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南山区公众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月至12月通过问卷方法对宁南山区775名公众开展CPR有关急救知识调查,观察采取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开展CPR培训前后公众的CPR知识知晓率、操作考核评分以及操作考核合格率情况。结果培训后,公众在熟知急救电话、意识判断方法、呼吸停止判断方法、人工呼吸实施方法、CPR有效指征以及胸外心脏按压部位方面的CPR知识评分、操作考核评分及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明显提升〔急救电话(分):82.68±8.54比60.25±10.38,意识判断方法(分):79.46±10.82比58.35±9.26,呼吸停止判断方法(分):80.85±9.64比59.26±11.45,人工呼吸实施方法(分):81.54±9.48比56.47±10.54,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分):80.35±10.48比59.56±9.85,CPR有效指征(分):81.02±9.45比58.21±8.69,操作考核评分(分):60.25±10.45比50.38± 9.68,操作考核合格率:60.39%(468/775)比12.13%(94/775),均P<0.05〕。结论采用PTC模式有助于公众CPR培训效果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 初级创伤救治: 培训 宁南山区 公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教学模式在特种职业心肺复苏(CPR)指南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由居委会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各个城镇/街道办事处抽取特种职业人群进行CPR培训。2019年1月至12月每月举办1期,以2019年1月至6月采用传统操作示教联合个人练习方法培训的人员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7月至12月借鉴PTC教学模式进行培训的人员作为观察组。两组培训师资、培训目标及考核标准一致。在每期培训开始、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自我效能水平等,以评价培训效果。结果两组学员各503名,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分布上均无差异。培训前两组急救原则与CPR技能以及自我效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两组急救原则与CPR技能掌握水平以及自我效能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急救原则与CPR技能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相关概念(分):4.39±0.76比3.87±0.89,黄金救命时间(分):5.71±0.49比4.53±0.62,第一目击者的含义(分):5.33±0.82比4.18±0.78,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分):5.12±0.73比4.07±0.73,CPR技能(分):5.29±0.64比4.15±0.71,均P<0.05〕,且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急救态度(分):18.17±1.24比17.35±1.25,自我效能(分):13.56±1.54比11.35±1.26,行为意愿(分):9.56±0.84比8.92±0.95,均P<0.05〕。结论采用PTC教学模式在特种职业CPR指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帮助特种职业人员掌握CPR知识和技能,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初级创伤救治教学模式 特种职业 心肺复苏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各医疗机构创伤救治医师规范培训情况。方法通过问卷调研、焦点讨论、专家论证等多种方法,调查25所医疗机构的236名创伤救治医师的专业背景、创伤救治知识规范化培训状况、培训需求和建议。结果仅有59.3%(140/236)的医师接受过创伤救治知识规范化培训。参加国际、国内和本医疗机构培训的人数分别占接受过培训总人数的26.4%(37/140)、47.1%(66/140)和84.3%(118/140)。仅83人(70.3%)参加的培训是定期开展的,培训频率每年开展1~2次最多,合计66.3%(55/83);3年内参加本医疗机构内创伤救治知识规范化培训总学时≥48(1学时为45 min)的仅有15人,占12.7%(15/118)。医疗机构培训课程和形式仍以理论知识讲座和单项技能操作培训为主,模拟情景演练形式占比不足,仅有48.3%(57/118)。接受过创伤救治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更倾向于运用培训知识对创伤患者采取分级评分,与未参加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人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市创伤规范培训覆盖率不足、培训时间不足、培训频率较低。建议加强各医疗机构院内创伤救治医师规范化培训,并从管理层面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尽快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的创伤救治知识培训教材和考核标准;在上海市建立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和规范化的创伤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推动建立创伤学科,尽快制定并完善创伤专科医师培训制度。

  • 标签: 创伤学 教育,专业,再培训 数据收集 规范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创伤救治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国际上有两种主流的创伤救治体系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快速转运模式,另一种是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院前救治强调现场救治模式。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欠缺完整的创伤救治体系。近十余年来,中国在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建立了“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CRTCS)”。CRTCS以一个政府主辖区作为区域单位,以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作为创伤救治中心,以区域内5~6家二级医院作为创伤救治点,建立院前急救团队、院内急救团队,以及院内创伤专科救治团队,并强化其救治能力,形成闭环式区域性创伤分拣、转运救治流程。经过数年的建设和实施,CRTCS被认为是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新型创伤救治体系,明显缩短创伤救治时间,降低创伤死亡率,可供发展中国家借鉴。

  • 标签: 创伤诊治中心 创伤学 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 体系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骨创伤创伤环境下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能量的复杂创伤还是低能量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死亡率和长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骨创伤救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骨科新技术的应用与治疗策略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骨创伤救治水平。该文对近年来骨创伤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为骨创伤的研究和救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学 治疗应用 骨折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立创 张扬 崔永刚 周俊 景峰 陈尔真 尚寒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长治医学院,长治 046000,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琼海 571437
  • 简介:摘要创伤中心是创伤救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创伤患者得到专业的一体化救治、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创伤救治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使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化、创伤救治更加规范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区域内创伤患者数量、人口数量、地面交通情况、地理信息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科学规划区域内创伤中心数量及位置,对进一步优化创伤救治中心地理布局、统筹区域创伤救治资源、提升整体救治能力至关重要,有利于优化创伤救治资源,提高区域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病残率。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调研,探讨如何利用GIS优化我国的创伤救治体系,以期对区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创伤诊治中心 急救医疗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创伤救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和工具包"(team strategies and tools to enhance performance and patient safety,TeamSTEPPS)结合真人模拟创伤救治情景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参加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轮转的120名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以抽签形式平均分为24个团队,再将24个团队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个团队。两组分别采用TeamSTEPPS结合真人模拟创伤救治情景教学及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培训,采用团队应急评估措施量表(team emergency assessment measure,Team)评分系统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员的总分高于对照组[Team总分1分至10分的团队数:试验组0个、1个、1个、0个、3个、1个、2个、2个、1个、1个比对照组3个、2个、0个、3个、1个、1个、1个、1个、0个、0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mSTEPPS结合真人模拟创伤救治情景教学能有效提高外科住院医师创伤救治培训的效果,提高团队的救治能力。

