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子据多伦多城市电视台记者报道:当地时间晚上6点左右,在万锦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家庭暴力伤害案。华人女子董晨槿和婆婆于绣在家里做饭时发生冲突,用中式切菜刀砍伤婆婆,血染厨台;于绣正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还无法断定是否面临生命危险;董晨槿的丈夫案发期间不在现场。

  • 标签: 女人 城市电视台 家庭暴力 多伦多 伤害案 婆婆
  • 简介:一、兰盆的选择栽培莲兰最适宜的兰盆是黑砂腰鼓盆、陶瓷盆,或不上轴的红黄色的土盆,这些盆虽不美观,但能透水通气,对兰苗生长十分有益。

  • 标签: 莲瓣兰 栽培 生长 通气 选择 透水
  • 简介:头颈肿瘤外科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彻底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在肿瘤切除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各个方向切除足够的安全界。过去由于缺少理想修复手段,手术者首先要保证伤口能够关闭,但切除边界可能不够导致肿瘤复发。因此,手术医师只有在明确手术缺损能够被妥善修复的情况,才能按照根治的需要进行病变切除。经过20多年发展的游离组织移植技术,为头颈外科医师做到足够、适当的切除肿瘤提供了保证。

  • 标签: 游离组织瓣移植 头颈肿瘤 外科治疗 肿瘤切除 肿瘤复发 手术缺损
  • 简介:【摘要】 目前外科开胸换手术中使用的多为生物,随着时间的流逝,生物衰败不可避免。经导管“”技术已成为治疗外科生物衰败的有效手段。随着人口老龄化,再次手术的比例明显升高。二次开胸手术通常面临着比第一次手术更大难度和风险,病死率明显上升,而“”技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创伤面积,病人恢复期缩短。本文针对1 例经心尖行二尖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标签: 瓣中瓣 生物瓣置换术后 经导管 护理
  • 简介:【摘要】单叶卡是二尖机械置换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发心脏疼痛、骤停等危险事件。单叶卡发生与血栓形成、机械故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发生概率低,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鉴于此,文章将旋转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二尖机械置换术后单叶卡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 单叶卡瓣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游离髂骨结合足底内侧皮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结合腓骨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手外二科共收治前足胫侧列缺损患者22例,其中11例采用游离髂骨结合足底内侧皮修复,设为观察组;另外11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结合腓骨修复,设为对照组。一期手术2组均为清创后采用克氏针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及脱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覆盖。二期重建前足胫侧列缺损时,观察组采用游离髂骨结合足底内侧皮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结合腓骨进行修复。观察皮是否成活、是否有血管危象和感染发生;通过定期门诊复查、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术后24个月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其中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计算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功能恢复分级标准,分别在术后6、12、24个月对2组皮感觉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数据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术后所有皮均成活。对照组1例分别于术后1、2 d出现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缓解。观察组1例出现皮伤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滴注抗生素后缓解。术后24个月足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9%;对照组:优1例,良3例,可7例,优良率36.4%。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8,P=0.024)。术后6、12、24个月,观察组皮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8.0(4.0, 8.0)、12.0(12.0, 16.0)和16.0(16.0, 16.0)分;对照组皮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分别为4.0(4.0, 4.0)、12.0(8.0, 12.0)和12.0(12.0, 12.0)分。相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皮感觉功能恢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65、-2.280、-3.031,P=0.030、0.023、0.002)。结论带血管的髂骨及腓骨为足部骨质缺损提供理想供骨;足底内侧皮为修复前足足底皮肤软组织缺损提供良好的供区,修复后足部负重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外观满意、皮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足底皮肤耐磨。股前外侧皮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虽能覆盖创面,但术后外观差,感觉恢复较差,易滑移及破溃。

  • 标签: 足损伤 外科皮瓣 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 髂骨瓣 腓骨瓣 修复重建
  • 简介:摘要二尖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和评价MR最重要的影像学方法之一,本文对二尖解剖结构及MR的超声心动图评价详细阐述,以便为MR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和筛选以及手术策略制定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尖瓣形态 二尖瓣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颞肌开颅与传统大骨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脑疝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大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颞肌开颅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对于外科手术评分高危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替代手术策略。该文报道了一例27岁的男性患者,出生时发现“法洛四联症”,先后接受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外科三尖置换术。此次因三尖生物瓣膜衰败入院,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逐渐危重,尝试经导管三尖植入术,最终成功利用技术将SAPIEN3球扩瓣膜经股静脉入路植入衰败的外科瓣膜位置。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缓解,超声心动图证实SAPIEN3膜的位置和功能正常,无反流。

