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综合治疗模式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收治的21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根据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分为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放化疗组。使用R语言的“Trimatch”包,以性别、年龄、合并症、体重指数、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及Siewert分型为协变量对3组进行匹配,卡钳值取0.2;每组29例患者共87例纳入分析。男性82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63岁(范围:38~76岁)。采用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组术后病理学分期,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直接手术组脉管癌栓的比例为72.4%(21/29),高于新辅助化疗组的37.9%(11/29)(χ2=6.971,P=0.008)和新辅助放化疗组的6.9%(2/29)(χ2=26.696,P<0.01)。新辅助放化疗组和新辅助化疗组病理T3~4期的比例分别为55.2%(16/29)和62.1%(18/29),低于直接手术组的93.1%(27/29)(χ2=10.881,P=0.001;χ2=8.031,P=0.005)。直接手术组病理N(+)期比例为86.2%(25/29),高于新辅助化疗组的55.2%(16/29)(χ2=6.740,P=0.009)和新辅助放化疗组的31.0%(9/29)(χ2=18.196,P<0.01)。直接手术组、新辅助化疗组和新辅助放化疗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2.1%、68.6%和41.4%(χ2=4.976,P=0.08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7%、65.1%和41.1%(χ2=4.332,P=0.115)。结论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放化疗可降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T3~4期、N+期和脉管癌栓比例,达到肿瘤局部控制。三种治疗模式的预后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腺癌 胃肿瘤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化疗 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所谓“电视传媒的倾向”,是指“电视传媒在报道和评述新闻事件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基本倾向”。众所周知,电视媒体报道是公众了解有关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其议题选择、表达形式等方面会给受众提供认知框架;媒体所拥有的话语权也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受众的思想。如果传播媒介具有一定的倾向,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公众,影响他们对有关事物的价值判断。

  • 标签: 电视传媒 倾向性 弱化现象 媒体报道 新闻事件 认知框架
  • 简介: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作法在实验区的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极积参与,取得不少经验。同时。在一些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正视和解决,将给新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带来隐患。

  • 标签: 课程改革 自主学习 学习效率 评价方式 课程整合 中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膜中动脉栓塞(MMAE)和传统治疗方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间经MMAE治疗38例(48侧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间经传统方法(保守及外科钻孔引流术)治疗126例(162侧 CSDH)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MMAE 和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进行匹配,共25例(31侧CSDH)匹配成功。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间CSDH复发率、挽救性二次手术率、影像学随访结果、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等。结果MMAE组挽救性二次手术率[0(0/31)与19.4%(6/31),P=0.024]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MMAE组6个月随访血肿完全吸收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96.8%(30/31)与74.2%(23/31),P=0.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AE组较传统治疗组具有更低的CSDH复发率趋势[3.2%(1/31)与22.6%(7/31),P=0.053]。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血肿完全吸收率分别为61.3%(19/31)和45.2%(14/31),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2.0%(23/25)和88.0%(22/25),良好预后(mRS评分≤2分)率分别为92.0%(23/25)和84.0%(21/25),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4.0%(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MAE可能是治疗CSDH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MMAE与更低的CSDH复发趋势,更低的挽救性二次手术率及更好的影像学随访结果相关。

