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患者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2例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给予大量输血,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输血前,血小板(PLT)计数为(189.22±96.4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5.07±2.67)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44±0.4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为(37.61±6.13)s,纤维蛋白原(FIB)为(2.64±1.13)g/L,凝血酶时间(TT)为(16.11±2.38)s;输血后,PLT计数为(115.01±53.87)×109/L,PT为(16.67±5.21)s,INR为(1.26±0.28),APTT为(39.54±7.41)s,FIB为(2.21±0.88)g/L,TT为(18.33±4.57)s。输血后,患者PLT计数、INR、FIB均低于输血前,PT、APTT、TT均长于输血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及时对患者的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 标签: 肿瘤 大量输血 临床检验指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检验流程的临床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2月~2023年2月临床输血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奇偶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n=25)。参照组行一般输血检验流程,实验组加用质量控制。比较两组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流程能够改善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输血 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患者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促进输血安全。方法分析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和措施,总结其要点。结果在血型实验室现执行的制度与措施过程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相关的问题。结论对血型实验室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与措施,能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件发生,保证医疗的输血安全。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15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操作,实验组采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验操作。结果: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实验组发热1例,寒颤1例,总发生率2.66%,对照组发热4例,寒颤3例,呼吸困难1例,低血压1例,总发生率1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开展不规则抗体检验,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输血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2月~2022年6月之间收集的50例受血者及供血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例数均为25,分别采取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测,对比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阳性检测率,交叉配血灵敏度、准确度、稳定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效果。方法取我院住院治疗输血患者50例进行抽血检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50例进行抽血检测的输血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检测方法,予以观察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测正定型率与反定型率。结果观察组的正定型率100%、反定型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验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效果明显,安全性、准确性更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64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并对其血清中抗-C、抗-D、抗-E以及抗-M等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Rh抗体检验33例呈阳性,阳性率为3.10%,女性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其抗体类型主要包括抗-C、抗-D、抗-E、抗-M以及非特异性抗体。结论输血前进行RH抗体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降低输血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前 Rh抗体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盐水检验法,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阳性率、灵敏度、准确度、配血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取医院临床住院申请输血患者660例,给予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后以DiaMedIgG卡交叉配血,得出临床配血受阳性检出者的影响。结果经过抗体筛查,24例患者标本被判定为阳性,阳性率3.64%(24/660)。阳性标本鉴定,Rh系统、MNSs系统、抗-A1、Lewis系统、Kell系统分别为58.33%(14/24)、16.67%(4/24)、12.50%(3/24)、8.33%(2/24)、4.17%(1/24)。交叉配血操作,患者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结论临床输血中,做好不规则抗体检验工作,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控制可起到明显作用,有利于临床输血安全的保障,应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数学 不规则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09年以来388例受血者及供血者同时采用低离子凝胶技术和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用盐水法,388例受血者结果呈阳性为3例,阳性的检出率为0.77%;采用低离子凝胶技术388例受血者结果阳性为9例,检出率2.32%,况且盐水法所检出的三例显微镜下红细胞可看见3-4个凝集或呈断链状排列,而低离子凝胶技术检出的9例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红细胞有可见凝集。结论低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有着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结果明显,准确性高灵敏性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止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低离子凝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输血检验中,采取凝聚胺技术后,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体检的80例健康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盐水法检验。观察组采取凝聚胺技术检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在抗体检验中,观察组的血液标本中显示抗-D、抗-C、抗-c均为较强凝聚。抗-E、抗-e为强凝聚。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显示抗-D、抗-C、抗-E、抗-e均无凝聚。p<0.05,其次,观察组的检出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使用凝聚胺技术后,10秒内有21例非特异性消失,占52.5%,20秒内有19例非特异性消失,占47.5%。但是,3分钟后,特异性凝聚均未消失。结论在输血检验中,采取凝聚胺技术后,比盐水检验法的特异性、灵敏度更高。同时,该检测方法操作方便,可以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输血 检验 凝聚胺技术 临床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过反复多次输血的患者血液样本170例,所有样本均检出不规则抗体。将所有样本以凝聚胺技术进行配血试验,并同时以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木瓜酶法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70例样本以不同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检出特异性凝集的例数为凝聚胺法67例(39.4%),盐水法13例(7.6%),木瓜酶法51例(30.0%),抗人球蛋白法70例(41.2%)。凝聚胺法与盐水法、木瓜酶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抗人球蛋白法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凝聚胺法与抗人球蛋白法、木瓜酶法检出的抗体例数相当,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盐水法检出的抗体数。结论凝聚胺技术可使致敏红细胞快速出现凝集反应,检测出不规则抗体,不仅能够缩短实验时间,其灵敏度及准确性也更高,操作也更加简便,此方法能够检出常规血型之外的抗体,对保障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 凝聚胺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3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需要在此阶段中抽取 1248例住院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需要研究人员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检测,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 患者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检测,传染病检出例数为 186例,阳性检出率为 14.9%,其中包括 HBsAg134例,占比为 10.74%;抗 -HCV40例,占比为 3.2%,抗 -HIV3例,占比为 0.24%, HBeHg9例,占比为 0.72%,梅毒抗体 25例,占比为 2%。结论 :在患者输血前行传染病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 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疾病,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率,提升输血治疗效果。

  • 标签: 检验 传染性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采集的396例血液样本,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检验,并对检验结果予以对比,同时检测80例疑难标本。结果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强,可以对IgG抗体进行快速检测。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凝聚胺技术比常规技术更有优越性,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明显,操作简单,可以对临床输血中溶血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检验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验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从本院在2019.05-2021.05间诊治的患者中,抽取1000例接受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后,在1000例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的检出率为8.3%,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为0.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出率为0.1%,梅毒检出率为1.7%,其中男性患者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出率方面,要明显的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显著,p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优势与应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接收的行输血检验阳性者7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盐水法,观察组应用凝聚胺技术。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灵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聚胺技术可以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