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2022年4月英国首先报告该国不同地区监测到74例儿童严重急性肝炎,病因不是常见的甲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该病病因不明且重症率高,世界卫生组织正在密切监测报告,并警告可能会出现更多病例,至2022年5月1日全球20个国家共报告228例患儿。现简要介绍本次疫情的概况。

  • 标签: 严重急性肝炎 儿童 病毒 肝移植 不明原因
  • 简介:摘要MIAT作为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明星分子之一,其异常表达存在于不同的肿瘤中,如甲状腺乳头状癌、鼻咽癌和喉癌等。与其他lncRNA一样,MIAT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在肿瘤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巨大,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MIAT在头颈肿瘤发展中的异常表达、生物学功能、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头颈部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 作者: 尹承芬 徐磊 高心晶 王志勇 冯全胜 支永乐 李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天津 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天津 3001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潮气量法设置成比例压力支持(PPS)参数的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根据PPS参数设置方法将患者分为气道阻断法组和目标潮气量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流量辅助(FA)和容量辅助(VA)的初始设置值、呼吸系统机械参数、临床结局,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气道阻断法组29例,目标潮气量组30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顺应性、气道阻力、FA、VA的初始设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S参数初始设置后1 h记录的气道阻断法组患者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低于目标潮气量组〔RR(次/min):21.0(18.5,22.5)比23.0(21.0,25.0),MAP(mmHg,1 mmHg=0.133 kPa):84.0(79.0,90.5)比90.0(87.0,96.2),潮气量(mL):305.24±41.07比330.87±46.84,PaO2(mmHg):68.0(66.0,73.5)比74.0(69.8,82.5),均P<0.05〕;气道阻断法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口腔闭合压(P0.1)均明显高于目标潮气量组〔PaCO2(mmHg):41.0(39.0,46.0)比37.5(35.0,42.2),P0.1(cmH2O,1 cmH2O=0.098 kPa):1.42±0.78比0.90±0.67,均P<0.05〕。与气道阻断法组比较,目标潮气量组患者脱机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脱机持续时间(h):42.0(24.0,70.5)比64.0(30.5,97.5),ICU住院时间:10.00±3.38比13.28±5.41,总住院时间(d):12.07±3.40比15.41±5.60,均P<0.05〕。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失败率、ICU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目标潮气量法设置PPS参数具有实用、安全、方便、快捷的优点,并缩短了脱机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成比例压力支持 困难脱机 目标潮气量法 气道阻断法
  • 简介:摘要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在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对心肺复苏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培训的质量管理及其效果持续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现状及不足、培训质量在增强群众学习及救助自信心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质量影响因素及复训时间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我国公众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强调标准化训练、刻意训练、精熟训练、全员训练、知识与技能的长期保持、使用有益工具提高心肺复苏培训质量等,以期提高公众的培训质量管理水平,使学员真正掌握心肺复苏技能,从而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率和生存率,促使人民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 标签: 心肺复苏 非医务人员 培训,质量管理 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肾小球球性硬化及局灶节段性硬化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的患者200例,将其分成肾小球无硬化组、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组、肾小球球性硬化组、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病理及其预后间的差异。结果肾小球无硬化组116例(58%),伴有FSGS组7例(3.5%),伴有肾小球球性硬化组64例(32%),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13例(6.5%)。与肾小球无硬化组比较,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患者,临床表现更重,表现为年龄偏大、收缩压及舒张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肌酐浓度、24 h尿蛋白水平、肾病综合征比例较其他组高(P<0.05);与肾小球无硬化组比较,肾小球球性硬化组及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肾脏病理损害更重,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以及肾小动脉增厚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在四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OR=4.18,95%CI:1.95~8.95,P=0.0002)是IMN患者肾小球球性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提示:肾小球无硬化组与伴有肾小球球性硬化组、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肾小球硬化病变(FSGS或者肾小球球性硬化)的IMN患者较不伴肾小球硬化的IMN患者临床特点为年龄偏长,蛋白尿程度重、以肾病综合征为临床表现的比例高,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萎缩是肾小球硬化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合并FSGS和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肾小球肾炎,膜性 肾小球硬化 局灶节段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携带和未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选择不同P2Y12抑制剂与其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289例,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分为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组(A组,199例)和未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组(B组,90例)。PCI术后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随访3年,失访23例,最终A组入组182例,B组入组84例。根据随访3年内有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将A、B组各分为MACE亚组(58例、32例)和无MACE亚组(124例、5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与介入情况以及术后药物治疗方案,对A、B组内两亚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危险因素入选,再分别对A、B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P2Y12抑制剂对两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A组中两亚组间比较,血小板体积、空腹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单支病变比例、干预左主干病变比例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两亚组间比较,低密度脂蛋白、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比例及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A组患者中,不同的P2Y12抑制剂是影响其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替格瑞洛方案相比,氯吡格雷75 mg/d方案患者远期MACE的发生风险是其12.971倍(OR=12.971,95%CI:5.028~33.464,P<0.001),氯吡格雷100 mg/d方案患者远期MACE的发生风险是其6.029倍(OR=6.029,95%CI:2.278~15.958,P<0.001);在B组患者中,不同的P2Y12抑制剂与其远期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的ACS患者PCI术后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与其远期MACE相关,且采用替格瑞洛方案的远期MACE发生风险最低;而未携带CYP2C19功能缺陷基因者选择不同的P2Y12抑制剂与其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CYP2C19基因多态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近期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部分关键策略缺乏推荐意见,以及部分推荐意见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等问题。本着学术争鸣原则,现对《指南》提出一些管见,愿与作者和读者商榷。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疫苗,乙型 抗病毒药 母婴传播阻断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接触镜相关角膜炎不同病原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并比较角膜接触镜储存盒(CLC)不同处理方式对其生物被膜的清除作用。方法通过静态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在聚丙烯材质的CLC中37 ℃孵育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24 h,建立生物被膜模型。根据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室温干燥组、护理液浸泡组、加热干燥组和浸泡加热组,采用系列稀释微量计数法测定各组生物被膜生物量,并计算生物被膜杀灭率。结果4个实验菌株均可在CLC内壁形成生物被膜。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形成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分别为(10.78±2.12)、(9.19±0.57)、(8.03±0.30)和(7.50±0.07)lg CFU/ml;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被膜的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干燥组和浸泡加热组各菌株生物被膜生物量均低于相应对照组,护理液浸泡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生物量低于相应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干燥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51.76±16.75)%、(68.63±4.43)%、(83.51±13.97)%和(97.13±5.1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06,P<0.001);各菌杀灭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室温干燥处理对各病原菌生物被膜的杀灭率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20,P=0.606)。浸泡加热处理对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杀灭率分别为(100.00±0.00)%和(97.79±7.67)%,均明显高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1.13±14.86)%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74.22±1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热处理或者结合使用护理液浸泡处理CLC可显著提高对实验菌株生物被膜菌的杀灭作用,有效清除CLC中的细菌或真菌污染。

