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随着生物瓣膜取材、预处理、抗钙化修饰等各个步骤技术工艺的改进和提高,瓣膜使用寿命大大延长,降低了生物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与瓣膜相关并发症,生物瓣膜使用数量不断上升.总结2003-2008年间我院生物瓣膜使用现状.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共完成单纯心脏瓣膜替换手术1698例,平均年龄为(50±13)岁.其中生物瓣膜替换术858例,平均年龄为(53±9)岁.2003~2008年采用生物瓣/机械瓣的患者例数分别为9/142、18/240、132/155、170/123、240/117、289/63.生物瓣膜所占同期瓣膜手术数量百分比分别为5.96%、7.00%、46.00%、58.02%、67.23%、82.10%.结果院内死亡共52例,死亡率3.06%(52/1698).生物瓣替换术后患者死亡20例,总死亡率2.33%(20/858).2003~2008年生物瓣替换术后死亡率分别为0%、5.56%、2.27%、1.17%、2.08%、2.42%.2003~2008年采用生物瓣替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1/9)、11.11%(2/18)、9.84%(13/132)、8.82%(15/170)、12.08%(29/240)、5.88%(17/289).结论采用生物瓣并没显著影响患者的近期疗效,且无需长期抗凝,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对条件适合、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如患者同意接受因生物瓣膜毁损而导致的再手术,可采用生物瓣膜手术.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单纯心脏瓣膜替换术 生物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方法。方法我院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经过临床确诊为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皆接受瓣膜替换术,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与治疗,分析与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全部的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的监护与治疗,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患者16例,因失血性休克的死亡患者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例,呼吸衰竭患者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2例,肝功能损伤患者3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患者在进行瓣膜替换手术之后,需要强化术后对患者的治疗与监护,强调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液体平衡与电解质、酸碱平衡、镇痛镇静等方面的管理。特别注意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既能促使患者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还能最大化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 术后监护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干休所患有心脏瓣膜病的老干部及家属26人,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26例老干部及家属经药物治疗结合护理干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咳嗽咳痰症状减轻,能有效排痰,焦虑及恐惧情绪均有所缓解,能够积极配合用药及护理,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100%。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心脏瓣膜病,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改善其焦虑、恐惧心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 心脏瓣膜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瓣膜病的内科综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内科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26例,有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46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5.8%;对照组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1%,38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9.2%。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科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方法 共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0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术后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掌握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24小时内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环节的管理方法。方法 总结2017-2021年共145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的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风险管理措施,不断创新和完善护理流程。结果 145例重症瓣膜患者术后早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严格执行和优化护理流程,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 标签: 体外循环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 术后早期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全员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在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MHVR)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住院收治的行MHVR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HVR治疗。根据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一天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监护室治疗时间,出院时自理能力及出院后一月生存质量。结果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心理情绪评分较对照组下降P<0.05,监护室治疗时间干预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自理能力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P<0.05,出院后一月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提升P<0.05。结论全程全员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可改善MHVR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缩短监护室治疗时间,提升患者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机械性心脏瓣膜置换术 全程全员全方位健康教育模式 焦虑 抑郁 自理能力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方式进行介绍,综合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38∶37),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心内科治疗;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人工瓣膜置换治疗。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窦性心率恢复情况作为第一观察指标;待患者恢复期满 6个月后,收集并比对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情况,将之作为第二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恢复 35例,恢复率达 92.11%,优于对照组的 22例(恢复率为 59.50%);观察组患者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射血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值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内科保守治疗法。

  • 标签: 人工瓣膜置换 心脏瓣膜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接受瓣膜置换手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后的护理要点,探讨不同护理模式的优劣势,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在完成瓣膜置换术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临床数据,采用对比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术后重症监护室护理要点,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法。分析护理要点下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全面的护理,包括监测心功能、维持循环稳定、防止感染等要点,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瓣膜置换术后的康复成功率。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注重综合护理,个性化护理要点,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这一研究结果为重症监护室护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未来的护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瓣膜置换术后 重症监护室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1月~2019.1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研究对象选取例数为8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对比上,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在呼吸机使用时间对比上,观察组所使用的时间较短;在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上,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在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于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1月~2019.1月,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研究对象选取例数为80例。根据治疗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和研究组(40例,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对比上,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短;在呼吸机使用时间对比上,观察组所使用的时间较短;在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比上,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在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对治疗的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病患,使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在生物瓣膜置换术基础上结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LVEF、心排出量和心排血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cTnI、CK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心脏瓣膜病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的心肌损伤,降低MMP-2和MMP-9水平。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生物瓣膜置换术 尼可地尔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