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规范压力损伤护理在年轻护士对患者皮肤损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58例入院带有Ⅰ~Ⅳ期皮肤压力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将患者根据其接受护理方法的异同分成两组,以一组为观察组,则另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辅助的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措施为规范压力损伤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所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的治愈率为55.2%,护理满意度为72.41%;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的治愈率为86.2%,护理满意度为96.55%,经比较计算可知,在此两项结果方面,观察组所得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所得的结果,使用统计学方法将其数据结果做分析,可见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年轻护士对患者皮肤损伤的护理中应用规范压力损伤护理可以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规范压力性损伤 年轻护士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皮肤管理中应用伤口造口小组,探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开始到2018年9月结束,在我院选取100例压力损伤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根据均匀分组的原则将其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力损伤高危化患者护理,观察组采用伤口造口小组实施皮肤管理,对两组患者的皮肤管理效果予以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情况显著较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在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皮肤管理中应用伤口造口小组的效果显著,在降低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伤口造口小组 压力性损伤 高危患者 皮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降低脊柱骨科患者院内皮肤压力损伤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未采取PDCA循环管理的脊柱骨科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了解120例患者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皮肤压力损伤率的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为29.17%,对照组患者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为57.5%,实验组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脊柱骨科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皮肤压力损伤发病率,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脊柱骨科 降低皮肤压力性损伤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进行观察,并对其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在所有新生儿中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占比16.7%,其关键原因与输液外渗、纸胶粘贴、抓擦伤、呼吸机管路压伤、尿布皮炎等因素有关系。结论在临床中要有效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就要对其可能诱发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控制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综合ICU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且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7年9月综合ICU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者,本研究选择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并且研究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和分析能够得出,导致综合ICU患者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胶布。除此以外主要因素的排序分别为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皮肤消毒剂等。对于所有患者配合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和指导,所有患者均得到恢复,而且恢复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选择采用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分,为(90.5±4.4)分。结论在综合ICU护理干预过程当中正确的对于胶布进行选择和使用,做好眼睛保护膜、监护设备以及皮肤消毒剂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对于护理操作的流程进行规范,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可以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综合ICU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处皮肤损伤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多处皮肤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部分换血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好转出院。结论正确的皮肤护理、积极的感染控制预防、适当的营养供给、严密的病情观察及个性化的出院指导是护理本病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红细胞增多症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压力容器破坏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腐蚀破坏,任性破坏等等。疲劳损伤是较为容易被忽略的一种破坏形式。它是在压力容器频繁的压力波动下,内壁长期经受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损伤模式,这种情况下的内壁形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不易被察觉,但容易造成突然的失效。疲劳损伤与其它的破坏形式存在明显的区别,但是,疲劳损伤容易引起突发性事故,危害极大,应当加以重视。

  • 标签: 压力容器 疲劳损伤 防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保护性约束患者床边皮肤交接流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因患精神分裂症而至我院接受治疗并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患者60例按照我院2018年1月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时间前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以30例为一组,以实施前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实施后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压力损伤发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进行保护性约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床边皮肤交接流程,不仅能降低压力损伤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保护性约束 床边皮肤交接流程 精神分裂症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总结93例患者PICC癌症患者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包括:皮肤基础条件差致皮肤破溃,贴膜使用方法不当易引起皮肤损伤,药物不良作用导致皮肤过敏反应,患者自身过敏体质及汗液刺激。对策:皮肤基础条件差的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掌握正确的贴膜粘贴及去除方法,对皮肤过敏患者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液,使用纱布敷料增加通透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物。93例患者针对致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原因采用相应对策,皮肤状况好转,1例患者皮肤状况未见好转,最终拔出导管。

  • 标签: PICC 医用黏胶 皮肤损伤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炉甘石洗剂在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例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12例与对照组11例,两组均予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给予炉甘石洗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润肤霜、紫草油等外涂。结果观察组肛周皮肤损伤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炉甘石洗剂治疗腹泻致肛周皮肤损伤,效果显著,方法简单,可明显减少护理工作量。

  • 标签: 肛周皮肤损伤 炉甘石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放射治疗皮肤损伤患者行“抗辐喷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放射治疗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治疗用药不同分为抗辐喷剂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对照组行济安舒能治疗,抗辐喷剂组行抗辐喷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抗辐喷剂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7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皮肤损伤患者行抗辐喷剂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 标签: 抗辐喷剂 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与原发病无关1。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NICU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住院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问题,总结分析重症新生儿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及实施对策。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原因 对策 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院后老年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以及管理。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6.1~2017.12收入80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医护一体化延续管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有意义(P<0.05)。结论老年卧床患者出院后针对性予以护理措施干预,能够减少压力损伤发生,提高后期整体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卧床患者 压力性损伤 预防 生活质量
  • 简介:了解护生对压力损伤知识的认知及压力损伤教育情况。采用自制问卷对20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护生压力损伤认知程度较低;各高校无压力损伤专科教育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更新不及时,实习带教过程中未重视压力损伤教育及护理。护生的压力损伤认知不足,对各期压力损伤准确识别率低,学校教育和实习带教存在重视度不够、教材陈旧、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

  • 标签: 护生 压力性损伤 认知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护理措施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放疗,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护理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降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模式 乳腺肿瘤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rava.粘胶祛除剂预防一次性电极片引起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70例持续心电监护的老年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右锁骨下电极片常规手工去除为实验组,左锁骨下电极片喷洒Brava.粘胶祛除剂后祛除为观察组。结果实验组电极片去除时疼痛减小,粘胶残留变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结论Brava.粘胶祛除剂可以减少一次性电极片去除时疼痛及预防皮肤损伤的发生。

  • 标签: 心电监护 MARSI 电极片 Brava.粘胶祛除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进行颅脑损伤术以及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的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组间均包含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力抗栓泵,对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差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力在护理完成后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压力抗栓泵应用于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且不会对患者的颅内压力造成额外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压力抗栓泵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医院获得性压力损伤中,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是比例较重的一部分,医疗器械的材质,使用的时间,数量,种类与压力损伤的发生密切相关,医护对其关注度和认识度不足也是导致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多发的一项重要原因。压力损伤不仅导致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理痛苦,间接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针对这一情况,我科成立了压力损伤质量改进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其他护士为小组成员的质量改进组。同时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纳入护理评价质量的重要指标,小组组长应积极参与到日常管理中去,加强对压力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估,并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指导小组成员做好防护措施。经过2年随访统计,其此类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由10%减少至5%,充分说明了质量改进小组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减轻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医护人员重视起来,现综述如下

  • 标签: 医疗器械 压力性损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医疗器械压力损伤患者应用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ICU患者,患者共计50例,选择时间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借助Brm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并予以设计预警管理项目,针对患者的风险因素实施预警管理护理对策。分析护理前后的ICU患者出现医疗器械压力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施预警管理护理之后的医疗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2.00%)明显低于实施之前(30.00%),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ICU医疗器械压力损伤患者进行预警管理护理对策具有护理实施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器械压力损伤发生率。

  • 标签: ICU 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 护理措施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