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300例资料中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计算术中应激损伤的发生率。结果:术中局部潮湿、术中出血≥100mL/h、术前使用皮质类固醇均为术中应激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采取术前评估等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其发生。

  • 标签: 手术患者 术中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压力损伤高危患者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之间接收的70例压力损伤高危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压力损伤发生率较低,危险程度较小,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压力损伤高危患者临床护理的环节应用品管圈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降低损伤发生概率,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压力性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FMEA在院内压力损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压力损伤项目HFMEA小组,绘制工作流程图,找出失效模式,分析潜在原因,制定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最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应用HFMEA进行改进后,院内压力损伤发生率及分期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压力损伤质量管理情况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有助于发现并解决压力损伤管理问题,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提高医院压力损伤管理水平。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压力性损伤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压力损伤高危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方式所产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接收的压力损伤高危患者进行研究,总计选取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压力损伤发生概率比较低,护理满意度比较高,并且各项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结论:压力损伤高危患者的病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而应用品管圈护理方式之后,能够降低并发症的概率,避免发生压力损伤的情况,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高危患者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在整个医疗护理服务链中,急诊属于第一个环节,是危重症患者通往医院的首要关口。因急诊护理流程具备一定复杂性,故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一定影响。压力损伤(pressure injury,PI)是临床护理的重要评价性指标,但它在急诊中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导致压力损伤的预防措施不能预期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如交接与转运、沟通不顺利、医疗器械使用等因素,这间接增加了患者PI的风险。基于此,本研究中笔者概述了PI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急诊PI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急诊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级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压力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NSICU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分级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损伤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分级护理模式 重型颅脑外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皮肤损伤的治疗方法,以达到快速有效促进皮肤愈合,缩短治疗周期,提高疗效,减少护理工作量,减少病人痛苦的目的。方法百炎净粉联合皮肤保护膜治疗肛周皮肤损伤。结果30例实验组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平均为4天,对照组为7天,两者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百炎净粉联合皮肤保护膜应用于肛周皮肤损伤,与传统单用氧化锌软膏涂抹法比较,确能达到明显缩短愈合周期,提高疗效,减轻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百炎净粉 皮肤保护膜 肛周皮肤损伤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以乳腺癌患者98例进行研究,分组如下:参照组(49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标准化皮肤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升高水平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应用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生活质量 标准化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在直肠癌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皮肤损伤的减轻评价方法:遴选我院收治的48例直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数字随机筛选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造口周围皮肤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不同护理后,研究组DET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直肠癌造口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可以减轻造口周围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皮肤护理 直肠癌造口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3M液体敷料对PICC留置患者局部皮肤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本院2021 年6月-2021年10月242例静脉治疗门诊PICC留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换药后采用3M普通透明敷贴固定导管。实验组常规换药后在PICC穿刺处周围均匀应用3M液体敷料,涂抹范围大于贴3M普通透明敷贴皮肤范围,然后再应用3M普通透明敷贴。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实践,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比例,并根据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进行统计。结果  实验组120例中,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对照组122例发生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38例,对照组患者导管舒适度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液体敷料是预防PICC穿刺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患者情绪稳定,导管舒适度明显增加,感受良好,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

  • 标签: 3M液体敷料 PICC 过敏 MARSI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芦荟胶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鼻咽癌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实验组每天放疗前于放疗部位皮肤先涂芦荟胶再接受放疗;对照组放疗部位皮肤清洁后直接接受放疗。[结果]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胶可有效减轻放射性治疗对局部皮肤损伤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芦荟胶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真皮深层组织错位损伤皮肤纤维化的影响,以期为烧伤瘢痕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6只2个月龄雌性杜洛克猪,将背部右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原位回植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原位回植组,将背部左侧切取中厚皮片和真皮深层组织片并将真皮深层组织片放在脂肪层下的15个术区纳入真皮错位组。观察2组伤后7、14、21 d术区毛发生长情况及伤后14 d横断面结构。伤后7、14、21 d,测量并比较2组术区皮肤厚度(表皮到脂肪上缘的距离)、真皮厚度(表皮下缘到脂肪上缘的距离,不包括真皮和脂肪间的纤维组织厚度)、真皮-脂肪界面(真皮原位回植组为真皮深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真皮错位组为真皮浅层下缘至脂肪上缘)的纤维组织厚度,测量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真皮浅层下缘至真皮深层上缘)纤维组织厚度并与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进行比较;行天狼猩红染色,观测并比较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及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切割界面和真皮-脂肪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2组术区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阳性表达。样本数均为6。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伤后7、14、21 d,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毛发均较真皮错位组浓密。伤后14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呈“三明治”样结构,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皮肤横断面结构正常。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皮肤厚度分别为(4 234±186)、(4 688±360)、(4 548±360)μm,与真皮原位回植组的(4 425±156)、(4 714±141)、(4 310±473)μm均相近(P>0.05);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变薄(t值分别为-9.73、-15.85、-15.41,P<0.01);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纤维组织厚度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增厚(t值分别为14.48、20.58、15.67,P<0.01);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和真皮切割界面纤维组织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较真皮原位回植组明显增加(t值分别为2.65、0.61、7.39,P<0.05或P<0.01),而2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脂肪界面与真皮切割界面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7、14、21 d,真皮错位组术区真皮浅层和脂肪组织中均有PCNA、TGF-β1、FGF-2、HGF阳性表达,真皮原位回植组术区真皮浅层、真皮深层和脂肪层均有PCNA、TGF-β1、FGF-2、HGF阳性表达。结论猪真皮组织固有厚度不足是引起纤维化的关键因素,纤维化的生物学目的旨在“补偿”皮肤的固有厚度,脂肪组织也可能是影响皮肤纤维化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皮肤 瘢痕 纤维化 脂肪组织 真皮深层组织 切割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品管圈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11月所收治的 126例入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且每组例数均为 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管理基础上增加品管圈活动。管理后,对比两组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发生烫伤占比为 4.76%,发生皮肤撕脱伤占比为 1.59%,发生药物外渗占比为 1.59%,皮肤损伤率为 7.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率的 20.6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医源性皮肤损伤率,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皮肤损伤行为进行预见性判断,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住院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品管圈 皮肤损伤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皮肤损伤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7例狼疮性肾炎皮肤损伤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给予狼疮性肾炎皮肤损伤病人心理指导、常规护理及对症护理措施,37例病人皮肤损伤全部愈合出院。结论狼疮性肾炎(LN)皮肤损伤是一种自身免疫复合物性皮肤损伤,只要给予常规与对症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损伤皮肤的愈合,提高临床治愈率。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皮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13年我科28例经皮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颈部皮肤问题,进行调查、原因分析,找出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受损的关键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014年我科20例经皮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伤明显减少。结果2013年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害发生率10.71%,2014年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发生率5%。结论培训指导护士识别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提高了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动态地评估危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地有针对性防范措施,达到科学预防的目的。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皮肤损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