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院前急救的应用。方法采用校正MEWS评分系统对急诊院前急救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分值比较患者门诊治疗、专科住院治疗、ICU及院外抢救治疗的分诊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患者门诊治疗、专科住院治疗、ICU及院前抢救治疗三组评分值两两对比,各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校正MEWS评分值的逐渐升高,病死率也随之升高,死亡组高于生存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校正MEWS评分系统对急诊院前急救患者评估,能够判断病情,指导急诊分诊分流,估计预后,而且简便、快捷,适合急诊院前急救应用。

  • 标签: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方法是在医院随机抽取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之间的急诊内科并且留院观察的12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症状运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同时在患者的评分卡上采用红、黄以及蓝三种颜色进行标注,其中,蓝色代表0到5分,黄色代表6到8分,红色代表9分以上。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这次随机抽取的病例中,有60例患者得分在0到5分之间,有40例患者得分在6到8分之间,另外20例患者得分在9分以上。还有2例患者由于一些其他原因要求转入外院,18例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得分在0到5分之间的患者治愈率为100%,得分在6到8分之间的患者,死亡病例有4例,好转的患者有6例,治愈率为86%,而得分在9分以上的患者,有8例死亡,5例好转,治愈率为60%。文章结论是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主要是对急诊患者的症状进行分值化处理,它可以为急诊护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护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中,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18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按评分法得分对胸痛门诊患者进行分级检分诊;随机抽取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前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胸痛门诊就诊的2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和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为2.69%,明显低于对照组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9.36%;观察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在胸痛门诊分级检分诊后,降低了分级检分诊的错误率,缩短了等候就诊的时间,降低了胸痛门诊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医院内的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胸痛门诊 校正改良病情早期预警评分法 分级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早期预警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2015年4-2016年8月本院内科急诊留观以上处置患者426例,均进行MEWS评分,再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0~4分段死亡0例,死亡率为0,5~9分段死亡3例,10分以上的在急诊科死亡6例。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通过将急诊患者病情分值化,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更充分的依据,进而提高了急诊护理的针对性。

  • 标签: MEWS 急诊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60例急诊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评分分诊,观察组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及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因首次分诊后出现病情变化而进行转诊的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1.25%,分诊准确率为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满意度98.75%(79/8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分诊及首日转诊去情况,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值得研究。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外科临床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胸外科126例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MEWS措施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住院时间、转入ICU例数以及死亡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MEWS分数越高,住院时间越长(P<0.05),转入ICU以及死亡例数也越多(P<0.05);观察组护患关系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EWS应用于胸外科临床护理中能够实现对患者病情程度的准确评估,对护理及治疗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EWS 胸外科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于胸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开展病情评估后予以护理措施,探究对病人产生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抽取抽取96例病人,随机分两组。其中48例参照组病人通过经验评估后开展护理措施,48例实验组病人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开展病情评估后予以护理措施,客观对比病人的住院时间、死亡例数、转入重症监护室的例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中,住院时间(16.7±3.3)天、死亡病例为2例、转入重症监护室9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4.17%均少于参照组病人的指标参数,P<0.05。结论于胸外科病人的护理工作中,开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后,有利于降低病人的死亡概率,与此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在该疾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较高。

  • 标签: 早期预警 胸外护理 临床
  • 简介:探讨心电图联合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运用效果。回顾性分析2015年6-12月,余姚人民医院就诊患者1152例,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评分)进行病情评估,并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测,探讨单用MEWS评分和联合心电图对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显示,1152例患者中,好转离院375例(32.55%),急诊留观382例(33.16%),普通住院335例(29.08%),重症住院44例(3.82%),急诊死亡16例(1.39%)。疾病转归越差,患者MEWs评分和联合评分越高,在重症住院和急诊死亡组患者中联合评分高于单用MEW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26,29.65,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联合评分(P=0.014)、MEWS评分(P=0.040)、血氧饱和度(P=0.012)是急诊内科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心电图监测有助于预测急诊患者病情。

