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诊抢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研究组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早期预警评分均可缩短患者护理所需工时,但是研究组患者抢救所需护理工时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患者应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工时,提升护理干预效率,诊断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评估患者预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急救抢救治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英国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估测 急诊抢救 护理工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应用效果与满意度。 方法: 选择在我院入院治疗且接受早期预警动态评分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60 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救治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影响情况 。 结果: 60 例患者中有 56 例患者均被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高达 93.33%, 且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 P < 0.05 ) 结论: 在急诊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救治中,应用早期预警评分机制可以及时的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病情危机程度,大幅度的提升救治的成功率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重症胰腺炎 救治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的分级反应策略在儿科普通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 10 月我院收治的 325 例入住儿科普通病房患儿,按入院先后时间分为观察组( 163 例)和对照组( 162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护方案即依照医嘱执行监护;观察组采用 D elphi专家函询所构建的 PEWS 分级反应策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PICU转入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总费用、患儿家属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转入PICU率、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但患儿家属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 0.05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基于 PEWS 评分构建的分级反应策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减轻患儿医疗费用,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患儿家属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促进科室人力资源配置弹性机制的建立。

  • 标签: 儿童 早期预警评分 分级反应 儿科普通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在急诊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该院儿科收治的急诊患儿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儿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其进行评分,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休克、急性心律失常、意识改变、急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患儿的护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急诊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儿的预后和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对其 FMA 评分、 MoCA 评分的影响分析。 方法: 选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 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 方法: 将我院 ICU 于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122 例患者作为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将早期预警评分作为主要干预方案,对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41%vs95.08%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67.21%vs8.20% ,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提升,数据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可在 ICU 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临床价值,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值得开展。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 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对电气火灾预警及监测前沿技术进行分析,探讨电气火灾早期预警及监测前沿技术进步的发展空间,发现现阶段电气火灾早期预警及监测技术的一些不足和缺点,展望未来技术可能会发展到的阶段和水平,为推动电气火灾早期预警及监测技术的发展而尽一份力。

  • 标签: 电气火灾 早期预警 监测 前沿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lls评分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对住院患者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疑似APE患者(≥50岁)555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标准,评价Wells评分、年龄校正D-二聚体[(年龄×10) μg/L]和两者联合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PA确诊的APE有213例;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可能APE患者分别为290、224、41例;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诊断APE的敏感度分别为24.41%、57.28%和18.31%,特异度分别为30.41%、70.18%和99.4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7.93%、54.46%和95.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7%、45.54%和4.88%;年龄校正D-二聚体诊断APE的敏感度为89.20%,特异度为40.06%,阳性预测值为48.10%,阴性预测值为85.63%;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与年龄校正D-二聚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至93.04%。结论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疑似AP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栓塞 D-二聚体 年龄校正 Wells评分
