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向阳 余涛 张静 滕莉 蔡威 黄开禹 纪金童 吴宇 杜天明 王智辉 韩亮 王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4300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分子诊断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分子诊断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14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手术室 43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胃肠外科 43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胞外体中微小RNA(miR)-374a-5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鲜胃癌组织分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提取胞外体,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胞外体中miR-374a-5p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74a-5p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胃癌胞外体中miR-374a-5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2.571±0.213比1.244±0.125,t=7.663,P=0.011),其高表达与胃壁浸润深度(T1,T2/T3,T4高表达,25/45,P=0.019)、淋巴结转移(无/有淋巴结转移高表达,19/51,P=0.045)、肿瘤部位(近端/远端胃癌高表达,28/42,P=0.008)、远处转移(无/有远处转移高表达,47/23,P=0.022)、临床分期(早期/进展期高表达,9/61,P=0.023)及生存时间(高/低表达平均生存时间,37.8个月/48.1个月,P= 0.001)等均相关,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因素(P=0.000)。结论胃癌胞外体中miR-374a-5p表达升高可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预后。

  • 标签: 胃癌 微小RNA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34对小儿恶性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恶性胶质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miR-34表达水平。用过表达对照和miR-34慢病毒感染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建立对照组和miR-34组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对照组和miR-34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34靶基因。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靶基因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神经胶质瘤组织中miR-34表达水平(0.44±0.1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9,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2.09±0.31)明显高于miR-34组(1.63±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9.37±8.19)%]明显高于miR-34组[(58.32±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1,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36.22±15.29)个]明显高于miR-34组[(76.29±9.2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1,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SOX4基因是miR-34的靶基因。癌旁组织中SOX4蛋白水平(0.91±0.12)明显低于肿瘤组织(2.86±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P<0.05)。对照组细胞SOX4蛋白表达水平(1.28±0.14)明显高于miR-34组(0.6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3,P<0.05)。对照组细胞TMEM2蛋白表达水平(1.37±0.17)明显高于miR-34组(0.7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结论miR-34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呈低表达,通过调控SOX4蛋白表达水平,调节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 标签: 微小RNA-34 胶质瘤 增殖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细胞(DU145)中miR-185对活化素受体样激酶4(ALK4)基因的调控作用,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省中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20例前列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miR-185及ALK4基因的表达水平;将miR-185模拟物及阴性对照转染至DU145细胞中,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研究miR-185与ALK4基因间的关系;随后,将ALK4过表达质粒与miR-185模拟物共转染至DU145细胞中,采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miR-185和ALK4表达水平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证明,miR-185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0.43±0.14)低于癌旁组织(1.03±0.06,t=6.736,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85与ALK4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3,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表明,miR-185模拟物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0.38±0.07)低于对照组(1.01±0.03,t=13.676,P<0.05);前列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85模拟物组侵袭细胞数[(125.33±13.01)个]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数[(342.33±11.93)个,t=21.290,P<0.05];而与ALK4过表达质粒共转染后,miR-185模拟物转染组(322.00±18.33)与对照组(332.33±17.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05)。结论miR-185可通过靶向抑制ALK4基因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能力。

