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运用自评症状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90)和压力测试量表(心理压力对照表),对某综合医院450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压力测量,并与常模数据作对比。结果:医务人员在 SCL-90问卷中,有7项因素比常模数据高,显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国内平均值。在心理压力测量中,显示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多与工作有关,且医务人员心理调节能力的不足,是影响其生活和工作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有关单位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以保障其身心健康。

  • 标签: 综合医院 医务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杭州市西溪医院作为杭州市属医院里唯一一家传染病治定点医院。医院党委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围绕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生活和职业发展五个方面,选择突破点、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的四个点,设置十六条具体措施,实施了一套立体性强、全覆盖广的“5416”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温暖党建应用方案。在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院精神文化软实力、扩大医院专科品牌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医务人员获得感、幸福感,患者满意度和医院影响力。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实施方案在传染病定点医院的应用具有一定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关心关爱 传染病 定点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对医务人员书写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进行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后,收集并分析了他们书写的病案首页,包括书写准确性、清晰度和完整性等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的病案首页书写质量显著提高,错误率减少,书写更加规范和易于理解。这表明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对提升医务人员书写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医疗记录的质量和安全性。

  • 标签: 病案首页 书写培训 医务人员 书写质量 影响评估
  • 简介:目的为了解某市市级医院医务人员手机使用及其表面带菌状况,探讨手机使用行为和带菌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4—6月对某市24所市级医院中111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手机表面采样。结果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11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00%。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2.00±9.03)岁,以女性和护士为主。调查对象中95.50%使用触屏手机,24.32%的医务人员诊疗时有使用手机的现象,65.77%的医务人员每天手机使用时间>2h,93.69%对手机进行过清洁消毒。98.20%医务人员认为手机表面存在病原微生物。共采集111份手机表面样本,合格率80.18%,污染率95.50%,平均菌落数为2.90CFU/cm2,最大细菌含量为111.60CFU/cm2。44份手机样本表面共检出18种55株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年龄、性别、职业是手机使用行为和对手机认知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的手机表面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性别、职业、手机使用持续时间、是否使用手机壳/套的手机表面细菌染菌量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机表面存在的潜在致病菌可能会通过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使用手机的行为引发医院感染。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机 污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玉溪市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随机问卷的方法对市县两级10所综合医院63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结核病相关知识总正确率为85.1%,38.1%的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全部回答正确;学历、职称越高的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31~50岁年龄组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30岁及以下和51~60岁者;结论玉溪市应加强对各级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措施的全面普及与更新,低职称青年医务人员及年龄大的医务人员是结核病防治知识学习和提高的重点。

  • 标签: 结核病 防治知识 医疗机构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以提高职业防护能力。方法对2007年3月发生的一起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血清学追踪监测。结果此次事件中共36名医务人员发生H1V职业暴露,经完整皮肤暴露率为72.22%(26人),损伤性暴露率25.00%(9人),黏膜暴露率2.78%(1人)。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急救处理者仅1人(2.78%)。所有职业暴露人员经临床追踪12个月,全部HIV血清学监测阴性。结论医务人员是HOV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该院职业防护管理工作存在重大隐患,必须加强培训和教育。

  • 标签: 艾滋病 HIV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医务工作者的安全、健康和生命。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主要包括暴力行为、感染风险、化学毒性、生物危害、辐射等各种危险因素。近年来,医疗机构暴力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造成医务人员伤亡。感染风险同样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尤其是病毒性、细菌性感染等多种传染病疫情的肆虐,使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不断升高。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伤害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针刺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12月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的前后的医务人员抽取其中43名纳入研究,观察比较培训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院感培训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较院感培训前低(P

  • 标签: 医务人员 院感知识培训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弹性在医务人员压力觉知与失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失眠严重指数问卷(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心理弹性量表简化表(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压力觉知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10)对1 16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采用SPSS PROCESS V3.4插件进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①医务人员压力觉知[(16.28±6.35)分]与失眠[(6.14±5.80)分]呈正相关(r=0.404,P<0.01),心理弹性[(26.56±9.02)分]与失眠和压力觉知均呈负相关(r=-0.279,P<0.01;r=-0.399,P<0.01)。②心理弹性在医务人员压力觉知和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心理弹性在医务人员压力觉知对失眠影响的中介效应量为0.051,占总效应量百分比为13.82%。结论医务人员压力觉知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失眠症状,还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对失眠症状产生影响,临床上可通过降低医务人员压力知觉水平、提高心理弹性来减少失眠的发生。

  • 标签: 心理弹性 压力觉知 失眠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福州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工作者锐器伤发生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6月,选择在福州某三级综合医院工作可能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共收到问卷2 720份,其中有效问卷2 688份,问卷有效率98.8%。调查医务人员年龄、工种、职称、工作年限、操作习惯以及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锐器伤发生和上报情况。结果1 011人发生锐器伤,发生率为37.6%。其中,20.6%(208/1 011)的医务人员发生过单人多次锐器伤。污染锐器暴露发生率为15.1%(405/2 688)。随年龄、职称和工作年限的增加,锐器伤发生率逐年下降(χ2趋势=12.393、33.339、15.160,P<0.05)。造成锐器伤的前3位原因是徒手掰玻璃安瓿(39.1%,395/1 011)、抽取药液(10.4%,105/1 011)和徒手处理锐器(10.3%,104/1 011)。造成锐器伤的主要锐器有安瓿(43.2%,437/1 011)、注射器针头(20.3%,205/1 011)和缝合针(9.6%,97/1 011)。874名(86.4%)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存在漏报。结论福州某三级综合医院锐器伤发生情况仍较严重,应强化锐器伤防护工作。

