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正畸治疗对牙周病患者状况改变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牙周病患者中选择160例进行治疗分析,对照组80例采取基础治疗,观察组80例则联合实施正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D、BI、PI、CAL水平与治疗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对比治疗前上述指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牙周病患者的状况,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病 牙周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正畸患者对其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正畸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托槽矫治,观察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对比两组患者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探诊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及菌斑指数(PLI)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正畸患者可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炎症。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 牙周炎正畸 牙周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状况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中选择64例进行此次研究,共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托槽矫治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各组均纳入病患32例。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也提示观察组更高(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的PD、CAL、SBI、PLI水平,均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但对比而言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高(P<0.05)。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技术对牙周炎正畸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改善患者的状况,故值得推广。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技术 牙周炎 正畸治疗 牙周状况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正畸治疗选择咬合调整综合性治疗对状况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9月-2022年5月的时间内收集病例,88例均为在本院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通过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4)和试验组(n=44)两组,对照组仅仅进行单纯的正畸治疗,而试验组则需要与咬合调整治疗联合,两组的比较项为牙周组织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牙龈指数、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出血指数低,且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牙周炎正畸联合咬合调整治疗方式有利于对牙周炎患者的健康水平进行改善,提高临床效果及预后,适合在临床中进行全面性推广。

  • 标签: 牙周炎 正畸 牙周状况 咬合调整综合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牙髓联合病变采取治疗的合适时机,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间进入我院就诊的120例患与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将其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在根管治疗结束后1进行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实验组则在根管治疗结束后4~6进行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对比两组在牙髓与治疗前、治疗后2、3、6、12个月的PD、TM、AL及SBI指标情况。结果两组牙髓治疗前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TM、PD及SBI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和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皆有所差异(P<0.05);而两组在治疗后3、6、12个月的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源性牙髓联合病变,经根管治疗后1便可进行全口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跟踪观察。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治疗 时机选择
  • 简介:牙周病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消除炎症和防止疾病进展。彻底的龈下清创术是治疗的金标准。传统的治疗技术包括盲法闭合龈下刮治、根面平整(SRP)和开放式翻瓣刮治手术。前者是标准的治疗方式,治疗是否完善要靠触觉感知,但龈下的触觉感知没有视觉可达性,且缺乏敏感性、特异性,会导致结石残留。而且很多因素限制了临床医生检测和去除牙结石的能力。内窥镜提供了明确的龈下空间,可精确地评估龈下的根表面和软组织情况,对于牙周炎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文章就内窥镜的构造、特点及其在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讨论。

  • 标签: 牙周内窥镜 牙周炎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周病松动患者60例(180颗),均采用超强纤维材料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成的夹板固定术治疗6个月。结果经6个月固定术后,60例病例中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平均治疗有效率93.33%。结论夹板固定牙周病松动用材简单,方便易行,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松动牙 牙周夹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治疗失访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发生状况以及影响长期治疗失访的相关因素。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96例,分别以一般情况问卷、牙科畏惧调查量表(DFS)、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调查患者基线资料,并记录患者牙周炎初治后20个月内治疗情况以及长期治疗失访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长期治疗失访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9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存在长期治疗失访112例(观察组),未治疗失访84例(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年龄更高[(47.8 ± 9.8)岁vs.(42.2 ± 11.2)岁,t值为6.672]、文化程度更低[≤大专:23.2% (26/112)vs.13.1%(11/84),χ2值为5.033]、疾病严重度更轻[中度:53.6%(60/112)vs.34.5%(29/54),χ2值为9.027]、接受手术者比例降低[4.5%(5/112) vs.23.8%(20/84),χ2值为8.264]、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低水平比例增高[53.6%(60/112) vs.6.0%(5/84),χ2值为18.992]、SESS评分降低[(52.6 ± 8.2)分vs.(62.9 ± 7.1)分,t值为5.996],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治疗失访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增高(OR=1.043,95%可信区间1.013~1.085,P=0.007)、疾病严重度中度(OR=4.894,95%可信区间2.291~10.588,P<0.01)、非手术治疗(OR=11.356,95%可信区间2.236~27.483,P=0.004)、低水平口腔保健自我效能(OR=31.884,95%可信区间20.812~56.173,P<0.01)。结论影响慢性牙周炎患者长期治疗失访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疾病严重度、治疗方案以及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情况。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长期治疗失访 因素分析 量表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统计研究者医院在2021-12至2022-10月时间段内,68例牙周病病人看诊治疗纳入样本,随机盲目法分为2组,对比组病人开展一般流程护理,创新组则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病人组间干预效果。结果:在服务质量方面,创新组各项指标较对比组康复更优,有一定距离差异(P<0.05)。组间病人在健康状况方面检查统计,创新组健康相关指标恢复更好,组间结果相差较大(P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牙周病 牙周健康状况 影响
  • 简介:本期"世界名刊导读"栏目所载文章系编者向日本德岛大学口腔科学教育部刘大力医生特约稿件。结合本刊办刊宗旨,刘医生最终选择了发表于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上的"Treatmentofperiodontaldiseaseandtheriskofpretermbirth"一文。有趣的是,在翻译过程中,刘医生又发现了3篇针对此文进行的评论文章,其中不乏直接提出质疑观点者。在此,以"治疗与早产"为总题目,将此4篇译文一并刊登,供广大口腔科医生参考。