  • 标签: 微小RNA 前列腺癌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Myc调控的微小RNA(miRNA,miR)表达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构建c-Myc低表达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分为c-Myc沉默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不同MDA-MB-231细胞进行miRNA测序,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验证具有显著差异的hsa-let-7a、hsa-let-7c、hsa-let-7d、hsa-miR-34c和hsa-miR-98在细胞中的表达,及20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和hsa-let-7a的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Sidak方法比较多组差异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Myc沉默组中有126个miRNA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4个显著上调,42个显著下调。RT-qPCR验证发现与对照组比较(1.007±0.128,1.003±0.084,1.008±0.138,1.013±0.184,1.009±0.148),在c-Myc沉默组中,hsa-miR-34c(0.693±0.167,F=6.825,P<0.05)、hsa-miR-98下调(0.737±0.145,F=5.260,P<0.05),hsa-let-7a(1.474±0.349,F=7.081,P<0.05)、hsa-let-7c(1.630±0.485,F=7.387,P<0.05)、hsa-let-7d上调(2.104±0.636,F=11.370,P<0.05)。结论c-Myc调控let-7a、let-7c、let-7d、miR-34c和miR-98影响三阴性乳腺癌侵袭转移。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c-Myc c-Myc/微小RNA簇 hsa-let-7a-5p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微小RNA(miRNA,miR)-345-5p对成骨细胞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iRNA芯片寻找差异表达miRNA。pLVX-IRES-ZsGreen1质粒构建miR-345-5p过表达载体,建立过表达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过表达变异miR-345-5p大鼠成骨细胞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生长曲线实验对比3组细胞增殖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相互作用。构建miR-345-5p+空质粒、对照RNA+空质粒、对照RNA+Smad1质粒和miR-345-5p+Smad1质粒组,在大鼠成骨细胞内验证miR-345-5p与Smad1基因的相互作用。采用Student-t检验和ANOVA分析。结果生信分析提示miR-345-5p在骨折中的高表达,Smad1为其调控分子。将miR-345-5p质粒导入大鼠成骨细胞,CCK-8提示miR-345-5p质粒较miR-345-5p变异体质粒(48 h:q=7.453,P<0.01,72 h:q=15.34,P<0.01)及空白质粒(48 h:q=6.963,P<0.01,72 h:t=12.68,P<0.01)成骨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生长曲线显示转入miR-345-5p质粒的成骨细胞48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q=3.814,P<0.05),72 h时细胞数量显著低于miR-345-5p变异(q=11.010,P<0.01)和对照组(q=10.41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345-5p可降低野生型Smad1-3’端非编码区(3’UTR)质粒组荧光素酶的活性,细胞实验证实miR-345-5p显著降低大鼠成骨细胞的活性和生长曲线,过表达Smad1后成骨细胞的活动和生长曲线得到恢复。结论miR-345-5p通过调控Smad1分子调控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参与骨折的愈合。

  • 标签: 微小RNA-345-5p Smad1 骨折 成骨细胞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03对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顺铂(DDP)耐药食管癌细胞株TE-8/DDP和亲本细胞株TE-8细胞中miR-203表达水平。将TE-8/DDP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miR-203组,采用慢病毒感染建立对照和miR-203过表达细胞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分析对照组和miR-203组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水平;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203靶基因。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miR-203靶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亲本细胞株TE-8细胞miR-203表达水平(1.31±0.15)明显高于DDP耐药食管癌细胞株TE-8/DDP中miR-203表达水平(0.5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1,P<0.05)。对照组细胞经50 μg/ml和100 μg/ml DDP处理36 h后细胞吸光度值(1.98±0.13、1.43±0.12)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吸光度值(1.58±0.11、1.11±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1、3.017,P<0.05)。对照组细胞经50 μg/ml和100 μg/ml DDP处理36 h后细胞凋亡率[(30.54±5.81)%、(51.45±6.29)%]明显低于miR-203组细胞吸光度值[(49.29±5.00)%、(78.27±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1、3.017,P<0.05)。100 mg/kg DDP治疗20 d后,对照组细胞形成肿瘤体积[(498.35±43.10) mm3]明显大于miR-203组细胞体内肿瘤体积[(309.44±27.87)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1,P<0.05)。对照组细胞形成肿瘤质量[(8.91±1.29) g]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体内肿瘤质量[(4.73±1.01)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是miR-203的靶基因。对照组细胞ABCE1表达水平(0.89±0.09)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ABCE1表达水平(0.2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1,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0.38±0.09)明显高于miR-203组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1.21±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81,P<0.05)。结论miR-203通过靶向ABCE1蛋白调控食管癌对顺铂的耐药性。