  • 标签: 血肿,硬膜下 脑膜中动脉 血管造影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FTP)患者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高危因素,以及对早期诊断PEP的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COT)后,发生PEP的17例FTP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PEP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相同术式,并且术后恢复良好的148例FTP患者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2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SM后,2组患者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下降至<20 mIU/mL与<10 mIU/mL的时间,以及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盆腔黏连、输卵管间质部及壶腹部妊娠发生率。绘制2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对于诊断FTP患者接受COT后发生PE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2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对诊断FTP患者接受COT后,发生PEP的最佳临界值。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PSM后,与研究组成功匹配的对照组患者为65例。PSM后,2组患者年龄、孕次、人体质量指数(BMI)、停经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SM后,PEP组患者盆腔黏连、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发生率分别为88.2%(15/17)、29.4%(5/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5%(40/65)、3.1%(2/65),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9、P=0.037,χ2=8.834、P=0.003)。③PSM后,PEP组患者术后血清β-hCG水平下降至<20 mIU/mL与<10 mIU/mL的时间分别为45.0 d(32.7~61.2 d)与59.5 d(41.0~68.7 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15.0 d(10.0~19.0 d)与17.5 d(10.7~27.2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03、4.418,P<0.001)。④PSM后,PEP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为47.0%(-8.0%~7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0%(61.2%~7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06、P<0.001)。2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诊断FTP患者接受COT后,发生PEP的ROC-AUC为0.777(95%CI:0.626~0.929,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2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诊断FTP患者接受COT后,发生PEP的最佳临界值为52.9%,此时其诊断PEP的敏感度为64.7%,特异度为95.4%,阳性预测值为78.6%,阴性预测值为91.2%,准确度为89.0%,漏诊率为35.3%,误诊率为4.6%。结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与盆腔黏连,可能是FTP患者接受COT后发生PEP的高危因素。术后24~48 h血清β-hCG水平较术前下降率,可能可以作为FTP患者接受COT后发生PEP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妊娠,输卵管 持续性异位妊娠 倾向性评分匹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人 早期诊断 女(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PIM)对其衰弱的影响。方法2021年3~7月,选取合肥市社区老年MCI患者252名。收集被试的一般资料和PIM情况。使用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omprehensive frailty assessment instrument,CFA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basic,MoCA-B)、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对被试进行评估。以是否存在PIM将被试分为PIM组(n=136)和无PIM组(n=94)。以混杂因素为匹配条件,对两组被试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匹配后PIM组及无PIM组各52名。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MCI患者PIM对衰弱的影响。结果(1)匹配前PIM组和无PIM组衰弱发生率分别为80.9%、19.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M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β=1.704,OR=5.495,95%CI=2.539~11.892)。(2)匹配后,年龄、听力情况、咀嚼功能、日常生活能力、Charlson合并症指数、握力、认知功能等混杂因素在组间达到均衡,两组衰弱发生率分别为67.9%、32.1%,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M仍是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β=1.791,OR=5.998,95%CI=2.393~15.032)。结论PIM是影响社区老年MCI人群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PIM的精准筛查与规范管理为MCI人群的衰弱管理提供了新靶点。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衰弱 潜在不适当用药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必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住院治疗的84例DN患者,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后,最终纳入血必净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及血压、调节血脂、饮食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其他脏器功能等常规综合性治疗。血必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等量的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对照。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7 d后的24 h蛋白尿、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激活凝血时间(ACT)、血栓率(CR)、血小板功能(PF)、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必净组24 h蛋白尿、Scr、BUN、尿β2-MG、TNF-α、IL-1、IL-6、ACT、CR、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且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血必净能通过抑制炎性因子、调节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改善DN的临床指标,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血必净 糖尿病肾病 疗效 机制 倾向性评分匹配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器人在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2)病理诊断确诊为直肠腺癌,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8 cm;(3)术前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未见远处转移;(4)接受机器人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排除标准:(1)术中中转开腹;(2)存在同时性多原发肿瘤;(3)术中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机器人直肠癌根治术的1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7例行达芬奇机器人TME(TME组);40例行TME+LLND(TME+LLND组,采用神经-血管导向保留盆自主神经的盆腔LLND,按照先左侧后右侧的顺序进行)。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分级、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放化疗史、术前腹部手术史、肿瘤长径及病理TNM分期等临床基本信息,用倾向评分匹配对两组基线资料通过R语言软件、采用近邻法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病理和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计72例(TME组和TME+LLND组各36例)配对成功,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ME+LLND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ME组[275(180~405)min比220(140~320)min,Z=-3.68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肿瘤标本距远切缘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环周切缘均为阴性。TME+LLND组淋巴结清扫总数明显多于TME组[26(18~37)枚比14(9~36)枚,Z=-6.40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总数及Clavien-Dindo各级并发症情况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直肠癌TME+LLND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安全而有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机器人手术系统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侧方淋巴结清扫 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6 h时间窗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26例院内和167例院外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机械取栓治疗院内、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发病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性别,院内卒中与院外卒中按1:2进行倾向配对后,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手术情况、术后90 d预后的差异。匹配后,26例院内卒中和52例院外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院内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比例低于院外患者(11.54%和46.15%;χ2=9.176,P=0.002)。院内卒中患者更常见合并心功能不全(19.23%和3.85%;χ2=5.022,P=0.038)。院内卒中和院外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成功再灌注比例分别为84.62% (22/26)和75.00%(3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P= 0.312)。院内外卒中患者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0.77%(8/26)和46.15%(24/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6 ,P=0.145 )。院内外卒中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38%(4/26)和17.31%(9/52),90 d死亡率分别为23.08% (6/26)和19.23%(10/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999;χ2=0.157,P= 0.69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卒中后6 h时间窗内,院内、外卒中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同样安全有效。

