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二尖成形环行二尖成形手术治疗二尖反流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25例二尖中重度反流患者进行二尖成形手术,男11例,女14例;年龄18~65(52±4.1)岁。病因包括先天性二尖关闭不全3例,叶弹性纤维退行性变致叶脱垂、腱索断裂或冗长致叶脱垂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合并房颤13例,三尖中重度反流11例。结果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随访1~31个月,平均(15.2±13.6)个月。同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二尖反流情况明显减轻,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增加,心功能状态明显改善。结论联合应用二尖成形环对二尖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术后无需长期抗凝,是治疗单纯二尖关闭不全患者的理想手术方式。

  • 标签: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 二尖瓣成形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标准外伤大骨与常规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外伤大骨术。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半年,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为76.27%,死亡率为5.08%,平均住院时间为31.07±9.0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1643±2305元,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可首选标准外伤大骨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 常规骨瓣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侧方皮和静脉皮修复伴有皮肤缺损断指再植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共收治了26例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共28指,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14例15指)观察组(12例13指),给予对照组侧方皮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皮修复治疗,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距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患者,指侧方皮修复和静脉皮修复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修复方法。

  • 标签: 侧方皮瓣修复 静脉皮瓣修复 皮肤缺损 断指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远端蒂皮、筋膜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72例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6例病例接受常规治疗措施,同时实验组36例病例接受远端蒂皮、筋膜修复,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研究对象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等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远端蒂皮、筋膜修复四肢严重烧伤缺损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帮助病人加快恢复速度,具有较高临床意义,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远端蒂皮瓣 筋膜瓣修复 四肢 严重烧伤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常规骨与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根据“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将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前一组采取常规骨术治疗,后一组实施标准外伤大骨治疗。将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比常规骨术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常规骨瓣 标准外伤大骨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皮血液循环观察尺在皮移植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64例皮移植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2)和研究组(n=32),常规组采用常规观察法,研究组采用自制皮血液循环观察尺。对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皮成活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护士对皮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皮成活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危象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均要高于常规组(P<0.05)。从科室随机抽取9名护士,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士对皮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认可度情况进行观察。9名护士均认为皮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直观观察皮颜色、对皮颜色认知统一、皮颜色指引指导性强;有8名护士认为皮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提升工作效率。结论:在皮移植术后应用自制皮血液循环观察尺可以有效提升血管危险及时发现率、护理文书合格率,且可以有效提升术后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制皮瓣 血液循环 观察尺 皮瓣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性外伤性硬膜血肿治疗中标准大骨开颅术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急性外伤性硬膜血肿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颅内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标准大骨开颅术在急性外伤性硬膜血肿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急性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颏动脉岛状皮在下咽、颈段食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颏动脉岛状皮修复下咽肿瘤术后缺损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76岁;国际抗癌联盟(UICC)临床分期:T2N1M0 1例、T2N2M0 1例、T3N1M0 3例、T4N1M0 1例;皮大小3.5 cm×5 cm~5.0 cm×8 cm;累及食道入口修复2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皮存活情况、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吞咽功能和GRABS嗓音量表评估发音质量,观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切取皮顺利,术后获随访2~36个月。患者皮全部存活,切口一期愈合,无咽漏,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GUSS评为0级1例、1级3例、2级2例)。5例不同程度恢复发音功能(GRBAS评分0分2例、1分2例、2分1例) ,1例全喉切除患者丧失发音功能。3例术后1~6个月拔除气管套管,1例全喉切除、2例放疗后喉部水肿患者至末次随访尚未拔除气管套管。1例术后6个月发现肺部转移,余5例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颏动脉岛状皮血供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下咽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理想选择。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头颈部缺损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腹壁动脉穿支(DIEP)皮挽救扩张器置入失败并再造乳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DIEP皮移植再造乳房补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失败的患者资料。术后观察皮成活情况、乳房形态以及供区伤口愈合情况和腹壁功能。结果共纳入1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53岁。既往曾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扩张器置入乳房重建术,需再造乳房均为单侧,左侧8例,右侧5例。其中3例发生扩张器感染取出,4例发生扩张器包膜挛缩移位,6例自感不适需要取出假体。13例患者共切取移植13块游离DIEP皮,皮长(25.5±0.6) cm、宽(12.6±0.4) cm、厚(5.9±0.7) cm,血管蒂长度为(11.3±0.4) cm。皮平均重量为435 g(390~510 g)。平均手术时间为440 min (390~560 min)。6例患者选用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4例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2例选用胸背血管作为受区吻合血管,1例选用胸背血管和胸廓内血管近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所有DIEP皮均一期顺利成活。术后随访16.5个月(12~39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挛缩变形。皮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腹壁运动功能无明显受限。结论DIEP皮用于扩张器置入失败后的乳房再造,术后乳房形态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成形术 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 软组织扩张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血管蒂腹壁动脉穿支皮在乳房再造手术中的的应用效果和手术适应证。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应用双血管蒂腹壁动脉穿支皮进行延期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应用CT血管造影评估腹壁动脉穿支条件,术中应用吲哚菁绿造影评估灌注范围,判断行双血管蒂腹壁动脉穿支皮的必要性。对患者基本信息、术前检查、手术方式、并发症、术后乳房形态及肿瘤是否复发等情况进行统计及总结。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31例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再造女性患者,年龄30~55岁,平均43.0岁。其中16例行放疗,9例既往手术史导致明显下腹部瘢痕,2例体质量指数低于20 kg/m2。术中切取皮20 cm×8 cm~20 cm×38 cm,手术时间(593±94) min。以双侧腹壁血管穿支为蒂24例,以腹壁血管穿支及对侧腹壁浅血管为蒂6例,以双侧腹壁浅血管为蒂1例。血管吻合方面,双血管蒂内吻合6例,与2条受区血管分别吻合25例。31例皮除1例皮边缘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4例供区脂肪液化,经清创及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至5年,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双侧乳房对称性及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外观良好,无腹部膨隆、腹壁疝等并发症,随访期间乳腺肿瘤无复发。结论双血管蒂腹壁动脉穿支皮在提供丰富皮肤软组织的同时能够确保有效血供,可以获得良好的乳房形态。对于胸部组织缺损严重、腹部脂肪较少或下腹部中线瘢痕的延期乳房再造患者是兼具灵活性与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乳房成形术 腹壁 穿支皮瓣 游离组织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三尖环显像技术指导的远端希氏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8月至12月共30例有起搏适应证的心动过缓患者,年龄(64±15)岁,其中男15例(50%,15/30)行远端希氏束起搏。使用希氏束鞘管在三尖隔叶下方造影显示三尖环,并以此为影像学标志,将起搏导线植入三尖下方心室侧希氏束区域(即远端希氏束区域)。评价手术成功率,术中及随访期间希氏束起搏参数、起搏特点、导线对三尖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结果共28例(93.3%,28/30)患者成功完成远端希氏束起搏。术中希氏束起搏阈值为0.4~1.9(1.00±0.42)V/1 ms,R波振幅为(5.4±2.7)mV。成功完成希氏束起搏的病例中,92.9%(26/28)的患者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夺获希氏束和周围心室肌的阈值分别为(1.03±0.43)V/1 ms和(1.05±0.73)V/1 ms。另外2例选择性希氏束起搏患者的希氏束夺获阈值均为0.7 V/1 ms。随访(19.5±3.5)个月,患者希氏束起搏阈值[(0.97±0.41)V/1 ms对(1.00±0.42)V/1 ms,P=0.643]和R波振幅稳定。未发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三尖反流加重情况。结论三尖环显像技术指导的远端希氏束起搏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远端希氏束起搏多数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三尖显像技术可帮助定位远端希氏束,完成目的性心室侧希氏束起搏导线植入。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远端希氏束起搏 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 三尖瓣隔叶 造影 放射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小腿带蒂皮修复胫骨外露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47例腰硬联合麻醉小腿带蒂皮修复胫骨外露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麻醉经过平顺,手术过程顺利,4例(8.51%)患者术后出现低血压、5例(10.6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经护理干预后得到有效控制;除2例(4.25%)皮远侧缘发生坏死外,其他所有皮血供均良好、全部存活。结论严密细致的观察和行之有效的护理是皮移植修复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带蒂皮瓣移植 胫骨外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显微镜声带微术治疗任克氏水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32(数据有点多)例任克氏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66例给予支撑喉镜显微镜声带微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住院相关差异;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高于对照组81.8%,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声嘶恢复时间、声带黏膜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撑喉镜显微镜声带微术治疗任克氏水肿效果佳,其临床有效率高,创伤小、恢复快,住院短,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支撑喉镜显微镜下 声带微瓣术 任克氏水肿 疗效
  • 简介:1临床资料1999~2001年,我们采用背侧包皮带蒂皮成形尿道治疗先天性尿道裂12例,年龄2~12(平均4.2)岁,其中阴茎型7例,阴茎阴囊型5例,连续硬膜外麻醉,小儿加用基础麻醉,龟头缝线牵引,分离龟头与包皮粘连,从尿道口插入8~12号多孔硅胶尿管,距冠状沟0.5cm处作包皮环形切口,直达阴茎白膜,沿白膜游离阴茎皮肤至阴茎根部,切除腹侧纤维索条,充分矫正下屈.