  • 标签: 微小RNA-203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E1蛋白 食管癌 顺铂 耐药
  • 简介:摘要外泌体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微环境和各种体液中,可通过传递微小RNA(miR)、mRNA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介导信号转导。miR-130a可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物质存在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外泌体中,参与各种疾病的调控机制,成为某些疾病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现综述外泌体miR-130a在非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 标签: 外泌体 微小RNA 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35b-5p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收集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28例,检测miR-135b-5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高表达与低表达组的差异,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探究miR-135b-5p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调节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数据库中寻找miR-135b-5p的下游信号通路。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miR-135b-5p在食管鳞癌患者中低表达(0.004比0.014,Z=-2.89,P<0.01)且与T分期相关(χ2=5.82,P<0.05)。此外,划痕实验发现24 h后对照组划痕空白面积低于高表达组(ECA109:0.22±0.02比0.26±0.01,t=2.21,P<0.05;KYSE150:0.33±0.01比0.54±0.02,t=9.77,P<0.01),Transwell实验说明24 h后高表达组细胞迁移数量低于对照组(ECA109:47.17±4.98比136.00±7.78,t=9.62,P<0.01;KYSE150:25.83±2.10比153.00±7.49,t=16.34,P<0.01),48 h后高表达组细胞侵袭数量低于对照组(ECA109:171.00±24.02比382.30±15.34,t=7.42,P<0.01;KYSE150:244.00±27.33比493.70±53.23,t=4.17,P<0.01),高表达组p-smad2/3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ECA109:0.82±0.02比1.10±0.03,t=7.70,P<0.01;KYSE150:0.28±0.02比0.73±0.02,t=14.12,P<0.01)。结论miR-135b-5p可能通过下调smad2/3磷酸化水平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 标签: 食管鳞癌 微小RNA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1-3p在胃癌(G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R-1-3p对G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GC患者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3p在GC组织及癌旁组织、人GC细胞系(MKN-45、BGC823、AGS、MGC803、SGC7901)和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1-3p表达水平与G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用克隆形成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miR-1-3p的表达水平对GC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p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永生基因4(BAG4)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miR-1-3p在G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 (0.815±0.060)低于癌旁组织 (1.604±0.140,t=5.922,P<0.01),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均P<0.05)。miR-1-3p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风险比(HR)=0.519,95%可信区间(CI):0.259~0.953,P<0.05)。过表达miR-1-3p组GC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t=9.089,P<0.01),敲低miR-1-3p后得到了与之相反的结果(t=8.783,P<0.01)。BAG4是miR-1-3p潜在的靶基因。下调miR-1-3p可逆转si-BAG4对GC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结论miR-1-3p通过靶向BAG4的表达调控GC细胞的增殖侵袭。

  • 标签: 微小RNA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永生基因4 胃癌 增殖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癌(TC)细胞中微小RNA-630(miR-630)对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锌指转录因子(Slug)表达的影响,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的4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及其癌旁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甲状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miR-630的表达水平;将miR-630模拟物(mimics)转染至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细胞中,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观察Slug基因的表达水平,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630对Slug基因的调控作用;同时,将过表达Slug质粒与miR-630 mimics共转染至TPC-1细胞,应用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观察miR-630和Slug表达变化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630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1.13±0.07),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表达水平(5.33±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2,P<0.05);miR-630 mimics上调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miR-630后,Slug mRNA表达水平(0.48±0.09)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1.03±0.07,t=7.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630 mimics与Slug 3’非翻译区野生型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0.38±0.03,t=13.0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iR-630 mimics与Slug 3’非翻译区突变型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却无明显变化(1.08±0.02比1.02±0.03,t=1.12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R-630 mimics组侵袭细胞数(241.3±42.4)明显低于对照组侵袭细胞数(467.5±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P<0.05);miR-630 mimics和Slug过表达质粒共转染组细胞的侵袭细胞数(411.6±28.3)与阴性对照组(NC,418.3±3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P>0.05)。结论miR-630能够通过靶向抑制Slug的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微小RNA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症环境下微小RNA(miRNA,miR)-613在CHON-001细胞中的变化及其对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HON-1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研究分实验1、2,实验1分为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前0 h组、刺激后3 h组、6 h组、12 h组及24 h组,各组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CHON-001细胞内miR-613的表达。实验2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IL-1β组(仅IL-1β刺激)、IL-1β+miR-613组(IL-1β刺激且转染miR-613激动剂)、miR-613组(仅转染miR-613激动剂);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miR-613对CHON-001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13对CHON-001细胞凋亡的影响。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ANOVA)。结果实验1中,0 h组miR-613的相对表达量是0.99±0.06,miR-613在3 h组(0.67±0.12比0.99±0.06,F=8.124,P<0.01),6 h组(0.47±0.07比0.99±0.06,F=12.257,P<0.01),12 h组(0.34±0.10比0.99±0.06,F=17.941,P<0.01)和24 h组(0.19±0.04比0.99±0.06,F=26.899,P<0.01)的相对表达量均较0 h组显著降低。实验2中,CCK-8显示,IL-1β组的细胞增殖率(0.51±0.03)较对照组(1.00±0.01)显著降低(F=16.243,P<0.01);IL-1β+miR-613组的细胞增殖率(0.79±0.02)较IL-1β组(0.51±0.03)显著升高(F=8.257,P<0.01)。Western blot显示,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在IL-1β组的相对表达量(0.44±0.05)较对照组(0.13±0.02)显著升高(F=11.481,P<0.01);bax蛋白在IL-1β+miR-613组的相对表达量(0.28±0.06)较IL-1β组(0.44±0.05)显著下降(F=7.423,P<0.01)。Active Caspase-3蛋白在IL-1β组的相对表达量(0.41±0.02)较对照组(0.08±0.01)显著升高(F=12.151,P<0.01);Active Caspase-3蛋白在IL-1β+miR-613组的相对表达量(0.23±0.02)较IL-1β组(0.41±0.02)显著下降(F=9.246,P<0.0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在IL-1β组的相对表达量(0.22±0.02)较对照组(0.63±0.02)显著下降(F=20.126,P<0.01);bcl-2蛋白在IL-1β+miR-613组的相对表达量(0.45±0.03)较IL-1β组(0.22±0.02)显著升高(F=8.467,P<0.01)。结论炎症环境下miR-613在CHON-001细胞的表达降低;而升高miR-613的表达可以促进炎症环境CHON-001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 标签: 微小RNA-613 CHON-001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290靶向Beclin 1对食管癌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到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miR-1290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Eca-109食管癌细胞,建立miR-1290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290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1290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1.23±0.19)比较,食管癌组织miR-1290表达水平(3.01±0.22)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1,P<0.05)。与对照组细胞(1.89±0.17)比较,实验组细胞吸光度值(1.08±0.12)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5)。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5.49±1.25)%]比较,实验组细胞凋亡率[(29.21±3.84)%]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9,P<0.05)。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39.28±18.62)个]比较,实验组细胞迁移数量[(84.59±8.59)个]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8,P<0.05)。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Beclin 1是miR-1290的靶基因。与癌旁组织(1.09±0.19)比较,食管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0.41±0.15)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与对照组细胞(0.51±0.11)比较,实验组细胞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0.98±0.20)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8,P<0.05)。结论miR-1290通过靶向调控Beclin 1的表达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