  • 标签: 脑缺血 放射学,介入性 血栓切除术 倾向性匹配 院内卒中
  • 简介: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基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进行研究,数据由使用参附注射液患者25704例和未用参附注射液患者51898例信息构成。从2组人群中分别提取具有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指标,年龄在18~80岁之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评分法去除混杂因素,分析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对肾功能是否产生影响。结果使用Logistic分析参附注射液对BUN、SCr的影响,P均〈0.05;使用加权后的Logistic分析参附注射液对BUN、SCr的影响,P均〈0.05,而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后BUNP〉0.05,而SCrP〈0.05。结论我们认为使用参附注射液对BUN异常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对SCr异常变化的影响显著。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血尿素氮 血肌酐 倾向性评分法 HIS数据库
  • 简介:主要针对文本情感倾向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首先介绍主客观文本分析的内容,接着从词语级、短语级、句子级、篇章级,介绍了文本情感倾向分析近些年的一些技术和研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概括。最后对文本情感倾向分析进行总结,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想法。

  • 标签: 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流程 主客观文本分析 文本情感倾向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与手术切开2种置管方式在建立成人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时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股静脉-股动脉ECMO辅助的276例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穿刺置管62例(经皮穿刺组)、手术切开置管214例(手术切开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校正混杂因素后,共52对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7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6±13.0)岁。对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与手术切开组相比,经皮穿刺组的ECMO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8%对48.1%)及住院病死率(42.3%对67.3%)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MO建立后的起始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8)。两组ECMO辅助后24 h血乳酸水平均较辅助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较小的股静脉-股动脉ECMO置管方式。与手术切开置管相比,经皮穿刺与较低的ECMO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病死率相关。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经皮穿刺置管 手术切开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肺结节日间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肺结节手术的523例患者资料,男223例,女300例,年龄19~72(54.0±11.7)岁。根据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分为日间手术组(81例)和住院手术组(442例)。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影像学T分期、手术方式、肿瘤位置进行1∶2倾向评分匹配(PSM),PSM后共纳入178例患者,包括日间手术组74例,住院手术组104例。观察PSM前日间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结局。比较PSM后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根据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分层分析,分别比较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患者中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情况的差异。结果在81例日间手术患者中,共8例患者转回普通病房,日间出院率达90%(73/81)。PSM后日间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与住院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日间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长、胸管留置时长、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均少于住院手术组[(2.19±0.84)比(4.74±1.81)d、(1.70±0.65)比(3.45±1.85)d、(6.64±0.74)比(8.29±0.97)万元、(0.35±0.07)比(0.69±0.18)万元](均P<0.05)。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20.47±120.02)ml和(242.21±129.96)ml,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68±0.79和1.64±0.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分析中,日间手术组和住院手术组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量和出院VAS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日间手术组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长、胸管留置时长、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均少于住院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肺结节日间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与机器人辅助住院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长短、胸管留置时长短、费用低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手术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肺结节 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 日间手术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置换术(T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同一组医师诊治的19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6例,女性111例,年龄(67.7±10.5)岁(范围:46~92岁)。UKA组101例,TKA组96例。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UKA和TKA患者进行匹配,共41对患者匹配成功。采用t检验、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短期随访结果。结果匹配后UKA组与TKA组相比,围手术期指标方面,UKA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更少[(15.3±6.4)g/L比(20.1±7.5)g/L,t=-3.117,P<0.01],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更少[(160.5±29.3)mg比(186.1±46.8)mg,t=-2.969,P<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7.0±2.0)d比(10.0±2.5)d,t=-6.000,P<0.01];关节功能方面,术后1年随访时,UKA组术后关节遗忘感评分更高[(65.1±7.6)分比(58.3±13.9)分,t=2.732,P<0.01],膝前弹响发生更少(P=0.03)。两组患者的术中止血带时间、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学会临床评分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结论UKA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早期效果与TKA相似,且在膝前弹响、关节遗忘感评分、失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天数等方面优于TKA。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倾向评分匹配配对良好的情况下,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与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田辉教授肺外科团队因原发性肺癌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RATS)肺切除术,为RATS组;156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VATS)肺切除术,为VATS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进行混杂因素校正,比较匹配后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结果。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后,每组88例配对成功。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发现RATS组手术时间略长于VAT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RATS组术中出血量较VATS组更少(P<0.001)。RATS组淋巴结清扫站数(P<0.001)及清扫个数(P=0.031)均高于VATS组;RATS组住院费用较VAT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3天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TS组术后第1~3天NRS评分更高。两组淋巴结升期率、术后第1~3天引流量、术后全部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可切除肺癌手术治疗上,RATS与VAT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相似。此外,RATS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上存在优势,缺点是增加了住院总费用,潜在增加了术后疼痛。