  • 简介:摘要: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能够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在2020年传染病仍旧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如果遏制新发传染病的流行,在疾病出现并感染人群后进行及时高效的早期识别预警,这是影响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结合笔者传染病学防治经验,在本文中介绍了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性特点,可以看出这类疾病带给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基于我国的全国性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探讨了如何有效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旨在通过更精准、更及时的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来增强人类的早期反应能力,为全人类迎接新发传染病危害性问题争取时间,共同保卫人类的健康。

  • 标签: 新发传染病 流行 早期识别预警 病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感染的预警评分体系并进行验证。方法联合本院泌尿外科、感染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药学科中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结合文献报道、前期研究及临床实际经验,确定PCNL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赋值,构建预警评分体系。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患有肾结石并实施PCNL的122例病例的相关数据,对预警评分体系进行验证。结果预警评分表条目包括年龄≥65岁、术前尿路感染、结石直径≥3 cm、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90 min、糖尿病,其中糖尿病进一步分层为是否伴有糖尿病并发症,评分表最高分值合计为12分。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122例病例中的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的预警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截断值分析,截断值为7时约登指数最大,将预警评分中0~7.0分为低危组,7.1~12.0分为高危组,且低危组与高危组间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研究中构建的预警评分表其内容明确、简单易行,能够帮助临床人员识别PCNL术后感染的高危人群。

  • 标签: 肾结石 肾造口术,经皮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评分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苏北人民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MRI检查结果是否有苍白球高信号改变,将其分为脑损伤组(n=37)及无脑损伤组(n=43);并选择本院产科同期出生的4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儿进行aEEG监测,并进行改良aEEG评分,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浓度及NSE水平,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3组受试儿一般临床资料、改良aEEG评分、血清TBiL浓度及NSE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t检验,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对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aEEG分度分别与BAEP分度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二者联合,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遵循本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审批文号:2016KY-064),所有纳入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3组新生儿性别构成,入院时日龄及胎龄,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以及其母亲孕次、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损伤组新生儿的改良aEEG评分为(7.7±1.6)分,分别低于无脑损伤组及对照组的(10.4±1.5)分和(10.9±1.3)分;而血清TBiL浓度及NSE水平分别为(349.7±74.0) μmol/L、(47.6±13.2) μg/L,均分别高于无脑损伤组的(295.7±31.4) μmol/L、(32.3±7.7) μg/L及对照组的(185.1±35.9) μmol/L、(28.6±7.3) μ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③本研究受试儿的改良aEEG评分与BAEP分度呈负相关关系(rs=-0.718,P<0.001),血清NSE水平及aEEG分度,均与BAEP分度呈正相关关系(rs=0.685,P<0.001;rs=0.647,P<0.001)。④改良aEEG评分、血清NSE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875(95%CI:0.795~0.954,P<0.001),0.853(95%CI:0.769~0.937,P<0.001)及0.938(95%CI:0.861~0.980,P<0.001);3种方法预测脑损伤的敏感度分别为86.5%、62.2%、83.8%,特异度分别为74.4%、93.0%、90.7%。结论改良aEEG评分联合血清NSE水平,对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较单一采用改良aEEG评分或血清NSE水平更高。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高胆红素血症 脑损伤 诱发电位,听觉,脑干 振幅整合脑电图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于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建立的联合预测模型(下称联合预测模型)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0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58例,其中男111例、女47例,年龄40(28,50)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致伤原因、有无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情况,计算患者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根据最终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23例和死亡组35例,使用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患者除修正Baux评分外的其他临床资料,筛选出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患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联合改良SIRS评分构建预测模型。绘制158例患者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与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者对患者死亡的预测性能,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采用Jonckheere-Terpstra检验对3种预测指标AUC的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2组患者在改良SIRS评分、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及有无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56、-3.568、-5.291、-6.052、-4.720,χ2=12.967、19.692,P<0.01)。(2)改良SIRS评分、年龄、Ⅲ度烧伤面积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699、1.069、1.029,95%置信区间=1.447~5.033、1.029~1.109、1.005~1.054,P<0.05)。