  • 标签: 牙周治疗 牙周炎 早产 根面平整 新生儿出生体重 自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牙周病是牙周组织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两大类主要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而在我国牙周炎的患病率更居于龋病之上,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根据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9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慢性牙周炎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更常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牙周炎会成为突出的口腔健康问题。慢性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子是菌斑微生物,但是目前大量研究发现宿主对微生物不恰当的免疫反应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主要原因。宿主对感染免疫调控的差异、遗传性状的不同、社会生活行为的变化等直接关系到牙周炎的发生、进展和转归。学者们已通过大量研究确定了部分增加牙周炎患病率的危险因素。这些已知的牙周炎危险因素除了增加牙周炎的患病率、影响其他系统性疾病外,与牙周炎自身严重程度的发展是否有关联,这将直接关系到牙周炎发展的进程和治疗转归。

  • 标签: 牙周病 预防与治疗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两种技术对维护期指标的影响。方法:从复诊病例中纳入患者40例,自身左右口随机分为喷砂组和激光组,比较1、4、12时菌斑指数、软垢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的变化情况。 结果:在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指标与基线水平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1、4时喷砂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低于激光组,而4时激光组的牙龈指数低于喷砂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 论:两种技术均可明显改善维护期的指标,但喷砂和激光在短期对指标的改善存在差异。

  • 标签: [] 喷砂 激光 牙周维护期 牙周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入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按照硬币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牙髓联合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分析组,将采取单纯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分析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比较P<0.05。结论-牙髓联合治疗相比于单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效果更佳,更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单纯牙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根管联合基础治疗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牙髓联合病变患者70例,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5例,接受常规根管治疗的患者当做参照组,接受根管联合基础治疗的患者当做实验组,最后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比参照组,实验组更低,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可知,实验组和参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中,应用根管联合基础治疗,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根管联合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风险评估系统对患者支持治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予以基础治疗的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风险评估系统结果确定患者复诊时间,比较规律复诊组和不规律复诊组两组的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比、失数及复发风险的变化。结果本组70例患者规律复诊者共29例,不规律复诊者共41例。规律复诊组在T0时间其PD、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0.250,0.568,P=0.803,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1时间的PD、BOP(+)%值与T0时间相比均明显减少,且规律复诊组在T1时间其PD、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2.215,2.333,P=0.030,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数均为732颗,TL=0。不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数分别为1080颗、1077颗,TL=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复发风险升高,其中规律复诊组共24.14%(7/29)患者由高复发风险度向中复发风险度转变,而不规律复诊组仅14.63%(6/41)。结论风险评估系统能有针对的确定支持治疗期间的复诊时间,而规律复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牙周风险评估系统 牙周患者支持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就-牙髓联合治疗与单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牙周炎患者(50例),基于数字法的前提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前者予以单纯治疗,后者予以-牙髓联合治疗。结果:经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明显缓解,尤其是应用-牙髓联合治疗的观察组,牙周袋深度、龈沟出血指数等指标呈良好趋势,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情况则较差,组间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度牙周炎的治疗中,相较于单纯治疗,-牙髓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单纯牙周治疗 重度牙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牙髓联合病变患者实施基础治疗联合根管治疗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牙髓联合病变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实施根管治疗)和观察组(37例,实施基础治疗联合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治疗,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基础治疗 根管治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列拥挤是一种常见错合畸形,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0%~70%。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列拥挤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列拥挤形成原因众多,本文简单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综述,分析列拥挤形成原因及对的影响,探讨相关治疗方案等。

  • 标签: 牙列拥挤 牙周组织 口腔问题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