  • 标签: 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 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手术 肺癌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的早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开腹和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治疗的187例肝左叶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对开腹肝左叶切除(OLH)组和腹腔镜肝左叶切除(LLH)组患者进行1∶1匹配,两组各47例,年龄分别为(54.7±12.3)岁(范围:34~75岁)和(53.2±12.6)岁(范围:34~75岁)。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胆瘘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结石复发率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OLH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0.8±3.1)d,高于LLH组的(8.5±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5,P=0.000)。OLH组术后胆瘘发生率为21.2%,高于LLH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36)。OLH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9%,高于LLH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OLH组的结石复发率为17.0%,高于LLH组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9,P=0.0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腹手术(95% CI:1.55~10.75,P=0.004)和并发症(95% CI:1.29~9.52,P=0.013)是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开腹手术(95% CI:1.428~44.080,P=0.018)和结石残留(95% CI:1.580~62.379,P=0.014)是术后胆瘘的独立预后因素;胆瘘(95% CI:1.078~24.517,P=0.040)是结石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开腹肝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左叶切除术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胆瘘发生率,降低结石复发风险,是治疗肝左叶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结石 肝切除术 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胆瘘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PSM)评估全肩关节镜手术与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濮阳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39例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者74例(观察组),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者65例(对照组),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对患者进行PSM。比较两组PSM前后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恢复情况(被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活动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功能[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评估]和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PSM,最终成功匹配两组41对,PSM后,两组性别、年龄、位置、病程、肩袖撕裂长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被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外展、内旋、前屈活动度均扩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UCLA、ASE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肩袖损伤能加快被动活动,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肩袖损伤 关节镜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猪尾巴导管在单孔胸腔镜肺肿瘤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接受单孔胸腔镜肺肿瘤手术的患者共441例,根据是否放置猪尾巴导管分为胸管组和猪尾巴管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结果匹配后每组143例配对成功,匹配后两组间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发现,猪尾巴管组患者术后3天胸腔引流总量显著多于胸管组(375.49 ml对285.03 ml,P<0.001),术后两周复查CT示胸腔积液量显著少于胸管组(131.77 ml对178.84 ml,P=0.032),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引流天数及住院天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加放猪尾巴导管可有效改善单孔胸腔镜肺肿瘤术后胸腔引流情况,且不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不延长胸腔引流及住院天数。

  • 标签: 单孔胸腔镜手术 猪尾巴管 胸腔积液 倾向性评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