  • 标签: 改良 早期预警评分 心电图 病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心内科门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就诊的心内科门诊3000例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EWS评分情况,根据评分合理安排患者分诊去向,并进行情况跟踪及及时诊断和救治。结果MEWS评分5分以上,病情加重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相比于5分以下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心内科门诊预检分诊中可以有效确诊患者病情,同时避免患者漏诊和误诊,值得应用参考。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心内科门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本研究拟采用Brigton儿童预警评分表(PediatricEarlyScorePEWS)对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进行评估,证实该评估表在湖南常德使用的内部一致性,进一步由该评分表及ROC曲线计算出急诊转入专科病房、急诊转入PIC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出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验证该评分系统的有效性,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与预后的结果,通过比较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实际阳性值、阴性值之间的差别,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更高效、更准确的对患儿进行分流、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节省医疗资源、降低医疗风险都由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 病情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学评分ISS和生理学评分APACHEⅡ对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不同预后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伤后24小时内收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ICU及骨科的Tile骨盆骨折分型中C型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C型骨盆骨折亚型病死率比较,计算比较损伤严重评分(ISS)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患者预后评估及ROC曲线下面积,明确最佳诊断截点。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死亡7例,病死率17.07%。C3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较C1、C2型病死率明显增加。ISS评分(p=0.005﹤0.01)与APACHEⅡ评分(p=0.02﹤0.05)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S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902(95%CI0.773-1.00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571-1.011)。ISS评分24小时内41分,APACHEⅡ在26分时是区分预后严重不良的最佳诊断预测点。结论解剖学评分ISS和生理学评分APACHEⅡ对C型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标准。

  • 标签: 多发伤 骨盆骨折 ISS评分 APACHE Ⅱ评分
  • 简介:利用计算机来批改学生作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论文主要介绍C语言程序题自动评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该系统能自动分析学生C语言程序大题,并给出公正准确的分数。

  • 标签: 自动评分系统 答案评分 程序信息表
  • 简介:摘要:早期预警评分是一个可便捷的应用在 ICU临床护理上的简单生理积分系统,适合临床应用于急症室观察病房的环境,它有助于识别有病情恶化潜在风险而需要增加护理程度(例如住院或入住 ICU病房)的患者。当 ICU病房缺乏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来进行密切监控观察患者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可有效帮助护理人员进行高危患者病情的监察和识别。本文将就早期预警评分在 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此来提升 ICU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工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来我院接受急诊就诊的患者4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方法,而实验组则实施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比两组患者分诊精确度、患者去向和转归实况等结果。结果分诊后,了解到实验组患者在分诊精确度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分方面,使用MEWS系统进行评分,处在5~8分的患者极易发生病情变化,也是潜在危重患者。结论MEWS评分的应用,能让患者在短时间得到救治,从而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MEWS) 急诊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为,在ICU护理的工作中使用早期预警评分后,对应用的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文章选取的数据来源为,时间节点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间,因病在ICU重症监护室进行病情医治的100名病人,选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的人数为50人,使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应用于对照组的病人,在此基础上配合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方式应用于护理组的病人,对不同组别的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后对其成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两组不同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后,呈现出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机率较低,为11.61%,而对照组病人产生并发症的机率较高,为32.74%。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呈现出护理组的满意度较高,而对照组病人满意度相对较低。结论在ICU重症监护室中全面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的方式,其收获了较高的成果,能够对病情严重病人产生肺部感染和压疮、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的机率进行有效的降低,同时让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不断的提升,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医学实践价值。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重症护理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8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患者,实验组使用早期预警评分进行协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采用早期预警评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预警评分 ICU护理工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有 36 例患者死亡,有 64 例患者存活。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在抢救室停留的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的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患者入院时 评分结果越高,则表示患者的预后越差,发生死亡的几率就会越高 ; REMS 评分表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56 , 标准误为 0.015 ; MEWS 评分表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72 , 标准误为 0.012 。 结论:将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应用于急诊内科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的安全,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危重症评分系统 急诊内科 诊治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