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对乳腺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2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患者,观察组使用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对照组使用皮肤防护剂。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3.9%(34/46)和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86,P>0.05);2级以上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3.0%(6/46)和32.6%(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98,P<0.05)。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951,P<0.05)。结论皮肤防护剂联合氧疗在预防乳腺癌放疗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方面优于单用皮肤防护剂,效果明显。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氧疗 预防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Teach-back法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主要照顾者100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压力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现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并观察采用Teach-back法干预前后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行为与照顾负担的变化。结果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总分为(47.56±2.15)分,行为总分为(38.34±3.18)分,照顾负担总分为(9.78±1.25)分;性别为女性、婚姻状况为已婚、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人均月收入≥3 000元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认知行为得分较高,照顾负担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是影响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和行为的因素,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是影响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因素;采用Teach-back法干预后,100名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的压力损伤认知和行为总分均较干预前增高,照顾负担总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照顾者压力损伤认知、行为水平较低,照顾负担较重,且受照顾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的影响,通过Teach-back法干预后,照顾者的压力损伤认知、行为和照顾负担均能得到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照顾负担 Teach-back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各类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2011年11月,276例因各种原因致皮肤损伤患者,给予创面清创后,将美宝湿润烧伤膏均匀涂抹于创面,用消毒纱布覆盖包扎,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结果276例创面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35天,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愈合后组织质地柔软、无明显增生性瘢痕。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各类皮肤损伤疗效肯定,临床换药效果满意。

  • 标签: 美宝湿润烧伤膏 皮肤损伤 换药
  • 简介:总结93例患者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包括:皮肤基础条件差致皮肤破溃,贴膜使用方法不当易引起皮肤损伤,药物不良作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自身过敏体质及汗液刺激。对策:皮肤基础条件差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掌握正确的贴膜粘贴及去除方法,对皮肤过敏患者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使用纱布敷料增加通透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93例患者针对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采用相应对策,皮肤状况好转,1例患者皮肤状况未见好转,最终拔出导管。

  • 标签: PICC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缺血性皮肤损伤脐血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以保障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促进创面的愈合。方法7例缺血性皮肤损伤脐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创面做干细胞悬浊液局部注射,同时经静脉输注脐血干细胞悬浊液。结果7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均安全、顺利完成,无任何不良反应;局部注射部位也没有发生红肿、不适等感染症状。结论通过对脐血干细胞治疗的护理方法的探究,加强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提高了干细胞治疗的效果,促进了缺血性皮肤损伤的创面的愈合。

  • 标签: 缺血性皮肤损伤 干细胞 脐血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次日在化疗穿刺点上方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次日在化疗穿刺点上方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皮肤损伤原因进行分析;对发生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进行应急处理。结果2000年5月至2009年6月对10例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病人,采取局部进行环形封闭、冷敷、黄冰解毒消肿软膏外敷,50%硫酸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交替湿敷等及时处理,损伤皮肤全部痊愈。结论积极预防和及时、有效地处理化疗药物致非穿刺部位皮肤损伤不良事件,可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化疗药物 非穿刺部位 皮肤损伤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炉甘石洗剂在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1例,两组均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给予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润肤霜、紫草油等外涂。结果观察组肛周皮肤损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炉甘石洗剂治疗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可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

  • 标签: 肛周皮肤损伤 炉甘石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亚芬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头颈部放疗的116例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Ⅰ、Ⅱ、Ⅲ、Ⅳ级皮肤损伤程度反应率分别为55.2%、37.9%、6.9%、0和20.7%、48.3%、27.6%、3.4%;观察组的放疗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比亚芬能有效降低头颈部放疗病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有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比亚芬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8例Ⅱ级以上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使用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治疗,皮肤破溃的部分涂抹溃疡糊,未破溃及近期修复的皮肤涂抹贝优芬,直至完全修复后2~4周,以保护修复的皮肤免于再次损伤,同时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减轻色素沉着。结果.28例患者经治疗3~9天皮肤损伤处完全愈合,1~2周后皮肤恢复弹性,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本治疗出于人道考虑,无法设置对照组。结论: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确切。

  • 标签: 贝优芬 溃疡糊 修复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和控制鼻咽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对直线加速器放疗的105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40例和观察组Ⅱ35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Ⅰ放疗前将新鲜芦荟汁涂擦在照射野皮肤上,观察组II放疗前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在照射野内均匀喷洒,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局部皮肤比较.3组放疗后,照射野皮肤按WHO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级标准每日进行观察评价,并及时记录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程度,评价至总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征求每位患者的意见.结果芦荟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均能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芦荟及医用射线防护喷剂2个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芦荟涂擦用于预防和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容易被患者接受,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放射性皮肤损伤 芦荟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防治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使用3M无痛保护膜外喷洒局部皮肤,对照组使用冰片滑石粉外涂局部皮肤。结果观察组皮肤放射性损伤发生的程度低于对照组,损伤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时,3M无痛保护膜治疗效果优于冰片滑石粉。

  • 标签: 无痛保护膜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戊二醛又称胶醛,为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主要用作杀菌剂,也用于皮革鞣制,是对细菌、结核杆菌、真菌、病毒和芽胞具有杀灭作用的广谱、高效、快速消毒剂,现已广泛用于内窥镜、呼吸机、透析机、麻醉机等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因其属广谱、高效消毒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在使用浓度下,具有刺激小、腐蚀性低、安全低、应用广泛的特点,常忽略其对健康的危害。戊二醛吸入、摄入或经皮吸收有害,对眼睛、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关戊二醛对皮肤损伤报告很少,因而注意对戊二醛的职业防护尤其重要。本文结合我院近期收治的一典型戊二醛接触性皮炎病例及相关文献,对戊二醛接触性皮肤损伤的诊治及职业防护进行探讨。

  • 标签: 戊二醛 接触性皮炎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了解电极处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3560例行心电监护患者进行调查。对53例电极处皮肤损伤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皮肤损伤皮肤弹性、更换电极时间长短、洁肤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针对导致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心电监护 电极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根据临床资料,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原因有锐器伤、压伤、敷贴黏贴或撕脱伤、药液外渗引起的皮肤损伤等。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皮肤护理评估;输液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针头有无脱落、有无外渗等,及时给予处理;进行备皮操作规范化培训;加强仪器使用前的培训,指出潜在的隐患,告知护士,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物品、管道等规范管理,防止硌伤;使用绑、夹功能的护理用具时,应及时松绑、换位;因病情需要固定体位的患儿,要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变化,可采取按摩、加纱布垫等措施。

  • 标签: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抗辐喷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后需行辅助性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0例),C组(40例)。A组用三乙醇胺乳膏及抗辐喷,B组用三乙醇胺乳膏,C组用抗辐喷,随访24周,观察三组患者放疗照射部位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结果]A组较B组及C组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平均发生时间要短,平均修复的时间要快,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显著减少减轻,(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三乙醇胺乳膏联合抗辐喷对预防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显著,保证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三乙醇胺乳膏 抗辐喷
  • 简介: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油外涂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7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3).照射前,试验组用自制中药油外涂于照射野皮肤上,照射后继续用药3d,每天3次,至放疗结束;对照组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方法同试验组.结果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油的效果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但价格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辐射防护剂 放射性皮炎 中药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