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对33例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后行心电图检测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并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低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施行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可明显提高心肌复机的稳定性,使QT离散度缩短。

  • 标签: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射频消融 QT离散度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的节律控制是指通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流电转复、导管或外科消融恢复窦性心律并进行长期维持。如今节律控制已成为房颤治疗的主流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回归核心地位,导管消融迅速崛起,使用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将是临床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 标签: 心房颤动 节律控制 导管消融 抗心律失常药物
  • 简介:[目的]总结冷冻球嚢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嚢导管消融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例病人均成功进行了肺静脉隔离,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结论]加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行冷冻球嚢导管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令冻球嚢 导管消融 户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心房颤动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均实施导管消融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房颤动 并发症 临床路径护理 住院时间 导管消融术 满意度
  • 简介:目的对9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2例、房室旁道所致房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结果房室结双径路42例,其中慢-快型41例,快-慢型1例;房室旁道50例,其中左侧旁道34例,右侧旁道10例,双旁道4例,多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共计107条。成功率95.6%,复发率3.3%,并发症2.2%。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消副放电时间及能量,减少复发率。操作要规范,细心,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双径路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33例和持续性心房颤动6例)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术前准备、标测及消融方法、手术结果、术后治疗和随访.结果消融终点为Lagso标测的所有肺静脉均达到完全电学隔离,若消融结束后心房颤动仍未终止,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39例患者共完成78条环形消融线,肺静脉完全电学隔离率为93.6%(73/78).手术操作时间为(245±56)min、X线曝光时间为(46±15)min.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33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心房颤动复发,6例需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维持窦性心律,其中3例心房颤动复发患者接受再次导管消融后无发作.射频消融术后总成功率为84.6%(33/39).结论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2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35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均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术中即刻成功率高达97.14%(34/35),1例因穿刺动静脉出血而导致失败。本组患者在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经Holter监测发现,术后1年室早发作较术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大大提高,前后差异有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皮导管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SD)治疗心血管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非药物治疗心血管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而且也展示出了非常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当前RSD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护理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RSD的原理、安全性以及在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中的护理学进展,为该技术临床应用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 心血管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S100β水平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首次行三维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水平。导管消融术3个月后(3个月内为空白期)如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0 s的快速型房性心律失常则定义为复发。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100β水平预测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应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S100β对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1)共纳入102例患者,平均随访(10.96±2.16)个月,其中25例(24.5%)患者房颤复发。根据ROC曲线确定血清S100β水平预测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13.45 ng/ml,据此将患者分为S100β低水平组(S100β<13.45 ng/ml)46例和S100β高水平组(S100β≥13.45 ng/ml)56例。(2)S100β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临床基线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HA2DS2-VASc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100β高水平组的房颤复发率显著高于S100β低水平组(37.5%比8.7%,χ2=11.325,P=0.00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S100β高水平组患者的累积无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S100β低水平组(χ2=10.946,Log-rank P<0.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100β水平升高是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6.890,95%CI:2.065~22.983,P=0.002)。(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100β水平预测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95%CI:0.562~0.803,P=0.006),敏感度为84.0%,特异度为54.5%;S100β联合CHA2DS2-VASc评分可提高对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准确性(AUC=0.801,敏感度为88.0%,特异度为64.9%,P<0.001)。结论血清S100β水平升高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S100β联合CHA2DS2-VASc评分可提高其预测价值。

  • 标签: S100β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复发
  • 简介:所以消融IVT时主要在左心室间隔部或右心室流出道进行仔细标测,本文11例IVT中有3例VT分别持续3~5天,右心室IVT的标测主要在右心室流出道进行起搏标测

  • 标签: 型特发性 室性 导管射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间隔旁道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9月至2019年3月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拟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共626例患儿,对其中74例间隔旁道患儿的临床及射频消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4例患儿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7.8±3.5 )岁(10个月~13岁);体质量(27.7±14.4) kg,其中3例<15 kg。5例术前超声提示室壁矛盾运动,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69例患儿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5例患儿接受传统两维射线下标测后,最终3例接受消融。74例患儿共标测到间隔旁道74条,包括右侧间隔旁道66例,左后间隔旁道8例;显性旁道48例,隐匿性旁道26例;旁道分布于前间隔28条,中间隔18条,冠状窦10条,右后间隔10条,左后间隔8条。共72例患儿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67例消融成功,即时消融成功率为93.1%。消融功率(18.0±1.8)W,射线暴露时间(4.7±2.7) min,手术时间(151.5±58.6) min。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5例合并室壁运动异常患儿的心室运动及大小在消融后恢复正常。随访(23.8±10.8)个月,4例患儿发生预激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结论三维标测系统下儿童间隔旁道经射频消融安全且有效,但永久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仍不能忽视。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房室旁道 房室传导阻滞 射频消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与房颤导管消融并发心脏压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首次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收集其围术期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利用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与房颤消融心脏压塞发生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 313例,发生心脏压塞41例(0.77%);老年组心脏压塞发生比例1.1%(32/2 950),明显高于非老年组0.4%(9/2 363)(χ2=8.489,P=0.004)。老年组1例行急诊开胸心房修补术,而非老年组0例;无1例患者院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发生心脏压塞发生风险增加(OR=2.570,95%CI:1.190~5.570,P=0.01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口服抗凝药物、左房内径<40 mm和手术时间≥120 min的患者中,老年组心脏压塞发生风险较非老年组更高(OR=1.011、2.914、3.922、3.244,均P<0.05)。结论老年(年龄≥60岁)是房颤导管消融发生心脏压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脏压塞
  • 简介:目的:总结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速(PSVT)的经验.方法:本组共37例.术前食道调搏初步定位.射频消融采用现在多数作者的方法.结果:34例1次手术成功,3例术后复发,其中1例行第2次RFCA.另有1例右侧显性旁道术后ECG又出现显性预激改变,但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本组病例1例手术成功率为97%.术前食道调搏对大部分病人可基本明确病变部位.术中应谨慎操作和放电,防止发生并发症.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心动过速 食道调搏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RFC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全面掌握治疗过程,仔细观察病情,默契配合治疗,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 护理
  • 简介:摘要血管迷走性晕厥是神经反射性晕厥中的一类,在各类晕厥中发病率最高,具有十分复杂的神经反射机制,而防止晕厥的再发的方式是限制该反射的各个环节。在各种治疗方法中,无论是口服药物治疗,亦或是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管理等,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仅对心脏抑制型患者有效,且年轻患者接受程度低。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尝试消融自主神经节去迷走神经化,阻断迷走神经的信号传出,从而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本文对心脏自主神经节消融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导管消融 心脏自主神经节
  • 简介:摘要心房食管瘘是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心房食管瘘的发生,对心房食管瘘进行早期识别与处理,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食管损伤 心房食管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心房颤动患者10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54例)、研究组(54例)。参照组予以药物治疗,研究组予以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内径(L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校正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校正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变化及卒中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LAVImin、LAVImax小于参照组,LAEF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卒中发生率3.70%(2/54)较参照组16.67%(9/54)低(P<0.05)。结论Carto3系统引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可明显改善左心房大小、功能,降低卒中发生率。

  • 标签: Carto3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