(3)对158例患者入院24 h内死亡预测的改良SIRS评分、修正Baux评分、联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AUC分别为0.730、0.879、0.895(95%置信区间=0.653~0.797、0.818~0.926、0.836~0.938,P<0.01),三者的最佳阈值下对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分别为54.3%、91.4%、82.9%,特异度分别为81.3%、76.4%、84.6%。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的AUC质量相近(95%置信区间=-0.057~0.088,P>0.05),均明显优于改良SIRS评分(95%置信区间=0.072~0.259、0.023~0.276,P<0.05或P<0.01)。结论联合预测模型与修正Baux评分均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入院早期病死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联合预测模型有评分项目简单、数据获取较易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烧伤 预测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死亡风险 改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 联合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经胸肺部超声(TLUS)评分法对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免疫内科住院怀疑为ILD的50例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HRCT)与TLUS进行检查,所得超声结果采用改良超声评分法与Buda超声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析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与HRCT评分法对ILD的诊断效能,评价改良超声评分与Buda超声评分及HRCT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估两种超声评分方法在不同病情程度ILD间的差异。再以Warrick评分作为判断ILD严重程度的标准,采用ROC曲线对改良超声评分进行不同程度肺间质病变截点值的预测。结果①改良超声评分法、Buda超声评分法及HRCT评分法评估ILD的敏感性分别为92.3%、87.2%、97.4%,特异性分别为92.3%、87.2%、97.4%,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8(95%CI =0.941~1.000)、0.950(95%CI=0.892~1.000)、0.999(95%CI=0.994~1.000)。②改良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Buda超声评分值呈强正相关(r=0.929、0.920,P<0.001);Buda超声评分值与HRCT评分值呈较强正相关(r=0.862,P<0.001)。③随着ILD严重程度的增加,改良经胸肺部超声评分值及Buda超声评分值均明显增加;在改良肺部超声方面,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ROC曲线计算改良超声评分预测轻度和重度肺间质病变临界值分别为34分(其敏感性100%,特异性87.5%,AUC=0.891,95%CI=0.686~1.000)和64.5分(其敏感性91.3%,特异性87.5%,AUC=0.954,95%CI=0.877~1.000)。结论改良超声评分法可反映肺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可用于半定量评估ILD。

  • 标签: 经胸肺超声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相关性 高分辨率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胃癌评分系统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Ⅱ、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将其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完善胃镜检查,比较三组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检出情况。结果最终纳入1 513例,其中低危组893例(59.02%),中危组469例(31.00%),高危组151例(9.98%)。共检出44例胃癌,其中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31%(20/1513),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的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0.34%(3/893)、2.13%(10/469)、4.64%(7/151),中危组、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高于低危组(P=0.001、0.001),但中危组与高危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筛查人群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医院就诊人群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早期胃癌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化Geneva评分(SGS)、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AADD)及二者联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疑似诊断为PTE住院患者102例。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SGS评分并收集其AADD,以CT肺动脉造影和/或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阳性结果作为确诊PTE的金标准,计算SGS、AADD及SGS联合AADD对PTE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并分析三者对PTE的诊断预测价值。结果102例疑诊PTE患者中确诊PTE者31例(30.4%),排除PTE者71例(69.6%)。SGS在诊断PTE中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76.1%,阳性预测值为59.5%,阴性预测值为90.0%,阳性似然比为3.37,阴性似然比为0.25,约登指数为0.567;AADD在诊断PTE中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63.4%,阳性预测值为52.7%,阴性预测值为95.7%,阳性似然比为2.55,阴性似然比为0.10,约登指数为0.569;SGS联合AADD在诊断PTE中敏感度为92.0%,特异度为90.4%,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95.9%,阳性似然比为9.58,阴性似然比为0.09,约登指数为0.824。结论SGS联合AADD可明显提高PTE诊断效能,其阴性预测价值与阳性预测价值均高于单独使用时。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简化Geneva评分 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0月医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5 )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给子保乳手术治疗.观察组给子改良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改良根治手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早期矽肺患者治疗时,将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可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66名早期矽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3,对照组患者选择抗生素以及常规灌洗吸痰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纤支镜肺泡灌洗加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完成后,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治疗 支气管扩张卡血 护理方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转移灶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对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MDC)评分进行改良及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218例接受系统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56例(71.6%),女62例(28.4%)。