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贝林的《犯罪》出版百年之际,回顾由该书所奠基的构成要件犯罪百年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德国,与贝林客观、价值中立的构成要件概念不断的主观化和规范化相对应,犯罪概念也从因果性犯罪概念发展至奠基于目的行为的(后)目的犯罪概念。但直到今天,贝林的理论在世界范围一直都流行着:在大陆法传统中,除德国外,可明确归属于(后)目的犯罪概念阵营的,也只有奥地利、葡萄牙和西班牙;而在英美法传统与国际刑法中采用的依然是因果性的犯罪概念。

  • 标签: 构成要件 犯罪概念 因果性犯罪概念 目的行为论 (后)目的论犯罪概念
  • 简介:德日犯罪三阶层体系在其理论多元化的背后存在实定法背景。三阶层犯罪体系在司法运行中自觉修正了其理论预设中的逻辑错误,呈现出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的实质化与违法、责任要件弱化与空洞化的局面,从而使得该体系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基本模式呈现趋同的趋势。基于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司法运行状态的实证考察,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最需要借鉴的是德日刑法的解释而非体系

  • 标签: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 犯罪构成 构成要件
  • 简介:德日犯罪三阶层犯罪构成四要件说具有相同的入罪要素和犯罪构成雏形。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出罪要素上,即前者具有犯罪豁免性质的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和超法规责任阻却事由的出罪要素,而后者没有犯罪豁免事由的出罪要素。德日犯罪三阶层具有明显违反法治精神的缺陷,在处理复杂疑难案件上并不比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更有优势。对于各种类型的复杂疑难案件,并非更换犯罪构成体系即可解决问题,主要应从刑法解释、罪数形态、认识错误、共同犯罪、违法实质等其他相关理论来探求解决问题之道。

  • 标签: 复杂疑难案件 犯罪构成理论 德日犯罪三阶层论 犯罪构成四要件说 优劣 对决
  • 简介:我们常从有关反腐败斗争的报道中,看到这种情况:有些一向表现不错,为革命和建设作过重大贡献的干部,在美酒飘香、灯光闪烁中,经不住金钱、权力、女色的考验和诱惑,堕落了。最终锒铛入狱,成为人民的罪人。这种人干坏事时,并非理直气壮,胆大妄为,他们也曾犹豫过...

  • 标签: 错误行为 反腐败斗争 《学记》 道德行为 道德修养 禁于未发
  • 简介:参和诉讼指人民检察院以国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参和到已经提起的民事行政诉讼中去,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诉讼、参和诉讼,检察机关对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社会公益案件提起或参和诉讼

  • 标签: 参行政诉讼 提起参 检察机关提起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奋斗目标,代表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显得尤其迫切.二者的结合使"法治"与"德治"均具有新的内涵,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最终形成体制化、扩展化、积极化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开放的、积极向上的尊重法律权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 标签: 法治 德治 结合机制
  • 简介:规定了出租人需在出卖租赁房屋前三个月通知承租人而没有规定承租人作出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的答复期限,二、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一)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存在于房屋租赁合同期间,在出租人违反有关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擅自将该租赁房屋出卖给第三人时承租人可据此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告该房屋买卖无效

  • 标签: 优先购买权 承租人优先购买 新问题初
  • 简介:踩点、计划、组织、准备作案工具、制造条件等预先准备情形,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如准备作案工具

  • 标签: 未遂犯罪 案例犯罪 法律案例
  • 简介:<正>一、法人犯罪概念的历史发展法人犯罪概念是从犯罪概念分化出来的。原来的犯罪概念,是专指个人(自然人)犯罪,法人犯罪出现之后,法人犯罪概念才逐步地从犯罪概念中分化出来,成为区别于自然人犯罪的独立的犯罪概念。法人犯罪概念的确定与发展与法人刑事责任在各国刑法上的确定和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

  • 标签: 犯罪概念 法人犯罪 职业犯罪 自然人犯罪 法人刑事责任 犯罪主体
  • 简介:实证调查表明,我国在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形成了查阶段将被调查人作为证人询问以突破口供的模式,多数被调查人在立案前做出供述,取得了较好的侦查效果,成为侦破该类犯罪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内在成因在于法定讯问时间短,缺乏有效长期控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手段,以及实践中对立案的严格控制。然而,其面临滥用询问证人程序、控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时间过长、疲劳审讯等合法性质疑。实践中有必要完善该模式,包括严格限制询问时间,询问证人只是为讯问突破口供提供线索而不是直接为了突破口供,同时,应保障证人供述的自愿性、调整立案标准等。