  • 标签: 背侧带蒂包皮皮瓣 治疗 先天性尿道下裂畸形 儿童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斜行包皮岛状皮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尿道裂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采用斜行包皮岛状皮尿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Onlay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但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差距,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72.22%,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患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斜行包皮岛状皮尿道成形术对尿道裂患儿的治疗相对于常规的尿道裂修复术具有更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胸腔镜二尖置换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心脏病患者行全胸腔镜二尖置换术,观察患者手术配合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时间(3.16±0.49)h;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6.57±4.18);术后辅助呼吸时间(6.01±1.24);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23.18±3.64);术后住院时间(9.53±1.85);40例患者中出现有5例(12.50%)出现并发症,其中腹胀2例(5.00%)、切口感染1例(2.50%)、切口出血1例(2.50%)、术后疼痛1例(2.50%)。结论:对全胸腔镜二尖置换术患者进行手术配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全胸腔镜 二尖瓣置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系统评价二尖成形术(MVP)与二尖置换术(MVR)治疗风湿性二尖心脏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治疗的178例患者,按所行术式分为MVP组(29例)和MVR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两组患者在术中指标、术后ICU停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辅助设备应用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VP组病死率低于MVR组(χ2<0.05)。术后MVP组跨压差及反流严重程度高于M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风湿性二尖瓣膜病的患者,行MVP治疗可以取得与MVR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死亡风险更低。对于二尖反流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行MVR手术,或在MVP基础上行周修复术降低术后反流风险。

  • 标签:
  • 简介:摘要:天然气大发现以来,以色列能源市场结构变化,能源分配的运作规则发生改变,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能源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逐步出台政策鼓励能源市场竞争。本文使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模型”(AGIL模型)分析以色列天然气能源市场结构与政府监管,以色列天然气市场结构的各个环节还处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而风险评估与市场监管是这一过程的推进者。同时以色列也面临着能源结构单一化、化石能源占比过高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能源需求的管控。

  • 标签: 社会结构,行政管理,能源,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