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阐述了血液净化技术在治疗急性中毒中的应用进展,对适应证的新认识,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原则。

  • 标签: 急性中毒 治疗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心血管手术中,如何进行血液保护,减少异体输血是麻醉医师的任务和目标。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术前自体血储备、自体血液回收和血液麻醉是减少失血和输血的有效措施。外科技术的提高、应用止血药物、控制性低血压以及体温保护可明显减少手术失血。本文围绕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特点,将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血液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讨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诊断和用呼吸机进行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法将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36例患者分为两组,为传统机械呼吸组12例和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分析传统机械呼吸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组的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经过。结果在传统组12位患者中平均带机时间为7天,死亡7例,病死率58.33%;肺保护性通气组24例中平均上呼吸机的时间为6天,死亡5例,病死率为20.83%,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比传统机械治疗有效,可以提高术后ARDS患者的成活率。

  • 标签: 体外循环术后 ARDS 肺保护性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ECC)手术围术期血红蛋白尿的成因及减少其发生的管理经。方法回顾2009年我院全年体外循环手术465例,共发生血红蛋白尿76例,占13.5%。现将76例发生血红蛋白尿的病例进行分析研究,以找出减少血红蛋白尿发生的预防方法。结果76例病例中使用鼓泡式氧合器占38例,体外循环时间大于2小时占6例,使用库血24例,紫绀属病例9例。

  • 标签: 体外循环 血红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脉处于无血状态。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高浓度补钾的护理措施。方法在19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高浓度补钾过程中,加强对血钾、心电图、血气、尿量的监测及管道护理。结果有效的纠正了体外循环术后的低钾血症,预防了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严密动态监测下,高浓度补钾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高浓度补钾 护理
  • 简介: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湿备模式进行改良,以达到即满足临床需要,又节省医疗资源的预期。采用储血器、微栓滤器、接头和管道连接并预充排气的湿备模式,术中根据需要再连接氧合器。2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因血压偏低转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冠脉搭桥共7例,平均用时约2~3min。此种改良湿备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需要,并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

  • 标签: 冠状动脉分流术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 手术并发症 膜式氧合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者围术期内开展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体外循环手术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使用针对性心理干预,分析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分数明显更高,P<0.05.对照组共计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共计1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00%。P<0.05。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在为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能够取得满意成效。此法能够全面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提升手术成功率,此法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围术期 针对性心理干预
  • 简介:人工心肺机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机体损害,轻者影响手术顺利进行,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我们对5家医院体外循环发生意外情况及其造成的危害进行总结分析,旨在引起体外循环灌注师对体外循环操作和意外情况处理的重视,以减轻对患者的损害程度。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计17671例,其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958年6月~2000年3月共计11593例,其中发生体外循环意外36例;唐都医院1985年1月~1997年7月共计1275例,发生意外12例;宁夏医学院胸心外科1980年8月~1991年11月502例,发生意外12例;新疆医学院一附院1981年~1993年1300例,发生意外21例;广东医学院心胸外科1984年~1993年共361例,发生意外10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1981年~1993年共2640例,发生意外27例。以上资料除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和唐都医院由作者统计外,宁夏医院资料取自《中国循环》杂志1993年第8卷第2期102页,其余资料均取自1994年中国第二届体外循环论文集。17671例体外循环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118例,意外情况发生率0.67%;118例意外的病人中,病残8例,病残率6.77%,死亡6例,死亡率5.08%。见表1。

  • 标签: 体外循环 意外情况 患者 发生率 处理不当 人工心肺机
  • 简介:抑肽酶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具有抑制激肽释放酶,抑制血小板的激活、粘附和聚集功能,显着减少术中与术后出血,但有时可引起过敏反应。笔者在520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抑肽酶,曾遇到7例过敏反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抑肽酶 过敏反应 体外循环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非特异性 术中应用
  • 简介:在常温体外循环、氧合血心停搏液持续心肌灌注下行心脏手术,较易出现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对心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必须及时处理。在临床工作中,笔者曾遇到6例高钾血症,现就其原因及处理浅析如下。

  • 标签: 体外循环 高钾血症 护理
  • 简介:体外循环下低温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的四个脑电参数:脑电双频谱指数(BIS)、95%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的表现为AEPIndex、MF、SEF的数值集中分布;而BIS的数值则为广泛分布,其某些数值和麻醉诱导前的数值相同重叠.AEPIndex的变化和鼻咽温的变化呈线性相关,为体外循环低温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的最稳定和可靠的指标.

  • 标签: 体外循环 低温 脑电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手期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采取体位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186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统计出现的并发症,并总结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186例患者中共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急性肾损伤、2例鱼精蛋白过敏、5例消化道出血、3例脑部并发症、3例胃肠道紊乱,采取针对性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均好转,未见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临床上应充分重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针对其并发症采取对应治疗和护理,进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体位循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万例体外循环手术的术中护理和体会。方法自1988年至今,本人共参加体外循环手术万余例的术中护理,其中瓣膜置换2000例;大血管手术500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500例;心脏肿瘤手术100例;器官移植手术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500例;6000余例先心病手术。年龄最小2月,最大78岁。结论体外循环手术的成功与手术室的护理是密切相关的。总结万例体外循环手术室的护理,为今后的手术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体外循环手术 术中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的护理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10年4月至2013年2月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患者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循环护理等。结果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患者的舒适程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结论ICU内严密的监测和护理对于严密的监测和护理对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 标签: 冠脉搭桥 护理 非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我科对2006年1月-2010年1月55例体外循环术后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护理,除一例再次开胸止血外,其余均在24小时内症状改善,顺利转出ICU。结论通过细心地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体外循环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