  • 标签: 创伤 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情景模拟 TeamSTEPPS
  • 作者: 陶泓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綦江 401420
  • 简介:严重性创伤较一般的创伤病情较为复杂,而且易累及多个器官,死亡率较高。因此,采用有效的急救方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常规急救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死亡率、昏迷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严重创伤;急诊;早期救治
  • 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和致死性出血是战伤和非战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手术室内死亡的80%以上,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此类患者救治创伤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核心问题。院前损害控制性复苏措施,包括遵循ABCs法则,基于院前转运时间实施相应的输血、输液策略,基于具体伤情维持血压、使用氨甲环酸等;院内损害控制性复苏的核心是大量输血,及早纠正创伤性凝血病。院前损害控制性外科主要包括颈椎等脊柱的保护、骨盆带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直接压迫止血等,针对不可压迫致命性出血的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是最有希望的救命技术。院内损害控制性外科包括损害控制性剖腹、剖胸、骨科手术和开颅手术等。只有在黄金时间内配合实施损害控制性外科手术和损害控制性复苏,才能最终挽救此类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出血 生命支持疗法 损害控制
  • 简介:摘要为做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急救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医疗服务任务,针对冬奥会运动创伤的特点,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订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运动创伤救治流程》,以提升北京冬奥会运动创伤现场救治能力和水平。本流程结合冬季运动创伤特点,按照运动场馆医疗站、转运及定点医疗机构分类制订,为北京冬奥会和今后各类冬季运动项目运动创伤救治及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雪上运动 创伤和损伤 急救医疗服务 运动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创伤伤情评估表在批量烧创伤伤员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1例批量烧创伤患者按不同批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烧创伤伤情评估表进行急诊救治,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分类准确率、伤员急诊滞留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类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创伤伤情评估表能快速准确的评估批量烧创伤伤员的伤情,提高分类准确率,缩短伤员急诊滞留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烧创伤 批量伤员 急诊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海上颅脑创伤(TBI)伤者因受伤时所处特殊环境,坠海后易合并发生海水浸泡伤、海水淹溺伤等,使伤情进一步加重,救治难度极大。成功构建海上TBI动物模型并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对临床上救治此类伤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海上TBI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救治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颅脑创伤 海水浸泡 海水淹溺 动物模型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在进修医师内镜初级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参加初级单人肠镜培训的进修医师共71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36人)和"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35人)。第1周,入选者学习单人肠镜进镜的基本理论。第2~11周,两组学员每人练习80~100例肠镜,其中"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分"直肠-乙状结肠近段""降结肠-回盲部"两个阶段进行进阶式培训,区别于传统组。第12周进行考核,每人考核单人肠镜操作各20例,比较两组肠镜的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通过乙状结肠时间、结袢率、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等指标。应用SPSS 26.0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组"与"传统单人肠镜培训组"相比,在插入回盲部的成功率(66.8% vs. 59.0%,P=0.005)、通过乙状结肠时间[(6.05±3.32)min vs.(7.15±3.12)min,P<0.001]、结袢率(35.13% vs. 40.71%,P=0.035)、成功插入回盲部的平均操作时间[(9.01±2.12)min vs. (10.25±3.12)min,P<0.001]及受检者的不适反应评分[(5.19±1.41)vs.(6.70±2.15),P<0.001]方面成绩更加优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阶式单人肠镜培训法"更利于进修医师掌握单人肠镜操作技巧,缩短教学时间,减轻患者不适反应,适宜推广教学。

  • 标签: 进阶式培训法 内镜初级培训 单人肠镜插入法 进修医师
  • 作者: 陶泓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綦江401420
  • 简介:由于全球伤害事故的不断增加,多发伤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原有的多科目会诊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黄金1h"等需求。为此,中国有些公立医院借鉴国外创伤中心管理模式,紧密结合中国实践,引入了急诊创伤外科模式,以期望能够有效地救治多发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采用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公立医院可以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外伤住院的有机融合,由急诊外科医师和创伤外科医师一起进行外伤的确诊、救治和重症监管等任务。

  • 标签: 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
  • 简介:摘要建设高效的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我国目前创伤救治工作中存在专科救治能力欠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院前救治能力不足。为此,笔者以郑州中心医院创伤中心为核心救治单位,从空间上构建“1小时创伤急救圈”,并结合所取得的初步成就,以此为模式开展创伤救治工作。笔者从建立郑州市“1小时创伤急救圈”模式所必需的时间空间要求、院前/院内创伤救治团队人员和硬件能力、信息化建设、创伤救治流程简化和创伤救治质量持续改进及核心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大型城市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创伤诊治中心 损伤严重度评分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