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医务人员更加认识到锐器刺伤的真实性和重要性,积极预防锐器刺伤感染发生。方法对全院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85例工作人员在33个月中锐器刺伤的发生率为64.7%,以针刺伤为主68.23%。结论应调动积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护,减少和杜绝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锐器刺伤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对2015年6月-2015年12月采取分组检查方式对本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医务人员1433人次手卫生依从率为72.29%,护士手依从率为75.38%,医生手依从率为70.52%。在洗手五个环节中接触患者后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后高于接触患者前。无菌技术操作前医生手卫生率高于护士。结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及防患意识,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主要因素。

  • 标签: 手卫生 洗手 依从性 医务人员 感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15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向150名医务人员分别发放自制一般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由医务人员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将回收的问卷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职业倦怠中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关系较为明显的是情感淡漠和情绪衰竭这两个维度,个人成就感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之间均无显著地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感淡漠、情绪衰竭对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个人成就感对心理健康的预测水平较低。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确实存在较为明确的影响,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倦怠 心理健康
  • 简介:(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应对措施,以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害。方法对我院32名传染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分布人群、科室、暴露原因、应急处理、上报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发生人群护士24例,医生2例,工人6例。职业暴露原因空心针刺伤22例(其中收集整理医疗废物时发生暴露6例),血液或体液喷溅8例,手术缝针刺伤1例,被烦燥病人抓伤1例;发生职业暴露科室病房29例,消毒供应室2例,手术室1例;暴露后紧急处理采取有效紧急处理措施者32例;及时上报者32例。结论护理人员的HIV职业暴露事件最多,而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是针刺伤,为了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医院采取了多项护理安全对策,以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

  • 标签: 传染病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三级甲等医院的义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方法以分层抽样法选取600例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其中医生200例,护士400例,以医生为医生组,以护士为护士组,对比两组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结果医生组对个人死亡态度、对患者死亡态度、对临终关怀态度及了解临终关怀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护士组(P<0.05),而两组需学习临终关怀学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中,医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护士,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护士临终关怀的教育。

  • 标签: 三级甲等医院 医生 护士 临终关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在医务人员艾滋病毒(HIV)职业暴露之后,使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内艾滋病毒(HIV)职业暴露的46例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为期30天的心理干预工作。在心理干预工作开始之前和结束之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这46例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分析对比两次评估的不同结果。结果在经过为期三十天的心理干预之后,这46例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不管是在其焦虑水平还是在其抑郁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的下降,P<0.01。结论采用及时的心理干预方法对暴露在艾滋病病毒中的医务人员进行心理状态的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焦虑水平和抑郁情绪,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艾滋病毒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状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本文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职医务人员561名,对其分别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工作倦怠问卷(CMBI)进行调查。结果561例医务人员中,具有工作倦怠现状的456例,检出率为81.28%,其中轻度工作懈怠率较高。医护人员情绪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及总工作倦怠分别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密切。

  • 标签: 医务人员 工作倦怠 社会支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持续改进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240例医务人员作为常规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与常规组相同的医务人员作为管理组,比较两组医务人员手术卫生知识掌握率、手卫生洗手依从率和手卫生洗手合格率。结果管理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掌握率高于常规组(P<0.05);管理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和无菌操作前等手卫生洗手依从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洗手合格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PDCA循环持续改进,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以及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务人员 PDCA循环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彭州市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对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2个乡镇及社区472名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以自制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0.1%的调查对象知道食品营养标签名词,10.4%的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营养标签组成部分,38.1%的调查对象能正确回答营养标签“1+4”内容,30.1%和34.5%的调查对象会和可能会看了营养标签后影响购买计划。54.9%的调查对象在购买食品时有偶尔参考营养标签。调查对象在购买食品时最关注的食品标签是生产日期(56.4%),而最关注营养标签的仅占6.8%。最关注的产品是乳及乳制品(68.3%)。调查对象主要从电视(45.1%)和报刊杂志(44.7%)获得营养标签知识。结论调查对象对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率和关注度仍需大大提高,并且应提高对营养标签真正含义的了解。针对医务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不仅应该从电视、书刊等途径来获得营养标签的知识,还应该更多的参与专题讲座和培训加大营养标签理念的灌输,使其成为广大群众的营养宣传好导师。

  • 标签: 医务人员 营养标签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PDCA循环,以提高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应用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45.00%提高至96.11%,正确率从36.11%提高到95.12%。结论PDCA循环在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方法以射洪太和镇5家社区为例,随机抽取20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自拟。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8.5%的人认为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59人均对继续教育表现出认可态度,占100%,而大专及以下则仅占6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0%的人认为临床进修作为继续教育的方式效果更好;而影响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原因中工作因素占49.5%,占据首位。结论继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应当根据社区医务人员的具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教育和培训方式,适当调整工作时间,恰当利用业余时间展开针对性较强的培训。

  • 标签: 社区卫生 医务人员 继续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手卫生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4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实施手卫生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4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医务人员管理前后手部带菌量(洗手后)、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院内感染问题发生情况。结果管理后,观察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更好。结论医务人员需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执行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形势,现代的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建设相对来说有了一些变换,在、思想工作不仅要改进,更要注意巩固。只有做好了医务人员的政治思想建设,才能够使患者更加受益,使医院更加受益,是社会更加和谐。

  • 标签: 思想建设 医务人员 沟通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预检分诊中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急诊医治的患者(7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5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的急诊预检分诊,而研究甲组是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分诊,总结分诊正确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的分诊正确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服务态度评分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问讯技巧评分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分诊环境评分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温馨提示评分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熟练程度评分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预检分诊中,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分诊正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预检 分诊 早期预警评分 护理满意度 分诊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品管圈活动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对开展QCC活动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活动前的63.03%提升至7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品管圈 ICU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ET/CT检查过程中应用(18)F-FDG对医务人员所产生的辐射情况。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就诊的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射检查;观察组应用(18)F-FDG进行PET/CT检查。对比两组医务人员所产生受到的辐射剂量、出现放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的例数、患者对临床检查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所产生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仅有1例出现放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临床检查的满意度为95.1%,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显著(P<0.05)。结论PET/CT检查过程中应用(18)F-FDG,可以有效减少对相关医务人员所产生的辐射,降低发射性检查工作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PET CT (18)F-FDG 医务人员 辐射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QCC提高外科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以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为目的的活动,对科室23名医务人员进行连续性操作手卫生调查,分析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结果品管圈开展后我科医务人员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由64.32%上升至94.4%,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品管圈增加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认识,提高了连续性操作手卫生依从性,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 标签: 医务人员 连续性操作 品管圈 手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公立三级医院在职医务人员的高尿酸现状,并为其高尿酸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该院体检中心体检数据系统中回顾性查阅2017年体检的在职医务人员相关资料。收集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血尿酸等数据。并对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者进行6个月的综合干预后,对患者的血清尿酸进行检测,并与干预前对比观察。结果本研究中医务人员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较高,男性的尿酸水平和高尿酸血症患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P<0.01),年龄大于30岁的医务人员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高尿酸血症情况堪忧,特别是男性中老年医务人员,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一系列生活和饮食习惯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单纯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

  • 标签: 医务人员 高尿酸血症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