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P.2255、P.2326号《祈福发愿文》、P.2341号《燃灯文》、P.3256号《愿文》、S.2146《行城文》、P.2807号《斋文》、P.2807号《行城文》等6件有关吐蕃皇太子的佛教祈愿文的写作年代进行了考证,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祈愿文 吐蓉 太子 敦煌
  • 简介:<正>吐蕃一名出自两《唐书》,其名义近百年来中外学者多有论证,其中以西方学者把“吐”字认为是藏语(上部)字的译音一说颇为人所信从。我不同意此说,曾试作考察与推论,但亦迄未能得其实。近作《藏族源流与汉藏关系》一文,对此继作探索,以为吐蕃一名实沿自吐火罗,系从古读,《唐书》改译,沿

  • 标签: 吐蕃 汉藏关系 两《唐书》 吐火罗 西方学者 中外学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0
  • 简介:即聂赤赞普出现之时最早是被吐蕃地方从事放牧的牧人所发现,聂赤赞普之时吐蕃地方六牦牛部显然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活动,那么止贡赞普王子二人被流放于该地是否与吐蕃雅隆地方农事的兴起有某种联系呢

  • 标签: 以前雅隆 发展关系 变迁政权
  • 简介:敦煌文书中有关吐蕃的文献,对于吐蕃王朝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书写文字划分,古藏文文献及汉文文献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

  • 标签: 吐蕃时期 敦煌文书 汉文 史料 综述 职官
  • 简介:秦汉时期,伴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各种涉及财产、婚姻、人身侵权等民事案件出现。国家不仅制定了严苛的民事法规,并相应建立一整套民事诉讼制度,确保对各类民事案件的预防和控制,维护封建道德和社会秩序。从已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墓竹简》、《居延新简》等简文资料,可窥探秦汉发达和精细的诉讼程序。

  • 标签: 秦汉 简牍 民事诉讼 程序
  • 简介:出土简牍文献本身的文体具有鲜明的特点。由于战国时人对于"言""事""志"功能的体认,认为此三者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体--《诗》《书》《春秋》;郭店楚简的《语丛四》论述的是战国时期常见的"说"体;此外,"凡"字的发凡起例与体例、排比体、语录体、对话体、评点体、歌谣体与赋体等,在简帛文献中都有出现,有的还加以论述。这对于我们认识先秦时期文体的发生与构成以及为文之轨范,都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简牍文献 文体 言事志 说体
  • 简介:王国维是简牍档案研究的前驱者和简牍学的奠基人。本文系统论述了他对简牍案作出的卓越研究和获取的重大成就。这是档案学史上值得记载的一页。1.简牍文书档案价值的知识;2.简牍文书档案的精审编纂;3.简牍文书制度的查覃究;4。简牍文书档案的卓越应用。

  • 标签: 王国维 简牍文 《流沙坠简》 书档 文书制度 简牍学
  • 简介:<正>吐蕃时期的盟誓,是联结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纽带,也是当时社会的一大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盟誓形式的演变及其作用的分析,来透视吐蕃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形式及其演变盟誓在吐蕃社会从兴起到形成一种制度,有个发展过程。盟誓最原始的形式是人们之间相互赌咒发誓,最初为“对天起誓”。后期文献的记载当是原始习俗的遗留。《贤者喜宴》说:“不说谎言之法,即以护法神作证而起誓”;《王统世系明鉴》道:“若不能判断是非之时,立护法神像为证而誓”。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语言丰富多彩,更能说明问题。可以说,今日民间赌咒发誓的作法也是古时人们赌咒发誓风气的遗留。最初的盟誓形式随着

  • 标签: 吐蕃时期 盟誓 形式演变 原始社会末期 松赞干布时代 盟会
  • 简介:文章从翻译、文学、哲学、建筑、绘画等方面,对公元9世纪至13世纪分裂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化发展作了概述

  • 标签: 吐蕃 分裂时期 藏族文化
  • 简介:本文论述敦煌卷子P.2555中所录数十首诗为敦煌使吐蕃使所作,并非一般所认为的是被吐蕃所俘的敦煌人所作。诗中描述了吐蕃占领区的山川风物和风土人情,填补了文献的空白。诗还写及作者的思乡怀友之情。本文对敦煌使者出使及被拘禁情况,以及诗作内容,都作了详细论述。由于诗产生于吐蕃占领区,又为唐人佚诗,所以极为珍贵。总之,使蕃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了解唐代青海境内情况的珍贵资料。