  • 标签: 微小RNA-1290 Beclin 1 食管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和微小RNA-145(miR-145)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海南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UG1、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分析TUG1、miR-145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TUG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miR-145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TUG1、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TUG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miR-145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TUG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UG1高表达者(P=0.010),miR-145高表达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miR-145低表达者(P<0.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TUG1明显高表达,miR-145明显低表达,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具有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s 牛磺酸上调基因1 miRNA-145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miR)-28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诊为食管癌并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90例为初发组,确诊为手术后复发的食管癌患者30例为复发组,以正常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8的水平,同时检测各组固醇调节因子结合因子2(SREBF2)及同源异型盒基因B3(HOXB3)的水平。绘制初发组及复发组血清miR-28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等方法分析结果数据。结果血清miR-28水平在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低到高依次为复发组(0.275±0.084)、初发组(0.337±0.186)、对照组(0.878±0.174,F=30.873,P<0.01);血清SREBF2、HOXB3的mRNA水平在复发组(1.005±0.199、0.814±0.113)、初发组(0.950±0.175、0.755±0.104)均高于对照组(0.264±0.074、0.332±0.092,F=76.589、54.821,P<0.01)。初发组患者术后miR-28的水平(0.853±0.186)明显升高(t=4.014,P<0.01);SREBF2、HOXB3的mRNA水平(0.297±0.085、0.334±0.090)均明显下降(t=-11.337、-9.064,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初发组术前检测中miR-28与SREBF2、miR-28与HOXB3呈负相关(r=-0.669、-0.268,P<0.05);在复发组中血清miR-28与SREBF2、HOXB3无明显相关(r=0.010、r=-0.225,P>0.05)。初发组miR-28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1;复发组AUC为0.935。结论食管癌患者血清miR-2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检测血清miR-28有助于诊断食管癌及预测肿瘤复发。miR-28可能通过抑制SREBF2、HOXB3而参与食管癌的进展及复发。