  • 标签: 贿赂犯罪 供述 讯问 询问 疲劳审讯
  • 简介: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以违法状态维持说为基础,本质在于妨害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本罪行为类型除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以外,还包括其他掩饰、隐瞒的行为;本罪的成立,不以犯罪数额为标准,而是以行为人之行为对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危害程度为标准。

  • 标签: 掩饰 隐瞒犯罪所得 犯罪所得收益罪 本质 行为类型 犯罪数额
  • 简介:信息时代的网络空间中犯罪主观罪过具有特殊性,难以认定是普遍存在的司法难题,但仍应努力求索。基本方法一是直接根据信息技术制度认定行为人至少具有过失;二是根据其他旁证推定行为人具有单独犯罪的故意或帮助犯罪的"明知"。未来需要根据总结的司法解释一般经验,对信息传播行为、网络攻击行为的主观罪过进行具体认定规则的完善,对网络共犯"明知"的具体推定规则进行构建,在罪责原则贯彻方面提升司法解释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网络空间 犯罪技术 主观认定 共犯明知 司法解释
  • 简介:犯罪与青少年犯罪预防需要我们在更深层次上和在更广阔的视野内探索科学、有效的战略与对策。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惩治与预防是两种基本的对策,青少年犯罪预防中的自我保护与自我防范是一个极待深入研究同时又是经验不多的课题。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犯罪预防 自我保护 自我防范
  • 简介:因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在受讯问时.有受暗示性较强、依从性及内化性较强、更容易作出虚假供述的特征,因此对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应有特殊的法律规则进行规范。具体而言.应当建立对精神障碍嫌疑人进行适合讯问的评估制度,对于可以在适当成年人在场的情况下讯问的精神障碍嫌疑人.在讯问时应让适当成年人在场对嫌疑人进行保护并监督讯问行为。另外,基于精神障碍嫌疑人对抗讯问的能力较弱,应限制适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容许性的讯问策略.其它讯问策略也不得超出精神障碍嫌疑人的承受能力。

  • 标签: 精神障碍 嫌疑人 讯问规则
  • 简介: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有关物流的法律规范、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和薄弱环节,物流领域的刑事犯罪案件居高不下,严厉打击物流领域的刑事犯罪是推动物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手段。

  • 标签: 物流领域 物流领域刑事犯罪 物流领域犯罪防控
  • 简介:德国犯罪体系自19世纪末20世纪诞生以来,经历了古典犯罪体系、新古典犯罪体系、目的犯罪体系、新古典与目的相结合的犯罪体系以及目的理性体系的发展演变,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现象学等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为这种发展演变提供了方法的支持。加强对犯罪体系哲学基础的研究,对于把握犯罪体系的全貌和发展规律,促进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德国 犯罪论体系 实证主义 新康德主义 现象学
  • 简介:近年来,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利用签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一种智能型犯罪,有着极大的伪装性、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利用经济合同诈骗往往又与经济合同纠纷搅在一起,难以区分,因而在办案实践中,很容易将一些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当作经济合同纠纷处理,使诈骗犯罪得逞,使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

  • 标签: 经济合同诈骗 诈骗犯罪 违法主体 履行合同 隐瞒事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简介:职务犯罪的主体在我国通常指国家工作人员.如何通过国内外关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理论及其立法分析对职务犯罪主体从身份和行为两方面分别加以界定,是法学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将职务犯罪主体范围进一步明确化,将国家工作人员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加以严格区分,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职务犯罪 犯罪主体 界定 足球比赛 “黑哨”问题 定罪处罚
  • 简介:我国共同犯罪的立法体例,形式上既不同于单一正犯体系,也与正犯·共犯区分体系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其本质,理论上存在单一正犯体系与双层次正犯·共犯区分体系的争议。以共同犯罪体系的本质特征为基点进行考察,发现上述争议观点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根本上都属于单一正犯体系。鉴于单一正犯体系所面临的一系列难以合理解决的重大疑问,应将我国的共同犯罪体系归属于正犯·共犯区分体系。至于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形式上的差异,则需要通过解释的建构来消解。

  • 标签: 共同犯罪体系 单一正犯体系 正犯 共犯区分体系 解释论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