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学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方法,概述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cerebral vein thrombosis, D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南京鼓楼医院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经影像学确诊的DCVT住院病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11例DCVT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41.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头痛(11/11,100%)、意识障碍(5/11,45.5%)和癫痫发作(4/11,36.4%)。11例患者均累及直窦,9例累及大脑大静脉,5例累及大脑内静脉,1例累及基底静脉。所有患者均合并其他静脉窦血栓,3例合并皮质浅静脉血栓形成。8例(72.3%)早期CT平扫(发病1周内)可显示大脑大静脉高密度点征或直窦条索征。头颅MRI显示90.9%(10/11)的患者出现脑实质损害,以丘脑受累(5/11,45.5%)最常见,其次为深部白质(4/11,36.4%)。1例患者接受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发病第6天死亡。其余10例接受抗凝治疗后好转,随访4个月至13年显示,4例遗留轻至中度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3分),6例恢复正常。结论头痛、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是DCVT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丘脑或深部白质受累时需警惕DCVT的可能。需重视早期CT平扫显示的高信号血栓点征和条索征。合并皮质静脉血栓形成的DCVT患者急性期进展迅猛,转归较差。

  • 标签: 颅内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 窦血栓形成,颅内 脑静脉 丘脑 神经影像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继发性肺栓塞(PE)是卒中后主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突然恶化或死亡的原因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脑卒中后DVT和PE的发生,近年来,我国对卒中后DVT和PE也高度重视.本文就脑卒中后DV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脑血管意外 静脉造影术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病综合证合并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51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病理主要类型分别是局灶节段性的肾小球硬化、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比分析三类患者的各项数据指标。结果膜性肾病出现血栓的情况多余其他两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血栓的部位一般为下腔静脉、肺静脉、肾静脉;比较三种病理类型患者抗凝血酶Ⅲ、血小板、血红蛋白、血清白蛋具体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情况比较多,患者患有不一样的肾病综合征其出现血栓的情况也不一样,临床治疗中,必须秉承着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 标签: 肾病综合证 合并血栓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3月间收治的15例AMV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4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84h。手术前诊断6例,9例根据手术所见作出诊断。2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治疗。平均切除肠管300cm,4例行局部溶栓治疗。住院死亡4例,2例遗留短肠综合征。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凝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是改善AMVT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可能存在的高凝状态和与体征不符的腹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彩色多普勒、CT是敏感的检查方法。局部溶栓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有计划的再剖腹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生机肠管的必要步骤。电视腹腔镜技术在AMVT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血管中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是一种成熟的细胞间通讯介质,可由不同细胞在活化或凋亡状态下释放。研究表明,EV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V表面及胞体内有多种促凝物质表达,且EV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凝血因子VII(coagulation factor,FVII)异常激活以及血小板聚集与活化有关,此外,EV还可参与抗凝或纤溶途径。监测外周血EV水平,可为多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细胞外囊泡 微囊泡 外泌体 血栓
  • 简介: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4月至2007年4月收住我科的13例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病例中84.6%,有明确的病因,其中非感染性因素占61.3%;84.6%的患者以头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脑脊液压力升高;CT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80%,而MRV阳性率达到100%;D-二聚体升高者60%。所有患者确诊后即予抗凝治疗以及控制癫痫、降颅压等对症治疗,治愈6例,好转6例,死亡1例,再通率46%。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易被误诊,头颅MRI/与MRV结合检查是诊断CVST的最好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CVST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以此分析炎症反应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临床资料分析设定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体检的40例健康人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水平。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hs-CR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高,而且分型不同,血浆hs-CRP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其中混合型血浆hs-CRP水平最高,最低为周围型,对比差异显著(P<0.05);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病时期不同,血浆hs-CRP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其中最高为急性期,最低为恢复期,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可以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指标作为临床参考,可见,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具有相关性。

  • 标签: CRP 深静脉血栓 超敏C反应蛋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置管溶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具体疗效。方法近年来本院收治了数十例急性DVT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除少部分采用药物治疗外,其他人员均采用溶栓治疗。观察分析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痊愈有23人,显效有14人,有效有11人,无效有9人。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住院时间为7-11d。随访半年后,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仅9例血栓复发。结论静脉置管溶栓疗法安全、可靠,是治疗急性DVT的最佳选择。

  • 标签: DVT 胫后静脉 腔静脉滤器
  • 简介:脑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其中以上矢状窦血栓形成(superiorsagittalsinusthrombosis,SSST)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则可危及生命。笔者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10月诊断明确的2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矢状窦血栓形成 脑血管造影术
  • 简介:应用14项反映血管壁、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的指标,对112例DVT患者和12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并对8只家兔做颈总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结果表明,Fg:Ag和rWFAg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01);AT-Ⅲ:Ag、pc:Ag和pc:a明显低于正常值(P<0.001);PLG:Ag、PLG:a和PL:a也降低(P<0.01,<0.001和<0.05)。由此可见,DVT的发病机理与血流郁滞、血液成分改变和血管壁损伤密切相关。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郁滞 凝血 抗凝 纤溶
  • 简介:摘要每四个死亡病人中有一个是因为血栓导致的1,血栓发生在静脉系统通常导致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每年每1000个人中大约有1-2个人患静脉血栓2。在美国,静脉血栓每年影响900000人,导致数以万计的患者住院甚至死亡3,已知深静脉血栓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肥胖,癌症,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4。制动导致血流扭曲,例如手术后卧床不起的位置,长时间的飞行,和下肢麻痹组成了自发性DVT的主要刺激因素。此外静脉血栓不同于动脉血栓,它保持着内皮细胞的完整性5。

  • 标签: 静脉血栓 血管内皮损伤 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