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例全心型巨大心脏患者瓣膜置换后并发症观察方法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全心型巨大心脏瓣膜置换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针对性观察与护理。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死亡。结论术后针对性的观察和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全心型巨大心脏 瓣膜置换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为2021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72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肺部感染与否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行低体温下心脏瓣膜置换,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模式。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肺部感染;预防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为了能够对实施心脏瓣膜置换后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以求得更大的生存几率、生活质量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实施过第 1 次心脏机械瓣膜置换的患者200 例,时间为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且患者在手术后行抗凝治疗。将选取的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人数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且为责任制护理,即病患均有对应的专职责任护士,负责整个治疗阶段。术后护理效果评价时间节点定位3、6及12个月,评价指标包括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并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6个月和12个月以评价指标为基准,实验组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数据比较得知,与常规性护理模式比较,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更为有效。病人在得到精心护理后,其服药的依从性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得到了提升,从而降低了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不仅使患者的生存几率有所增强,也使其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对患者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  ]  心脏瓣膜置换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服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验证系统康复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目的开展研究论述。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涉及人数共计80例,将上半年收治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后半年收治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系统康复护理,对过程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数据进行收集记录,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完成验捡分析,观察结果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低,生活质量、护理有效率数据均居高,组间P值均小于0.05,符合统计学有效标准。结论: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生活质量,整体护理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46例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心脏瓣膜置换后护理,观察组23例采用优质心脏瓣膜置换后护理,比较术后舒适度评分、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舒适度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评分都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生活质量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移动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适感、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对其术后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因此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舒适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机械瓣膜置换是治疗瓣膜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术后患者需终生进行抗凝治疗,而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改善抗凝治疗依从性,并提升个人应对能力。本文就自我管理在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机械瓣膜置换术 康复护理 自我管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18例重症瓣膜置换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常规CPB方法。218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部分病例中血色素偏低,给予中超滤,全部病例采用含血冷灌注液进行心肌保护。结果218例CPB总时间57~13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4~85min,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瓣膜病患者,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膜肺氧合器,合理的血液稀释,并做好中心肌保护及复跳后平稳过渡停止CPB。

  • 标签: 体外循环(CPB)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收治确诊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患者9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试验组使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和术后情况。结果:试验组心功能与术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方面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期间使用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帮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护理前景。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 心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到本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和参照两组,分析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心功能,P>0.05;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LVEF指数两组间对比,P>0.05;而术后三个月、术后六个月,LAD指数两组间对比,P<0.05。结论:运用射频消融+瓣膜置换疗法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治疗,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可运用。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心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ICU综合护理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抽选出80例,80例患者均接受瓣膜置换治疗,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一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ICU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疗效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性对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后采取ICU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ICU 综合护理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1年2月~2022年5月阶段的89例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护理研究分组依据,并展开所有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参照组(n=44);参照组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的设为研究组(n=4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率、再入院率、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SF-36(简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以说明临床展开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的价值所在。结果:研究组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率、定期复查率、再入院率、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参照组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SF-36评分各指标结果同参照组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SF-36评分各指标结果同参照组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研究组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SCL-90评分各指标结果同参照组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SCL-90评分各指标结果同参照组进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可将各方面心理状态有效改善,将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可对风湿性心脏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良好预后,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术后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护理。方法对1例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术后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护理,总结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治愈出院,经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消化道出血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护士在工作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及早给予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瓣膜置换术 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配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临床预后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患者75例,行对比性临床研究(2021.08~2023.07),术前随机分组后,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37例)、综合护理(实验组,38例)应用对患者手术预后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提升心脏瓣膜置换后患者治疗的认知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体外循环(CPB)中应用氨甲环酸(TA)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麻醉中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TA组在CPB预充液中添加10 mg/kg TA,对照组在相同情况下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凝血指标、血红蛋白、血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心肌相关血清学指标。结果T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异体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P<0.05),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后24 h全血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手术结束时(P<0.05),TA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4 h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血红蛋白、血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压积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组内手术结束时、手术后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手术后24 h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T(cTnT)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手术后24 h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手术结束时(P<0.05),TA组患者手术结束后与手术后24 h时间点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麻醉中CPB应用TA可以有效抑制纤溶系统作用,血液保护作用显著,能够减少手术完成后输血量,同时保护患者心肌。

  • 标签: 氨甲环酸 心肺转流术 心脏瓣膜置换 血液学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80例,年龄≥18岁,ASA分级Ⅲ或Ⅳ级,NYHA分级Ⅱ-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视觉分析脑电图指导镇静管理组(A组)和BIS指导镇静管理组(B组)。A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麻醉深度于C或D级;B组通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维持BIS值40~60。记录CPB期间丙泊酚用量及中总用量、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动脉血气指标。术后第1-7天采用CAM-ICU量表评定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谵妄发生率较低(P<0.05),动脉血气指标、丙泊酚用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气管拔管时间、ICU驻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中知晓发生。结论基于视觉分析脑电图的镇静管理有助于降低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

  • 标签: 脑电描记术 苏醒谵妄 心肺转流术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样本为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0例(2019.1-2022.6),分组依据为1:1,甲组100例,乙组100例,各予以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为2组进行比较的项目。结果:甲组用药依从性评分以及精神健康、机体疼痛、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与乙组的差异均得到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同时可促进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在临床中全面推广的价值。

  • 标签: 生活质量 心脏瓣膜置换术 延续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和体会。方法:从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变患者中,选择了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手术后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被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采用优质的护理方式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强调了优质护理在心脏瓣膜病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病变 置换手术 临床护理 体会