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长期输液、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然而,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作为一项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旨在探讨影响CRBSI发生的因素,并对预防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导管材料的选择、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导管留置时间是影响CRBSI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我们还探讨了抗生素封管、定期更换导管以及患者教育等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本文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在预防CRBSI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的干预措施,以期降低CRBSI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PICC导管 血流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策略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胎血流超声监测在胎儿生长受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21年01月到2022年12月入院的孕妇中,选取子宫动脉和脐动脉频谱异常的孕妇各35例。30周以下、20周及以上孕妇为A组,30周以上孕妇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频谱情况和胎儿出生体重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情况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与脐动脉血流频谱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FGR的发生。

  • 标签: 子宫动脉 脐动脉 血流频谱 生长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加减益经汤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不孕不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加减益经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性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性激素水平上,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稳定,(P<0.05)。结论 选择加减益经汤对DOR不孕不育的患者进行治疗,疗效可靠,可以实现对性激素水平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妊娠的概率。

  • 标签: 加减益经汤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不孕不育 疗效 
  • 简介:摘要 冠心病是我国目前首要的死亡原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脉介入更是一道棘手的难题,QFR作为无创评估冠脉狭窄病变生理功能学意义的工具,相比于FFR,其操作简便、风险低、费用低,在临床中使用广,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QFR在冠心病病人中能够有效的诊断冠脉病变、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决策改善预后、预测PCI术预后。现介绍QFR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定量血流分数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老年患者全麻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65岁,择期行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右美托咪啶+艾司氯胺酮组(D+K组),每组40例。入室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 ,10min泵注完成,调整0.2-0.8μg·kg ·h 维持。诱导药物D组为舒芬太尼,D+K组为艾司氯胺酮+舒芬太尼,余均为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记录入室(T0)、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即刻(T3)、插管5分钟(T4)、手术开始(T5)、拔管前(T6)、拔管后5min(T7)平均动脉血压(MAP)和心率(HR);比较2组拔管时间、拔管及拔管后呛咳和躁动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等情况。结果  T2、T4和T5时间点D+K组MAP和HR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相比,D+K组全麻诱导期间去甲肾上腺素、阿托品及围术期舒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K组拔管及拔管后呛咳、躁动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应用艾司氯胺酮能使老年患者全麻时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过程更加平稳。

  • 标签: 艾司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焦虑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妇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PICC-CRBSI)风险因素展开分析研讨,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研究数据为此时段接受治疗并行PICC置管的104例妇科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患者发生PICC-CRBSI率进行小组划分,即A组(感染组16例)与B组(未感染组88例),而后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60岁、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 /L、化疗次数≥3次、置管时间≥3个月、导管维护频率延迟均是诱发妇科肿瘤患者发生PICC--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A、B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实行PICC置管的妇科肿瘤患者而谈,需针对上文总结出的相关数据,展开积极有效的干预防范,方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妇科肿瘤患者 PICC导管 相关性 血流感染 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时间为2022月12月—2023年6月期间,选取对象为我院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数据之间有比较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导管维护效果评分均低于实验组(P<0.05),数据之间有比较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可以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患者 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预测脑卒中。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时间段内,我院的脑卒中患者35例为干预组,同期体检颈动脉斑块患者35例为对比组,全部患者均予以超微血流显像技术检查,针对脑卒中患者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显像评分、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患者超微血流显像新生血管检出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全部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中,低回声10例,占比28.57%;等回声12例,占比34.29%;混合回声13例,占比37.14%。颈动脉斑块超微血流显像评分0分2例,占比5.71%;1分13例,占比37.14%;2分20例,占比57.14%。(2)干预组(65.71%)的患者超微血流显像新生血管检出率高于对比组(34.29%)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超微血流显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及预测脑卒中效果确切。

  • 标签: 超微血流显像技术 颈动脉斑块 新生血管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23.05-2024.04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病患共计76例进行抽样分组护理对照,每组38例;参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探究组则采用感染预防护理。结果:护理后探究组病患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而探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患中应用感染预防护理相较于基础护理能够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病患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血流感染 感染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被选中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为实验组,另一组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通过临床观察和检测相关指标来评估速效救心丸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改善效果。结果:经过研究期间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接受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改善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速效救心丸能够显著提高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栓形成,并降低心肌缺血的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FFR指导下使用速效救心丸能够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速效救心丸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用于冠心病患者。然而,还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结果,并探索其机制和长期疗效。

  • 标签: FFR 速效救心丸 冠状动脉慢血流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是当今医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重症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对患者病情恢复和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系统性的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分析了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液体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其对患者生理指标、临床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指导液体管理决策,提高治疗的个体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然而,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操作上的挑战。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治疗效果,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防控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实验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重症患者防控CRBSI中的应用能显著降低感染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患者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俯卧位护理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肺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俯卧位护理,实验组进行改良俯卧位护理,比较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结果 实验组肺功能Cst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ARDS患者的护理,可采取改良俯卧位护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Cst功能,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 标签: 改良俯卧位 ARDS 血流动力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对其采取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共计有70例,分别实行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总结上述两种检查结果,并对照准确性情况。结果:(1)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确诊结果恶性17例,占比24.29%;良性53例,占比75.71%。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恶性21例,占比30.00%;良性49例,占比70.00%。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结果恶性19例,占比27.14%;良性51例,占比72.86%。(2)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100.00%、96.23%、97.14%)结果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高于二维超声检查(70.59%、83.02%、80.00%),P<0.05,有差异。结论:卵巢良恶性病变患者对其采取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

  • 标签: 卵巢病变 良恶性 二维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小儿先心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40例患儿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护理评价。结果:观察组血流感染等4项不良事件的患儿总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专项护理等5项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降低先心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患儿血流感染等不良事件的产生,家属护理评价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干预 先心术 中心静脉导管 不良事件 护理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微血流成像(MFI)以及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方式,运用于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良恶性诊断中的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胆囊息肉病变鉴别诊断的患者共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通过CEUS方式、MFI方式进行鉴别诊断,观察不同方式在进行鉴别诊断时的情况。结果:经病理诊断,在60例PLG患者当中,有52例属于良性,有8例属于恶性。运用MFI诊断方式时,良性为50例,恶性为10例,运用CUES方式进行诊断时,良性为51例,恶性为9例。MFI诊断方式和病理结果之间更为相近。结论:针对PLG良恶性进行诊断过程中,MFI与CEUS之间相比,具有相对更高的准确率,价值性比较明显。

  • 标签: 微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胆囊息肉样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预测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本项前瞻性研究纳入了60名住院治疗的早产儿,通过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所有数据均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收集和分析,以预测院内感染的发生。研究期间,所有早产儿均接受了标准化的护理和监测。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有20名早产儿33%(33.33%≈33%)发生院内感染。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前48小时内,通过异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组合预测院内感染的敏感度为85%,特异性为90%。监测所得数据还表明,感染早产儿的平均心率较未感染早产儿高出15%,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值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用于早期预测早产儿院内感染,可能对减少感染率和改善新生儿监护结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早产儿,院内感染,无创监测,血流动力学,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64例卵巢囊肿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32例纳入观察组,而采用传统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32例纳入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结果 手术三个月后,两组的三项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且观察组的FSH、L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抗米勒管激素水平、卵泡数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且观察组的抗米勒管激素水平、卵泡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可以有效改善卵巢囊肿患者的性激素水平,提高其卵巢储备功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传统腹腔镜 卵巢囊肿剥除术 卵巢储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