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力图说明,北宋王朝与西北边陲吐蕃部族问的“贡赐贸易”,鲜明地反映出当时中原地区汉族统治者所受的“重义轻利”的传统儒家“义利观”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对北宋统治阶层而言,蕃部贡马之利,远不及“和为贵”、“柔远人”之义来得重要,放弃一定的物质利益以换取边陲部民“聿求内附”、“心白向汉”的局面,是宋廷在“贡赐贸易”中采取“厚往薄来”方针的目的所在。而这样的方针确实为北宋王朝带来了更长远的利益。

  • 标签: 贡赐贸易 厚往薄来 和为贵 柔远人
  • 简介:作为法律史学的研究内容,目前学界对于《唐律疏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对于同时期吐蕃政权的法制研究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对少数民族法制史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中华法系的多样性特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同时期的唐朝以及吐蕃的法制概况进行简述,然后运用比较法学的研究方法从立法背景、立法思想、法律渊源以及立法技术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指出汉藏交往之始二者在法律制度上的相互影响,以期为西藏地方法制史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 标签: 《唐律疏议》 吐蕃法律制度 比较研究
  • 简介:1982-1985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海西州都兰县的热水乡、夏日哈乡发掘了一批唐代的吐蕃墓葬。除大量的丝织品、陶器、木器、铁器、铜器、珠饰、木简牍、皮革制口以外,还出土一批金银器,因墓葬多数被盗,完整器和大件器不多,多系残

  • 标签: 都兰县 吐蕃时期 墓葬 镀金银器 粟特系统 镀金银质鹿形饰片
  • 简介: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正体文字草化的现象,我们或可谓之草篆,草篆与狭义上的草书还有很大的区别。从目前出土的实物来看,真正意义上的草书大抵能够追溯到西汉中期,这一时期的不少简牍就是以草书写成的,尽管还不是彻头彻尾的草书,然已经出现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草法,到西汉晚期已经出现大量成熟的草法。至东

  • 标签: 飞动 隶草 简省 朴茂
  • 简介: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敦煌藏文文献》记载,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中有十六篇有关观音的经文。这些经文中有显宗经文,也有密宗陀罗尼明咒文,有些经文名称与藏文《大藏经》中的藏文佛经的名称完全相同。此文通过对法藏敦煌藏文文献中的观音经卷内容分析比较,探讨吐蕃观音信仰形态特征。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吐蕃 观音信仰
  • 简介:文章旨在向藏学界首次译介有关吐蕃王陵的唯一一部密级史册——《桑瓦央琼》,与此同时详细考证了它的成书年代和吐蕃著名《五坚》史籍间的历史渊源,以及该史料所包含的独特历史观点和现行版本所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深度的总结和分析。

  • 标签: 吐蕃王陵 《桑瓦央琼》 文献价值
  • 简介:以敦煌莫高窟第158、159、231窟壁画为依据,对吐蕃赞普服饰进行了概述和考证,对赞普服装的穿着方式做了推断,并就其服饰中的翻领、云肩、革带、蹀躞七事及鸟靴做了细致分析和探讨。

  • 标签: 莫高窟壁画 吐蕃赞普服饰 翻领云肩 革带 蹀躞七事 乌靴
  • 简介:《王统日月宝串》,是近年新发现的两部有关西藏西部古代史的重要藏文史籍,一部名曰《日种王统》,另一部称作《月种王统》。其中,《日种王统》虽于公元15世纪成书,然该史籍内容颇具特色,特别是有关吐蕃小邦史研究方面记载了其他藏文史籍中罕见的珍贵史料。本文在梳理有关吐蕃小邦史藏文史料的基础上,对《王统日月宝串》所载吐蕃小邦史料作一简要分析。

  • 标签: 藏文史籍 《王统日月宝串》吐蕃小邦 史料
  • 简介:从文明的相融性因素看吐蕃文明东向发展的必然性石硕OntheInevitabilityofEastwardExpansionoftheTibetanCivilizationwithReferencetotheCulturalAssimilatingFa...

  • 标签: t擩
  • 简介:<正>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九月,候君集灭掉割据吐鲁番盆地的麹氏高昌王朝。当时,魏徵、褚遂良等列举种种利害关系,极力反抗唐置州县,并“劝立麴文泰子弟,依旧为国”。但唐太宗力排众议,坚持把唐王朝行之於内地的一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制度行之於高昌故地,由中央委任官吏,进行直接统治。此后,虽屡因形势的变化,多有周折,但太宗时所定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

  • 标签: 吐蕃 新唐书 府兵制 陇西 吐鲁番出土文书 高昌
  • 简介:藏传佛教传入吐蕃的过程中,曾多次与土著宗教苯教发生摩擦,而且当时与苯教对阵的是印度佛教,这是学界公认的一个定论。但是,笔者通过大量的藏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佛苯斗争"之前传入吐蕃的汉、印佛教进行对比研究时,发现当时传入吐蕃的汉、印佛教中,汉传佛教才是吐蕃的主流佛教,其传播势力远大于印度佛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佛苯斗争中的"佛"不是印度佛教,而是汉传佛教。