  • 标签: 三尖瓣 经导管瓣膜置换术 生物瓣膜衰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裂的手术方式。方法运用阴囊中隔转移皮Ⅰ期治疗11例阴茎阴囊型尿道裂患者。结果全部患者均Ⅰ期愈合,排尿通畅,无尿瘘、尿道狭窄发生,随访6个月-1年,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阴囊中隔转移皮是治疗阴茎阴囊型尿道裂的可行性办法。

  • 标签: 阴囊中隔转移皮瓣 尿道下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鼻甲在鼻内镜所见及鼻窦CT上的影像学特征,为鼻甲在鼻内镜分型手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7例鼻甲手术患者,术前依据鼻甲在鼻内镜所见及鼻窦CT上下鼻甲的影像学特征,分成三组,分别在鼻内镜下行鼻甲骨折外移术87例、鼻甲粘骨膜骨组织切除术68例及鼻甲粘膜组织切除术32例,术后半年对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鼻窦CT。结果患者症状87例行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自述鼻腔通气明显改善78例,稍改善或无明显改善的9例;68例行鼻甲粘骨膜骨质切除术,鼻腔通气均明显改善。32例粘膜组织切除术疗效明显,鼻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体征鼻内镜临床所见87例行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67例见总鼻道宽敞;68例行鼻甲粘骨膜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到总鼻道宽敞,鼻甲形态好;32例行鼻甲粘膜切除术的患者,28例见总鼻道宽敞,鼻甲形态好;鼻窦CT对比所见87例行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鼻甲骨与上颌窦内壁的夹角明显变小,总鼻道宽敞;68例行鼻甲粘骨膜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下鼻甲骨形态光滑,无明显增生骨质;32例行鼻甲粘膜切除术的患者,均见总鼻道宽敞,鼻甲粘膜无明显肥厚。结论由于患者的体质及鼻甲在慢性炎症的刺激和或代偿增生的时间不同,鼻甲增生肥大的性质有所不同,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在处理鼻甲的策略上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要根据患者的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来选择较适合患者患者的手术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下鼻甲 骨折外移 粘骨膜下骨组织切除术 粘膜下组织切除术
  • 简介:本文报道一种与上颌种植有关的软组织重建和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从种植区邻近腭部粘膜取带蒂粘膜结缔组织置于种植区,供区保留原有上皮覆盖,种植区可获得软组织并具有多种优点。带蒂软组织移植已用于多种情况:即刻种植后关闭伤口;牙龈乳头重建;缺损和软组织裂开的修复以及骨移植和种植体周围炎治疗后伤口的多层关闭。103例用此方法治疗超过32个月,仅2例发生软组织部分坏死,所有病例比术前有明显改善。

  • 标签: 腭部粘膜下 结缔组织瓣 修复 下颌局部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癌的手术治疗逐步普及和规范,但其术后并发症仍有发生,尤其在广大的基层医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等仍较多,本文通过对手术方式的改进及术后有效引流管的放置和包扎方式的改变,很好的预防了皮积液的发生。

  • 标签: 乳腺癌术后 皮瓣下积液 预防 术后皮下积液 术后并发症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01年1月~2010年4月,采用阴囊正中带蒂皮形成形矫治复杂尿道裂22例,一次成功率95.46%。并简要介绍了三种术式的适应证和提出此手术是一项复杂的系列工程等问题。

  • 标签: 尿道下裂带蒂皮瓣成形矫治
  • 简介:摘要1例7年前行二尖置换术的患者,现诊断为二尖置换术后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在体外循环下行二次二尖置换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效果满意。

  • 标签: 体外循环 再次二尖瓣置换 手术配合
  • 简介:我科在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间采用腹壁埋藏的自体颅骨结合钛颅骨锁早期回植共7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16-60岁,平均35岁;本组病例入院后均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减压术,其中单纯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血肿合并脑内血肿30例,硬膜血肿合并脑挫裂伤25例,高血压脑出血10例。

  • 标签: 自体颅骨瓣 早期回植 颅骨缺损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