平均年龄55.7(18~81)岁。体质指数(BMI)22.6(15.4~35.8)kg/m2。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168例(77.1%)。194例(89.0%)接受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肾透明细胞癌176例(80.7%),非透明细胞癌42例(19.3%)。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3级111例(50.9%),T分期<T3期112例(51.4%)。转移部位为肺137例(62.8%),骨47例(26.1%)、淋巴结37例(17.0%)、肝23例(10.6%)、脑12例(5.5%)。患者IMDC评分低危26例(11.9%),中危126例(57.8%),高危37例(17.0%)。48例(22.0%)接受转移灶切除术,其中肺16例(33.3%),骨9例(18.8%),腹膜后6例(12.5%),脑6例(12.5%),淋巴结转移4例(8.3%),肝脏及腹腔各3例(6.3%),对侧肾上腺1例(2.1%)。分析不同部位转移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对IMDC评分系统预测能力的影响。将转移灶信息加入IMDC评分中,根据各指标与患者预后间相关性对其赋值,构建改良IMDC评分系统,通过C-指数验证改良IMDC评分系统的预测精度,并与原IMDC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总体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0个月和33.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仅有骨(P=0.004)、脑(P=0.042)及肝(P=0.046)转移与患者OS时间密切相关,将患者分为骨/脑/肝转移组82例(37.6%)和其他部位转移组136例(62.4%)。与其他部位转移组比较,骨/脑/肝转移组一线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反应率较差[51.2%(44/84)与73.5%(100/134),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25.0个月与47.0个月,P=0.039)。在IMDC评分低危(30.0个月与62.0个月,P=0.036)、中危(31.0个月与48.0个月,P=0.048)、高危(7.0个月与18.0个月,P=0.037)患者中,骨/脑/肝转移组的OS显著短于其他部位转移组,提示合并骨/脑/肝转移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作用。将合并骨/脑/肝转移加入IMDC评分系统中,构建改良IMDC评分。根据改良IMDC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1分)76例、中危组(2~4分)90例和高危组(≥5分)52例,3组的中位OS分别为62.0、31.0、17.0个月(P<0.001)。改良IMDC评分和IMDC评分预测OS的C-指数分别为0.667和0.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合并骨/脑/肝转移与较短的OS时间相关。在IMDC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中,合并骨/脑/肝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改良IMDC评分可显著提高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细胞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卵巢早衰(POF)初诊患者绝经相关症状与确诊年龄、各维度生命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和SF-36生命质量调查量表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POF初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激素水平、社会人口学因素等信息,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OF患者改良Kupperman评分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各维度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共有170名POF患者完成调查,其中122人(71.76%)有绝经相关症状。有绝经相关症状者的确诊年龄[37(33,39)岁]较无症状者大[35(29,38)岁,P=0.042]。除生理功能外,生命质量中生理职能维度(P=0.006)、躯体疼痛维度(P=0.025)、总体健康维度(P<0.000 1)、活力维度(P<0.000 1)、社会功能维度(P=0.006)、情感职能维度(P=0.004)、精神健康维度(P=0.005)得分均低于无症状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F患者确诊年龄、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改良Kupperman总评分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158、-0.219、-0.222和-0.226(P均<0.05)。结论有绝经相关症状的POF初诊患者生命质量明显降低,确诊年龄、生命质量维度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活力得分与绝经相关症状发生存在相关性。

  • 标签: 卵巢早衰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绝经相关症状 生命质量 多重线性回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脉闭塞快速评价量表(Rapid Arterial Occlusion Evaluation, RACE)进行改良并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中识别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 LVO)的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卒中绿色通道救治的前循环AIS患者,完善判定LVO所需的临床资料和多模式CT检查。针对RACE评分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并对患者进行改良RACE评分、RACE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定。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改良RACE评分对LVO的预测能力,并与RACE评分以及NIHSS评分进行比较。对改良RACE评分和NIHSS评分预测左侧和右侧半球病变患者LVO的ROC曲线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66例(35.9%)存在LVO。LVO组年龄[(64.8±11.7)岁对(60.5±10.8)岁;t=2.483,P=0.014]、基线NIHSS评分[13(6.75~17)分对5(2~9)分;Z=-6.361,P<0.001]以及出现凝视的患者比例(37.9%对17.4%;χ2=4.696,P=0.030)显著高于非LVO组。ROC曲线显示,改良RACE评分在识别LVO方面相比于RACE评分更加有效(曲线下面积:0.812对0.770;Z=4.654,P<0.001)。改良RACE评分预测LVO的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和75.4%,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3%和84.8%。左侧半球病变患者和右侧半球病变患者进行比较显示,改良RACE评分预测LVO的能力比较均衡(曲线下面积:0.826对0.796;Z=0.454,P=0.650),而NIHSS评分则存在显著差异(曲线下面积:0.856对0.703;Z=2.149,P=0.031)。结论改良RACE评分对于AIS患者LVO的预测价值优于原始RACE评分,而且对于左侧和右侧半球卒中患者LVO的预测能力比NIHSS评分更为均衡,可能有助于临床判别和筛选适合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动脉闭塞性疾病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急救医疗服务 试验预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