  • 标签: 佛苯斗争 汉、印佛教
  • 简介:夏日的藏东,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季节,当成都还是一派炎热酷暑的时候,我们的越野车沿着214国道线一路朝着西藏高原东麓的南大门芒康开进。

  • 标签: 考察记 石刻 吐蕃 西藏高原 越野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8-21
  • 简介:  《第穆摩崖刻石》是一份表证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与其子赤德松赞父子与工布小王之间所进行盟誓的诏文,它将松赞干布时代与赤松德赞时代视为一个连续的礼敬佛法的完美无缺的阶段,松赞干布与赤松德赞两位君主也因创造出这一辉煌的时代而被视为与天神相等同

  • 标签: 写残卷 史问题 吐蕃史
  • 简介:本文重点对敦煌、新疆等地吐蕃时期石窟中着虎皮衣饰神祗、武士图像的内涵、年代进行研究,认为吐蕃占领河陇西域时期敦煌、龟兹等地的佛教石窟壁画、雕塑中着虎皮衣饰的神祗、武士形象实际与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有密切关系,吐蕃民族的虎崇拜和吐蕃王朝的大虫皮制度对蕃占敦煌、西域等地的石窟造像产生了直接影响,敦煌、西域石窟中的神柢、武士形象所着之虎皮衣饰对研究吐蕃大虫皮制度的具体内容有重要价值。这些吐蕃王朝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的特有内容又为后世藏区以及周边南诏、西夏等民族政权的佛教艺术所传承,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敦煌 西域 吐蕃 石窟 虎皮衣饰
  • 简介:因为权力存在于政治中心,所以规则是由中心制定并被制度化的。而想要将规则付诸施行,就要向周边派遣官吏。反过来,周边地区是受中心统治的区域,中央派出的官吏在周边施行中心制定的制度,贯彻中心的原则。所以,似乎可以说,如果理解了中心,就能够准确把握其基本结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规则最终如何适用现实仍主要取决于周边。

  • 标签: 简牍研究 乐浪郡 简帛 统治方式 临屯郡 迁陵县
  • 简介:走马楼三国吴筒的发现带动了汉晋史研究,但有关简牍的性质、归属官府级别、埋藏原因等基础问题,迄今未能得到完满解答。这很大程度受制於吴简整理进度,已刊资料多为簿书;随着竹木牍的清理,我们发现其中包含公文书,多由诸曹制作与运行,是厘定行政级别的关键资料。本文对涉及诸曹的公文筒牍进行分类,逐一讨论“草刺”、“叩头死罪白”、“君教”等文书中“曹”的性质与级别;以人名为线索,对草刺文书中的诸曹掾史进行集成,对照同姓名者在簿书、公文中的身份记载,判定诸曹的级别为县级;在回应吴筒所属官府级别的诸种争议之後,得出其为临湘侯国档案军的判断。本文的工作方法,期待为长沙市中心出土其他批次筒牍性质的研究提供借监。

  • 标签: 走马楼吴简 公文书 诸曹 人名集成
  • 简介:"拉萨辩论"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其中有许多历史史实和辩论本身的误会。不论如何,摩诃衍是总体失败了。这其中有许多外部的因素,也与摩诃衍本人的禅法诸多不究彻之处有关。本文在梳理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分析当时的辩论内容,重点凸显当时辩论的具体分歧点及其原因。摩诃衍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他一直依于第一义谛,根据大乘经典的理论来解说禅法。整个辩论质量,排除语言、文化、政治等外部因素,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摩诃衍本人的修行方法和见地。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完全客观地评论双方。今人所能作的,只能是尽量依据现有的资料解析。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误解,消除佛法诤论,促进现代和未来汉藏佛教的交流与理解。

  • 标签: 拉萨僧诤 摩诃衍 第一义谛 汉藏佛教
  • 简介:敦煌藏文IOLTibJ731号写卷中的“人马盟誓”情节,是《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史》整个故事内容的枢纽,不仅折射了吐蕃盟誓传统的初始形态,而且反映了苯教丧葬仪轨中有关生死的观念。文章重新转录和译释了“人马盟誓”段落,并将其与纳西族东巴经《献冥马》作了文本沟通,另对其中的誓词和盟誓仪式作了语词和文化解析。

  • 标签: 吐蕃文书 人马盟誓 东巴经 《献冥马》
  • 简介:都兰热水血谓吐蕃大墓殉马坑出土舍利容器推定及相关问题许新国1985年,青海省文化考古研究所清理发掘了都兰热水血谓M1吐蕃大墓地面陪葬遗迹。该组合陪葬遗迹位于大墓正南的平地上,由27个圆形竖穴陪葬坑、5条陪葬沟组成。圆坑内陪葬牛头、牛蹄的13座,陪葬狗...

  • 标签: 舍利容器 舍利塔 唐代金银器 粟特人 都兰 琐罗亚斯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