  • 标签: 诗歌 使者 敦煌 土蕃
  • 简介:雄踞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曾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唐王朝分庭抗礼,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利用藏汉文献史料对吐蕃王朝军事活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吐蕃王朝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

  • 标签: 民族政治 吐蕃王朝 军事战略 军事战术
  • 简介:摘要:吐蕃王朝时期的政权与教权虽然并没有明确显现出“政教合一”的关系,但在这一时期的每一个阶段中政教关系的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小邦时代、部落联盟时代还是吐蕃王朝时期,又或是吐蕃王朝解体后的分裂割据时期,教权与政权都互相交织、影响着。而在各个时期不论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法还是具体的成文法,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吐蕃律法中总是或多或少的受了宗教的影响。而神证制度就是吐蕃律法当中最具宗教色彩的一部分。而在神证制度中发展历史最为久远,对藏吐蕃社会最具影响的,并且在现在藏区日常生活中有遗留的便是其中的神誓,也被称做起誓。

  • 标签: 神誓 本教 佛教
  • 简介:吕温是唐代亲临吐蕃的使者兼诗人之一。其在出使吐蕃期间,撰写了大量的边塞作品。在异域文化背景下,诗人表现出闭留绝域的孤独、壮志难酬的苦闷、爱国忧民的情怀。其中,爱国忧民却无能为力,是令诗人“常自悲”的真正原因。

  • 标签: 唐朝 吐蕃 吕温 异域 情怀
  • 简介: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西汉简本《诗经》、《礼记》类、《论语》等儒家经传,是出土典籍类文献的一次重大发现。数术类古书的发现与整理,对于深入了解汉代数术之学,以及相关的思想史、科技史、社会史硏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文化 汉代 简牍 《诗经》 《礼记》 《论语》
  • 简介:本文结合松柏汉墓出土的木牍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保存的西汉初年南郡属县的信息,利用文书研究的方法,对西汉初期南郡的属县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比较,本文认为西汉吕后时期,南郡原辖16县,后经七国之乱,汉中央开始削弱诸侯国的地位,南郡接受了4个侯国,而失去了西陵、下隽、销3县。醴阳县曾一度改名为醴陵县,竟陵改名为显陵。西陵先并入衡山郡,后随之并入江夏郡,下隽则在吴芮长沙国废后封给了长沙王刘发。本文也对轪侯国的地望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应在湖北浠水附近。

  • 标签: 南郡 张家山汉简 松柏木牍
  • 简介:20世纪初,简牍的发现并成为一门新的学问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人中国大体同步,简牍研究走的是文献与简牍互证(以王国维为代表)和以简牍证史(以陈梦家为代表)的路径,是为新历史考证学;唯物史观重在揭示社会的本质属性及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

  • 标签: 简牍研究 秦汉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新历史考证学 20世纪 内在规律
  • 简介:一该书是中村未来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新出土文献研究——以上博楚简清华简银雀山汉简为例》(日本大阪大学,2012年,指导老师:汤浅邦弘教授)的修订本,在“大阪大学教员出版支持制度”资助下,2015年11月30日由大阪大学出版会发行。正文233页(含序论)、附录90页。原著为日本语,尚无中译本出版。

  • 标签: 日本大阪大学 思想史 评介 简牍 秦汉 战国
  • 简介:百年来出土、发现的出土简牍法律文献,数量众多,类别丰富,因而从文献学、法律史学的视角辨析其定名、性质、类别的必要性毋庸赘言。就定名而言,律令类简牍或可不从“文书”之类,而当归入书籍并作为独立门类。就性质而言,应辨析墓葬出土法律文献抄本与原本的关系,追问“为何抄写”、“如何抄写”,将有助于对文献的产生、性质、流播的判断。简牍法律文献的大致类别,有律、令、课程品式、法律解释、案例汇编、散见案件、司法档案、司法文书及官箴吏训。类别之明,可透视当时法律文献的生成途径。

  • 标签: 简牍法律文献 定名 性质 类别
  • 简介:本篇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汉代简牍私文书与商甲骨、西周青铜载体的私文书相比的两大发展特征,揭示出汉代尤其是西汉的简牍私文书在我国古代私文书史和简牍文书史上的地位,并分析了其社会根源.

  • 标签: 汉代 简牍 私文书 发展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