  • 标签: 职业伤害 医务人员 流行病学 三级预防 锐器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区办市管"模式下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的意愿开展研究,探讨影响其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制定调查问卷。2019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开展"区办市管"的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3名医务人员的被派遣意愿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影响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保健因素(承担家庭责任、拓展人脉关系、领导的动员与激励等)和激励因素(个人职业发展、发挥自身才能、自我成就感等)的评分。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假设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被派遣意愿差异,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个人深入访谈法,分析医务人员长期被派遣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工作,最关注的前6项因素分别为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承担家庭责任、同事对被托管医院的评价、拓展人脉关系、个人职业发展、发挥自身才能。有派遣经历的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高于无派遣经历的人员(P<0.05),前者更注重派遣后的个人职业发展(3.91分),后者更看重派遣后的薪酬激励机制(3.95分);相比于普通医务人员,中高层管理干部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的热情与意愿度更高(H=14.536,P<0.001);保健因素中的领导动员及激励机制与激励因素中的个人职业发展是影响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区办市管"模式中,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有待加强,受托医院管理者应结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保障被派遣医务人员薪酬及绩效补助,助力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被长期派遣的意愿。

  • 标签: 卫生人力 区办市管 医务人员 工作意愿 长期派遣 双因素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安宁疗护培训项目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研制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问卷,于2019年11—12月,对上海市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所有条目的培训需求均>71.0%,培训需求总分为(2.58±0.63)分。各维度培训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2.59±0.64)分]、动作技能[(2.57±0.68)分]和情感[(2.56±0.70)分],具体需求最高的前3项为生前预嘱和法律知识(80.5%,5 660/7 027),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方法(75.3%,5 290/7 027),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压力和适应(75.1%,5 279/7 027)。女性[(2.61±0.62)分]、行政管理、医技及其他岗位[均为(2.68±0.56)分]、初级职称[(2.61±0.62)分]、未目睹临终患者死亡的过程[(2.65±0.58)分]、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2.68±0.55)分]的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更高(P<0.05)。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均较高,建议靶向开展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安宁疗护培训,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 标签: 安宁疗护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培训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并分析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男1 460名(20.8%),女5 567 名(79.2%);年龄(36.9±9.3)岁;护士2 682名(38.2%),医生2 442名(34.8%);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5 065名(72.1%);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者2 982名(42.4%),愿意从事安宁疗护工作者4 039名(57.5%)。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应答的得分为(8.9±2.6)分,平均正确率为59.0%;其中对于安宁疗护专业团队构成认知率最高(93.9%,6 597/7 027),对于安宁疗护服务情感投入的认知率最低(16.6%,1 165/7 027)。学历大专(B=-0.429)、学历中专及以下(B=-0.544)、护士(B=-0.652)、近郊区(B=-0.278)、社会办医疗机构(B=-0.891)、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0.329)、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0.28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0.820)的医务人员的知识得分较低(P<0.05)。结论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一般,应加强安宁疗护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促进安宁疗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 标签: 临终关怀医疗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知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科学研制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于2019年11—12月抽样调查上海市16个区217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选择调查2 982名开展过安宁疗护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总体行为频度介于“偶尔做”(3分)和“经常做”(4分)之间,得分(3.7±0.9)分,总分(52.1±10.0)分,平均得分率为74.5%。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方面行为频度最高(77.7%,2 317/2 982),在主动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推荐临终照护医疗机构方面实践不足(46.4%,1 383/2 982)。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或其他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医生、副高职称、目睹死亡过程、目前在安宁疗护科室岗位工作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践较好。结论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总体频度较好,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存在差异。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 标签: 临终关怀医疗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并分析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的总体得分为(91.9±11.6)分,条目均分为(3.7±0.5)分,平均得分率为73.50%;“对于安宁疗护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益处”维度得分率最高(87.08%),“面对疾病晚期情况不断恶化的患者”维度得分率最低(60.88%)。医生(B=-1.207)、护士(B=-0.912)、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1.417)、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1.20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7.849)的医务人员的态度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主动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应针对性开展医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综合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及从业积极性。

  • 标签: 临终关怀医疗 医务人员 问卷调查 态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对于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8月份~2014年8月份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加以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并统计发生针刺伤例数为36例,设为观察组,同时与2010年8月份~2012年8月份我院发生针刺伤的89例医务人员作对照。分析比较两组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全院医务人员针刺伤总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可有效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降低职业危险,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院感 知识培训 针刺伤 医务人员 作用
  • 简介:目的了解天津市基层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防控应急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18个区县抽样调查27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水平为77.7%。鼠疫流行病学及预防掌握率明显偏低。蚤是鼠疫传播媒介掌握率较高(88.3%);但蜱、螨是鼠疫传播媒介掌握率很低,只有21.6%和16.7%。鼠疫媒介传播途径掌握率高(89.4%),接触和空气传播途径掌握率较低,分别为40.9%和48.1%。鼠疫可以通过疫苗预防掌握率很低(38.6%)。腺鼠疫、肺鼠疫诊断标准掌握率较高,分别为76.9%和77.7%,但实验室检测中2次采集血清,F1抗体4倍以上增长的掌握率较低。鼠疫治疗首选链霉素掌握率65.2%。鼠疫"三不三报"知晓掌握率分别为84.1%和8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在业务科室和受教育程度对基层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医务人员鼠疫防控知晓水平的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和所在业务科室。天津基层医务人员应加强鼠疫流行病学及预防的健康教育。

  • 标签: 鼠疫 知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产生原因,分析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发生的手术室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120例,分析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相关信息,比较使用干预措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部位主要为手部(91.23%),暴露环节主要为手术缝合(54.39%);职业医生发生率最高,工作时间越短越发生率越高,乙型肝炎病毒为73.68%,干预后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 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