病疫情感染的高危人群。容易在工作的过程当中遭受意外受伤或者是职业暴露,近几年来,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几率逐渐升高。本文将根据相关的实验调查数据,对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以及保护措施等做简要阐述。就目前而言,艾滋病职业暴露主要以医护人员为主,其中护理人员占的比例较大,暴露方式常常以针刺伤感染为突出因素,当然部分原因是由于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以及操作流程不规范、工作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我国的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感染防疫的管理,让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几率大大减少,加强医护人员的防御意识以及防护措施,有效预防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艾滋病 有效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管感染防控中应用综合干预模式的防控效果。方法:采取对比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50例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医务人员开展综合干预模式,进行院感染防控前后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患者SSI 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患者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预防院感染工作开展中,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度,增强他们院感染防御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正确执行手部卫生的无菌操作意识,进而实现了患者SSI 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的降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内感然 预防 综合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突发性和极强传染性,造成国内及全球范围陆续扩散,对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医护工作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成员,肩负着抗疫阻击战的重要任务,不但要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要做好自身的防护,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感染风险。基于以上情况,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期间通常会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对此,做好系统组织支持,提升医护人员的压力承受能力对于疫情防控期间的医院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尤为重要。文章着重探究提升医务人员组织心理支持感的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疫情防控 医务人员 组织心理支持感
  • 简介:【摘要】医疗卫生体制的逐步完善,促使当前医学界对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视,而医务人员在承担救死扶伤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基础上,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指导医疗行为,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度、配合度、满意度。现基于新形势下的医院内部管理、正确的医疗服务观念、道德素质教育和监督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探究基层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新时期 基层医务人员 职业道德 路径探索
  • 简介:【摘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且及时的解决,那么必定会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医务人员作为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的群体之一,找到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危害是解决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疾病的重要环节。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当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危害展开探讨与分析,进而提出缓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对策和方法。

  • 标签: 医务人员 心理健康 自我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我院出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关医务人员共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的方式,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危害及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工作时间、人员类型、暴露环节、科室、暴露源、暴露方式以及暴露部位均属于医务人员血源职业性暴露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工作时间≤5年,护理人员,拔针注射,针刺伤等均为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结论: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止职业危害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的“生命线”,关系着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医务人员群体中的生动反映。思想政治工作深刻影响着医院人才建设,是医院汇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基于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医院发展 青年医务人员 思想状况 职业生涯规划
  • 简介:【摘要】在日常工作中,医院所担负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別是新冠疫情肆虐三年,更增加了医院工作的难度和艰巨度。同时,医务人员人手少,患者多,常常忙得晕头转向。在不能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适应医院之需,这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科学评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查找掌握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解决;要创新绩效管理办法,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总之,要通过抓好绩效管理,不但要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而且要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医院建设,更好适应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

  • 标签: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激发动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及效果,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降低院感发生率。方法 从我院的医务人员中随机选择1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11月-2022年11月之间,并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这些医务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模式的常规组和采用综合干预模式的干预组,每组均为50人。结果 干预组医务人员院感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加强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方面,综合干预模式的运用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它可以提升医务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执行手卫生的效果和洗手样品采集合格率,还可以减少患者的 SSI 和院感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防控 综合干预模式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