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背侧动脉修复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共收治19例复杂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均采用带蒂背侧动脉修复,供区一期缝合或植皮。末次随访观察外观与色泽,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制定的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平均16.4个月。19例均完全存活,及供区均Ⅰ期愈合,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外观满意。根据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感觉功能:S1 1例,S2 7例,S3 11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6例,良10例,可3例。结论带蒂背侧动脉可有效覆盖复杂手部创面,同时可有效恢复手运动及感觉功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 修复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本组4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动脉逆行岛状进行修复。结果移植皮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经3个月到1年随访外形好,有感觉恢复,手功能理想,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没有疤痕。结论本最大的优点是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该的血管解剖恒定,质地好,手术操作不复杂,是一种修复手部损伤理想术式。

  • 标签: 骨间后动脉 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进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手部创伤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采用改进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治疗,首先将患者的血管蒂该两位筋膜血管蒂,同时结合扩张术进行治疗,采用带尺的进行组织的复合转移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进行创伤治疗的30块均成活,其成活率为100.0%,患者均进行前臂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治疗,供应区进行直接缝合。30例患者在进行复合治疗其组织成活随访显示质地、色泽良好,并且患者自身感觉恢复满意,在手功能的评估中其失能值为16.7%,5例患者进行了拇指再造,其功能评估显示优3例,良2例。结论在手部创伤的临床治疗中运用改进的背侧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治疗能够显著增加其的静脉回流状况,同时提升其符合组织成活率,在提升的应用范围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部创伤 岛状皮瓣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游离足背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疗效,并通过治疗效果分析,得出有效试验结论。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的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资料64例,将这64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分配方式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人数均为32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对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的治疗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给予游离足背治疗的方式进行身体康复治疗。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成活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受限程度,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出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成活情况上,还是在日常生活受限程度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游离足背治疗的方式照料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能够起到迅速恢复患者患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的情况,比采用治疗的方式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因此,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游离足背治疗的方式治疗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

  • 标签: 骨间背皮瓣 游离足背皮瓣 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手部与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修复6例手部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切取面积2.0 cm×5.0 cm~4.0 cm×8.0 cm,切取1.0 cm×2.0 cm×1.0 cm~2.0 cm×3.0 cm×1.5 cm;动脉与鼻烟窝桡动脉吻合4例,指动脉吻合2例;用金属骨针固定2例,钢板固定4例。结果6例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均存活,术后随访6~24个月,手功能恢复优良,骨折断端性愈合良好,供区无腹壁疝发生,仅遗留一道线状瘢痕。结论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可同时修复与软组织缺损,骨折愈合好,供区损伤小,为解决手部与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优良的选择。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旋髂浅动脉 穿支 骨与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9例拇指软组织合并指骨缺损的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移植修复。于上臂外侧远端设计,以桡侧副动脉为血管蒂,并携带臂外侧神经重建感觉。切取面积为2.5 cm×4.0 cm~4.0 cm×12.0 cm,肱骨条长度为1.5~5.0 cm。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随访观察外观、质地及患指功能、供区情况。结果术后9例全部存活,及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5个月,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两点分辨觉为8~12 mm。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5周,均未出现吸收。拇指功能、外观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供区仅留一线性瘢痕。结论桡侧副动脉血管解剖恒定、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是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桡侧副动脉 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手外伤术中应用改良前臂背侧切取法治疗的成活率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30例急诊手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改良前臂背侧切取法治疗,对患者治疗成活率分析,并探讨患者的外形及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30例患者手术后全部成功,成活率为100%.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优19例,良9例,可2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3.3%.和术前对比,患者术后的关节活动度有显著提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改良前臂背侧窃取法在急诊手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成活率,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急诊手外伤;改良前臂背侧切取法;成活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2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针对(足+母)趾甲切除后遗留创面,采用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修复。方法介绍一种修复(足+母)趾创面新的手术方法,并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修复12例(足+母)趾创面。结果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而愈合外,余11例全部成活,浅感觉恢复,无压迫性溃疡。结论第二跖背动脉逆行岛状转位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足+母)趾创面修复新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创面 动脉 修复 移植后 逆行岛状皮瓣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预构带动脉血管蒂的髂骨治疗尺桡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2015年9月,采用预构带动脉血管蒂的髂骨治疗尺桡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8~57岁,平均35岁;桡骨8例,尺骨4例;术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愈合率100%,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90%以上。结论采用预构带动脉血管蒂的髂骨治疗尺桡骨缺损操作简单,为移植提供了有效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增强抗感染能力,为治疗尺、桡骨缺损提供了另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预构骨瓣 骨缺损 骨移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骨间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缺损长度3~6 cm。切取面积4.0 cm×6.0 cm~5.0 cm×9.0 cm,切取大小3.0 cm×1.0 cm×1.0 cm~6.0 cm×1.5 cm×1.0 cm,均携带臂神经,和受区的掌、指骨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的桡侧副动脉及伴行静脉和受区的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吻合。术后观察存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移植端愈合情况、存活质量、的感觉恢复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术后9例桡侧副动脉穿支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的移植端均愈合良好,外形良好,无臃肿,的两点分辨觉为8~12 mm,平均10.2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上臂供区仅留线状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可同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及掌、指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对供区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手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骨 掌骨 桡侧副动脉穿支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背岛状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背岛状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10例,其中外伤致软组织缺损病例9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例,面积最小4cm×5cm,最大8cm×10cm。结果术后10例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瘢痕不明显,手部功能良好。结论背岛状移植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损伤小,不损伤主要血管,具有外形美观,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供区创面大多可以直接缝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分叶游离移植和供区的动脉重建术式方法以健侧小腿内侧作供区,以胫动脉为蒂,切取游离分叶修复创面,供区利用大隐静脉,用“半对半”的简单方法重建胫动脉。结果107位病人采用了胫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分叶游离移植和这种动脉重建术式,全部成活。无1例出现术后血管危象而再次手术,外观及感觉良好,供侧肢体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胫动脉游离分叶的血管粗大,吻合通畅成活质量可靠;重建动脉降低了供区损失,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标签: 胫后动脉 小腿内侧分叶皮瓣 血管危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胫动脉内踝上穿支亚急诊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治疗组收治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创面18例,其中其中摔伤3例、交通事故伤6例、机器绞伤3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小腿远端12例,踝部6例。其中伴有肌腱或跟腱外露4例、伴有胫骨骨折外露8例、伴有踝关节脱位外露6例。均采用胫动脉内踝上穿支亚急诊修复,供区给予中厚片植皮修复,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24个月。结果18例中完全成活16例,部分坏死2例,部分坏死待其血运稳定给予扩创VSD,二期植皮修复。成活远期随访质地比较柔软,蒂部稍臃肿,外观满意,无例发生骨髓炎及肌腱、跟腱坏死,足踝肌腱、跟腱活动满意。结论胫动脉内踝上穿支亚急诊应用可以降低急诊手术风险,避免长期骨关节、肌腱外露感染坏死,是修复小腿远端及踝部皮肤缺损良好方案之一。

