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手术室对体外循环专科手术组实施专科培训,切实有效地提高体外循环手术护士的专业水平,努力缩短手术时间。方法在科内挑选具备良好心理品质,业务过硬的护士对她们进行阶段性、规范化分层培训。结果通过医生对体外循环手术组护士配合技巧、方法、工作满意度调查、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由四名减少至两名,完成一台手术的配合评价培训结果。结论联系体外循环手术配合的技巧、方法,对专科岗位的护士进行阶段性、规范化分层培训是提高专科手术护士自身素质和配合手术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专科护理 护士 在职培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器械护士的护理配合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5月我院开展6例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进行精心的心理护理和术前宣教,术中积极协调配合。结果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时间4~6h,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等情况,术后恢复好。结论护士术前了解病人病情,与医生沟通,了解术中搭桥的条数,以及取材情况,备好手术中需要的所有耗材,术中配合技术娴熟,做好感染预防,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5年5月收治入院且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961例,分析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分析,排除强烈的刺激和药物影响因素,对41例CBP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在家族史、年龄、CBP时间三个因素的数值均大于平均数值。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在术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会并发精神障碍,临床上应对于相关影响因素做好提前预防和治疗,才能提高和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 标签: 精神障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治疗的104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护理中,有利于减轻疼痛,减小手术风险,预防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微创非体外循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 track anesthesia,UFTA)管理下的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患儿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影响UFTA的CPB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行CPB手术的1 034例患儿,根据是否成功实施UFTA分为UFTA组和UFTA失败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术前基线资料匹配的患儿,两组各纳入346例,先对两组可能的CPB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PB、主动脉阻断、CPB中最低温度及最低红细胞压积、晶体量、悬浮红细胞用量、二次或多次CPB、CPB后动脉血乳酸是影响UFTA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PB、主动脉阻断、CPB后动脉血乳酸、悬浮红细胞用量、二次或多次CPB是UFTA的独立影响因素。UFTA失败组的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住院费用均高于UFTA组。结论CPB、主动脉阻断、CPB后动脉血乳酸、悬浮红细胞用量、二次或多次CPB是影响UFTA的独立危险因素。UFTA有利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及住院费用。

  • 标签: 心脏手术 超快通道麻醉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体外循环(CPB)中温度的监测必不可少,可保证手术中所需温度,控制降温及复温速度,协助诊断,指导治疗。常温下CPB中心及周围温度的监测未见报道。本组观察20例常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中中心及周围温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常温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CPB 中心温度 周围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预充技术在低体重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本院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的低体重(体重<5 kg)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血红蛋白(Hb)>100 g/L者分入观察组,Hb<100 g/L者分入对照组,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Sorin Kids100膜式氧合器,Wego200型血液浓缩器改良超滤套包,改良后直径为3/16英寸的CPB管道,术后行优化改良超滤;对照组采用TerumoFx-05膜式氧合器,RapidoBLS803超滤器,直径1/4英寸CPB管道,术后行传统改良超滤。比较两组患儿术中总预充量,库血使用总量,CPB开始前、转流中、改良超滤后的红细胞压积、胶体渗透压、乳酸值和血气指标,以及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转流时间、阻断时间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CPB红细胞预充量、术中红细胞的追加量及库血使用总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PB转流期间及改良超滤后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转流期间及改良超滤后的乳酸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升级CPB设备和管道及优化超滤方法在低体重CPB手术患儿中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预充量,达到节约用血目的,并证实其安全有效。

  • 标签: 体外循环 婴儿,出生时低体重 预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的术中配合体会。方法对26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心脏表面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器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265例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意外发生。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要求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扎实的理论基础,备齐特殊用物,熟悉手术步骤,配合技术娴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脉搭桥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及分析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相关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本文实验资料为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本院纳入治疗的2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对24例患者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措施,统计24例的临床效果。结果24例患者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3.25±0.14)d,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痊愈率为100.00%。结论对房间隔缺损患者实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对应护理干预呈现良好效果。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微创 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对32例外科非体外循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病人的护理,分析该类病人术后护理的要点和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观察;做好出院指导。

  • 标签: 非体外循环VSD封堵术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应用静默疗法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试验组(采用静默疗法),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9.9-2020.9收治我院,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应用静默疗法可有效改善其焦虑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病 体外循环手术 静默疗法 焦虑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围手术中压力性损伤手术护理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因循证预后护理)与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压力性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危险评分、皮肤潮湿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体外循环 压力性损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体外循环抗凝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常规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而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常规组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比研究组低(P<0.05);常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体外循环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伴随着复杂的循环、血液、免疫等系统的变化,合理的液体管理有益于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证器官灌注,从而保护重要器官功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人血白蛋白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常用的液体。现就人血白蛋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运用予以综述。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