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抢救室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急诊内科抢救室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高分组(>t5分)和低分组(0~4分),各50例。对比两组 入住ICU几率、死亡率、1月后转归情况,分析该系统评分和患者入住ICU几率的关系。结果高 分组人住ICU比例、死亡率均高于低分组(P<0.0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分值与人住ICU几率呈 正相关。结论 急诊内科抢救室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

  • 标签: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内科 抢救室 临床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的92名急诊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急诊滞留时间、急诊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急诊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配中心护理管理中护理标识结合改良预警评分系统的作用。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我科静配中心工作的护士共计300名,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标识管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标识基础上结合了改良预警评分系统,对比两组的护理差错事故。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1.67%、核对错误发生率为2.67%、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为0.67%,对照组护理人员的配药错误发生率为5.00%、核对错误发生率为6.67%、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为3.33%,实验组错误的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践证明,护理标识结合改良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 改良预警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特需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入的特需病房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对比紧急事件发生率:对照组紧急事件发生率10例(28.57%),观察组紧急事件发生率3例(8.57%),观察组紧急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临床指标: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可提升特需病房临床护理质量,可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 特需病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车祸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急诊车祸伤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监护方案,观察组采用急诊程序化监护方案。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车祸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自本院急诊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下护理期间(2022.07~2023.06)入院内科患者为研究组(52例),以本院急诊行常规急诊护理期间(2021.07~2022.06)入院同类型患者为对照组(50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急诊救治时间指标;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结果:MEWS评分指导下急诊内科护理期间,研究组入院至急救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缩短,且护士急诊服务质量评分升高,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用于急诊内科患者护理,可积极提升患者急诊救治效率,优化临床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效果确切。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内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在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以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结果 观察组APACHE- I、MEWS、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信息化MEWS评分系统 早期康复护理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信息化在其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用于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ICU接诊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人(n=56)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28人,前者采取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机械通气时间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3.39±0.65)d,和对照组数据(5.82±0.93)d相比更短(P<0.05)。关于不良事件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3.57%,和对照组数据25.0%相比更低(P<0.05)。结论: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用基于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早期康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也更短。

  • 标签: 重症肺炎 信息化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机械通气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ICU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至12月ICU依据临床经验分配护理人员,在2022年1月至12月ICU依据MEWS评分来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在这两个时间段中分别选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甲组和乙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甲组,乙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护士错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乙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利于优化ICU护理人力资源分配,减少意外事件、护士错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ICU 护理 人力资源分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尺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共计60例,作为本次重症肺炎的护理对象,随机将总病例数划分成A组30例和B组30例,其中A组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接受常规的病情评估,B组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接受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尺病情评估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潜在风险的预测情况、病情评估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儿气促、高热以及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结果:B组利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尺对小儿重症肺炎进行护理,其各项观察指标的对比结果均优于A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尺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对小儿重症肺炎疾病进行风险预测和评估;另一方面还可以为阻碍患儿病情发展提出一系列的护理依据。

  • 标签: 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尺 小儿重症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脑疝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急症,需要及时的评估和干预。早期预测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脑疝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我们收集了72例脑疝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入院血糖等信息。利用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通过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评估MEWS评分与脑疝患者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MEWS评分与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高MEWS评分与较短的入院后病情变化时间相关,而低MEWS评分与较长的时间相关。此外,高MEWS评分还与入院血糖水平升高相关。结论: 基于72例病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对于脑疝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监测MEWS评分,医生与护士可以更早地识别脑疝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的治疗干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预警评分,脑疝患者,病情变化,护理风险,预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预警评分(MEWS)结合临床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MEWS+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pCI发生率、AMI复发率、患者对AMI知识的良好掌握率和完全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治疗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预警评分(MEWS)结合临床路径(C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MEWS+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诊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再pCI发生率、AMI复发率、患者对AMI知识的良好掌握率和完全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治疗时间、卧床休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临床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意义
  • 简介:摘要:选择本院 2022年 4 月至 2023 年 1 月收治的 94 例老年重症 HF 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47例) 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47 例) 实施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两组均持续随访 1 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4. 26% 低于对照组的 17. 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 74) 中的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在老年重症 HF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加快恢复速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心力衰竭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92名ICU患者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平均分到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46名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滞留时间、ICU交接时间低于参照组,输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提高ICU患者的输血质量,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在ICU管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早期输血预测评分系统 ICU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这一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在2022年7月-2023年6月实施院前急救患者48例,根据患者前后院前急救时间分为对照组(2022.07~2022.12)与实验组(2023.01~2203.06),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予以实验组实施MEWS的护理干预模式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院前急救、现场到院救治、急救等时间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的院内死亡率而言,实验组更低,且实验组院前急救医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可比性(P<0.05)。结论:两组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采取 MEWS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且运用 MEWS,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评估,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缩短急救等时间,并有利于提高院前急救对患者疾病加以及时评估的同时,为患者疾病预后起到较好保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量表 院前急救 护理干预模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接受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干预对院内转运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医院10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转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转运方式,试验组患者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下的院内转运,对比两组患者转运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转运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时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可尽可能快速完成转运,保障转运的安全,值得运用。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神经外科 重症 院内转运时间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侧重手术及麻醉相关指标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风险评估系统,并评价其预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1 086例,男493例、女593例,年龄(76±5)岁(范围60~94岁)。随机选取其中543例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建立,男253例、女290例,年龄(75±6)岁(范围60~92岁)。以患者的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和手术风险因素评分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并发症及死亡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以另外543例进行验证,男240例、女303例,年龄(74±7)岁(范围60~94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the 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OSSUM)、大坪骨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aping orthopedics operative risk scoring system for senile patient,DORSSSP)和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评估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结果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预测模型方程为:lnR1/(1-R1)=-7.13+0.112×PS+0.148×OS;lnR2/(1-R2)=-6.14+0.124×PS+0.136×OS[R1为并发症发生率,R2为死亡率,PS(physiology score)为术前生理学因素评分,OS(operation score)为手术风险因素评分]。用于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比较的543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72例、死亡36例。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模型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5%±6.34%(范围6.18%~61.29%),预测发生并发症64例;预测死亡率为6.05%±3.26%(范围2.45%~58.36%),预测死亡29例。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25.36%±13.95%(范围9.16%~76.34%),预测发生并发症126例;预测死亡率为10.46%±5.31%(范围6.23%~59.34%),预测死亡54例。DORSSSP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4%±9.67%(范围8.36%~70.85%),预测发生并发症99例;预测死亡率为10.12%±5.16%(范围7.35%~57.54%),预测死亡52例。在预测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2、0.75,灵敏度分别为0.89、0.83、0.85,特异度分别为0.80、0.86、0.92,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在预测死亡率方面,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POSSUM及DORSSS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67、0.71,灵敏度分别0.85、0.69、0.75,特异度分别为0.73、0.94、0.95,符合率分别为0.94、0.93、0.94。结论老年髋部骨折评分系统与POSSUM、DORSSSP相比,预测手术风险整体性能更高,预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死亡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ICU治疗的患者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ICU留住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6.94%,低于对照组的18.05%,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留住时间为(7.13±2.16)d,短于对照组的(11.01±2.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61%,高于对照组的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降低意外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ICU入住时间,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