  • 标签: 胫后动脉低位穿支皮瓣 小腿 足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用前臂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40例手指各部位软组织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20),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邻近或腹部修复,观察组利用前臂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移植修复,治疗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动态和静态两点辨别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2PD和 S2PD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用前臂背侧动脉穿支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重建手部感觉,恢复手功能,恢复后手外形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 修复 手指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蒂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及钢板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双蒂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及钢板外露10例。结果10例采用双蒂均己成活,并覆盖成功,消灭感染,无一例再出现外露及钢板外露。结论双蒂术治疗胫骨骨折内固定及钢板外露操作简便易行,损伤小,很实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已在我院较多应用。

  • 标签: 双蒂皮瓣术 骨及钢板外露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胫前动脉近端骨膜穿支修复拇指节段性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应用胫前动脉近端骨膜穿支移植修复拇指节段性缺损8例。其中,指骨关节段缺损2例,近节指骨缺损3例,鱼际肌及掌骨段缺损3例;合并肌腱缺损4例,同时伴有其他指损伤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5 cm×2.5 cm~7.2 cm×4.0 cm,指、掌骨缺损长度:1.2~2.5 cm。切取面积:5.0 cm×3.0 cm~7.5 cm ×4.5 cm,切取大小:1.2 cm×1.0 cm×0.8 cm~2.5 cm×1.0 cm×1.0 cm。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局部转移覆盖6例,植皮2例。术后制定随访计划,所有病例采用门诊、电话、微信及登门拜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随访。结果术后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TPD为7~10 mm。小腿供区无功能影响。移植愈合时间2.0~4.0个月,平均2.6个月。依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指,良1指;采用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评定,8例8指评分81.3~91.8分,平均83.6分。结论应用胫前动脉近端骨膜穿支重建拇指节段性缺损,能够较大程度恢复拇指的外观和功能,且供区损害小,是拇指节段性缺损修复的有效术式。

  • 标签: 胫前动脉 穿支 骨皮瓣 节段性拇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游离移植和供区的动脉重建术式。方法以健侧小腿内侧作供区,以胫动脉为蒂,切取游离修复创面,供区利用胫静脉,用“胫静脉移植”的简单方法重建胫动脉。结果43位病人采用了胫动脉为蒂的小腿内侧游离移植和这种动脉重建术式,全部成活。无1例出现术后血管危象而再次手术,外观及感觉良好,供侧肢体行走不受影响。结论胫动脉游离的血管粗大,吻合通畅成活质量可靠;“胫静脉移植”技术重建动脉降低了供区损失,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 标签: 胫后动脉 小腿内侧皮瓣 胫后静脉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