  • 标签: 食管癌 微小RNA-28 肿瘤标志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191-5p(miR-191-5p)对胃癌细胞迁移、克隆形成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分析了来自山西省肿瘤医院的6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C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N组)中miR-191-5p的表达水平;应用pcDNA3.1载体构建过表达miR-191-5p的重组质粒(pcDNA-mRNA-191-5p),实现miR-191-5p在胃癌细胞中的过表达,用miRNA-191-5p inhibitor实现miR-191-5p在胃癌细胞中的低表达;分别用划痕愈合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法检测细胞迁移、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Targetscan预测miR-191-5p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CDK6)的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报告基因验证;Western印迹检测miR-191-5p对p21和CDK6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N组相比,C组中有53例(88%)胃癌组织中出现miR-191-5p的表达下调;C组miR-191-5p的表达水平为0.43±0.13,显著低于N组的0.88±0.12,P<0.001,过表达miR-191-5p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报告基因证实miR-191-5p与CDK6的3′UTR结合;Western印迹显示胃癌细胞中pcDNA-miR-191-5p下调了CDK6表达而上调了p21表达。结论miR-191-5p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表达miR-191-5p能下调CDK6并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 标签: 胃肿瘤 微小RNA191-5p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 迁移 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腺癌中微小RNA(microRNA,miR)-134-5p的表达,分析其与细胞增殖的关联性,探讨其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结肠腺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6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取距肿瘤的边缘>5 cm的正常结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二组中miR-134-5p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观察组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miR-134-5p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15±0.38比1.55±0.42,t=6.67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34-5p的表达在不同肿物最大径(1.01±0.26比1.35±0.25,χ2=3.110,P<0.05)、有无脉管累犯(0.85±0.25比1.32±0.27,χ2=4.990,P<0.05)、不同浸润深度(1.02±0.30比1.35±0.31,χ2=3.040,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0.95±0.22比1.28±0.40,χ2=3.540,P<0.05)和不同TNM分期(0.98±0.29比1.36±0.28,χ2=3.980,P<0.05)的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134-5p与PCNA呈负相关(r=-0.560,P<0.05)。随访中肝转移者miR-134-5p的表达低于无肝转移者(0.78±0.11比1.44±0.32,t=6.950,P<0.05),随访显示miR-134-5p的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χ2=4.3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R-134-5p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对肿瘤的形成和进展有重要作用,miR-134-5p异常表达时可能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miR-134-5p的表达可能与预后有关。

  • 标签: 结肠腺癌 微小RNA 增殖 肝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存在的高复发率、高病死率及耐药性等问题,为目前需要攻克的主要难关及研究相关热点。多项研究结果证实,外泌体源性微小RNA(miRNA)在AML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对骨髓微环境的调控,参与AML肿瘤血管的形成,以及参与耐药的发生等。因此,针对AML中外泌体源性miRNA的相关研究,将为提高AML患者预后及克服耐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笔者拟就外泌体源性miRNA在AML中的相关作用及其介导AML的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外泌体 微小RNA 抗药性,肿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单链RNA,其通过与靶 mRNA 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 miRNA 与慢阻肺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SCLC)顺铂耐药相关微小RNA(miRNA,miR)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搜索并下载与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相关的miRNA芯片数据,并通过Targetscan和miRanda预测miRNA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进程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构建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PPI);进一步对KEGG通路行网路分析,并结合与顺铂耐药存在显著相关性的miRNA,构建miR-KEGG网路。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筛选到GSE84200、GSE43249和GSE56036 3个数据库,总计23个与顺铂耐药相关的miRNA。Targetscan和miRanda共同预测的靶基因共计914个。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主要以蛋白结合,信号传导和正性调节基因转录等生物学过程相关。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等信号通路。PPI网路分析结合关键基因分析显示p53为关键基因。miR-KEGG网络分析显示miR-195-5p和miR-424-5p在顺铂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miR-195-5p和miR-424-5p可能在顺铂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学分析预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中的功能。

  • 标签: 微小RNA 顺铂耐药 生物信息学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微小RNA(miRNA,miR)-630的表达水平,探讨miR-630调控通路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标本62例,每例标本均选用癌组织中心、癌旁组织及其远端正常黏膜对照。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切除标本中的miR-630、APC膜募集蛋白2(Amer2)和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H1)的表达,并分析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miR-630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0.913±0.215比0.624±0.195,t=2.1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在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高于非肌层浸润性(0.998±0.166比0.721±0.274,t=1.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黏膜(0.828±0.235比1.683±0.612,t=-0.0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分期明显相关;Amer2下游调控因子GEF-H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黏膜(1.712±0.192比1.125±0.554,t=-0.0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miR-630与Amer2表达呈负相关(r=-0.537,P<0.05);Amer2与GEF-H1表达呈负相关(r=-0.613,P<0.05)。结论miR-630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能通过调控Amer2/GEF-H1通路,从而介导膀胱癌进展。

  • 标签: 微小RNA 膀胱癌 肿瘤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