  • 标签: 感染性角膜炎 角膜接触镜储存盒 生物被膜 加热
  • 简介:摘要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该指南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部分关键策略缺乏推荐意见,部分推荐意见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等问题。本着学术争鸣原则,现对该指南提出一些管见,愿与作者和读者商榷。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疫苗,乙型 抗病毒药 母婴传播阻断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情境沉浸与案例融入"的急诊临床思维教学体系短期化培训实践效果。方法选取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临床轮转的各教学基地2017级~2019级学员和急诊科低年资医生(1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便利抽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按照传统急诊教学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82例)进行急诊临床思维体系培训,在短期化课程中,通过案例融入和情景沉浸的方式逐步将急诊临床思维体系融入到理论课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医患沟通训练。培训后对所有学员进行A2型急诊临床思维试题考核。比较两组学员的一般资料,考核成绩,"动态性原则"、"剃刀原理"、"发散思维"、"模型化原则"、"一元论原则"、"整体性原则"、"扼制理论"和"证据论"急诊临床思维相应试题正确率以及"容易"、"中等"和"困难"试题正确率。结果实验组学员经急诊临床思维教学体系短期化培训后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1 ± 11)分vs. (77 ± 10)分,t = 2.412,P = 0.017]。同时,实验组学员"证据论"急诊临床思维相应试题正确率高于对照组[89.43%(220 / 246) vs. 80.74%(218 / 270),χ2 = 7.576,P = 0.006];而两组学员"动态性原则"、"剃刀原理"、"发散思维"、"模型化原则"、"一元论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扼制理论"相应试题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两组学员"困难"试题正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5.30% (494 / 656) vs. 70.56%(508 / 720),χ2 = 3.911,P = 0.048];而"容易"和"中等"试题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基于"情境沉浸与案例融入"的急诊临床思维教学体系可在短期课程训练后有效提高学员的各种急诊临床思维能力,尤其是对困难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

  • 标签: 急诊医学 临床思维教学 情景沉浸 案例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